必背问答111-120

必背问答111-120

00:00
07:44

问题111孔底沉渣控制?
答:(1)混凝土灌注前进行二次清孔,常用的清孔方法:抽浆法、换浆法、掏渣法、喷射法等。
口诀:掏喷换抽奖(浆)
(2)沉渣厚度=终孔深度-清孔后深度,终孔深度采用丈量钻杆长度的方法测定。


问题112灌注混凝土时堵管的原因?
答:灌注导管破漏、灌注导管底距孔底深度太小、完成二次清孔后灌注混凝土的准备时间太长、隔水栓不规范、混凝土配制质量差、灌注过程中灌注导管埋深过大等。

问题113灌注混凝土过程中钢筋骨架上浮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答:原因:(1)混凝土初凝和终凝时间太短,使孔内混凝土过早结块,当混凝土面上升至钢筋骨架底时,结块的混凝土托起钢筋骨架:
(2)清孔时孔内泥浆悬浮的砂粒太多,当砂层上升至钢筋骨架底部时托起钢筋骨架:
(3)混凝土灌注至钢筋骨架底部时,灌注速度太快,造成钢筋骨架上浮。
预防措施:(1)认真清孔:
(2)灌注的混凝土面距钢筋骨架底部1m左右时,应降低灌注速度:
(3)当混凝土面上升到骨架底口4m以上时,提升导管,使导管底口高于骨架底部2m以上,然后恢复正常灌注速度。《问题120桩身混凝土强度低或混凝土离析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原因:施工现场混凝土配合比控制不严、搅拌时间不够;水泥质量差。
预防措施:严格把好进厂水泥的质量关:控制好施工现场混凝土配合比:掌握好搅拌时间和混凝土的和易性。


问题114桩身混凝土夹渣或断桩的主要原因及控制措施?
答:原因:(1)初灌混凝土量不够,造成初灌后埋管深度太小或导管根本就没有进入混凝土:
(2)混凝土灌注过程拔管长度控制不准,导管拔出混凝土面:
(3)混凝土初凝和终凝时间太短,或灌注时间太长,使混凝土上部结块,造成桩身混凝土夹渣:
(4)清孔时孔内泥浆悬浮的砂粒太多,部分砂粒及浮渣被包入混凝土内。
预防措施:(1)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拔管应由专人负责指挥。
(2)导管的埋置深度控制在2至6m。
(3)单桩混凝土灌注时间宜控制在1.5倍混凝土初凝时间内。


【问题115桩顶混凝土不密实或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答:原因:超灌高度不够、混凝土浮浆太多、孔内混凝土面测定不准。
预防措施:(1)桩顶混凝土灌注完成后应高出设计标高0.5至1m。
(2)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桩,桩顶10m内的混凝土还应适当调整配合比,增大碎石含量,减少桩顶浮浆。(3)在灌注最后阶段,孔内混凝土面测定应采用硬杆筒式取样法测定。


问题116混凝土灌注过程因故中断的处理方法?
答:(1)若刚开灌不久,孔内混凝土较少,可拔起导管和起钢筋骨架,重新钻孔至原孔底,安装钢筋骨架和清孔后再开始灌注混凝土。
(2)迅速拔出导管,清理导管内积存混凝土并检查导管后,重新安装导管和隔水栓,然后按初灌的方法灌注混凝,待隔水栓完全排出导管后,立即将导管插入原混凝土内,此后便可按正常的灌注方法继续灌注混凝土。此法的处理过程必须在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内完成。


问题117钻孔灌注桩终孔后应进行哪些检验?
答:对桩孔的孔位、孔径、孔形、孔深和倾斜度进行检验,清孔后,应对孔底沉淀厚度进行检验。


问题118如何对桩身的完整性进行检验?
答:宜选择有代表性的桩采用无破损法进行检测,重要工程或重要部位的桩宜逐桩进行检测:设计有要求或对无破损法检测和桩的质量有疑问时,应采用钻取芯样法对桩进行检测。

问题119桩身完整性分为I类桩、II类桩、III类桩、IV类桩。出对应桩型的特点或写根据桩身特点判断属于哪类桩?
答:1类桩:桩身完整;II类桩:桩身有轻微缺陷,不会影响桩身结构承载力的正常发挥;
III类桩:桩身有明显缺陷,对桩身结构承载力有影响;IV类桩:桩身存在严重缺陷。


问题120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分类。
答:表面裂缝:温度裂缝,一般危害性较小,但影响外观质量。
深层裂缝:部分地切断了结构断面,对结构耐久性产生一定危害。
贯穿裂缝:切断了结构的断面,可能破坏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危害性较为严重。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