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战败后,武元甲说:“中国用了不道义的手段”,这是为何?

越南战败后,武元甲说:“中国用了不道义的手段”,这是为何?

00:00
03:55

1979年,越南因多次入侵中国领土,遭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迎头痛击。中越战争爆发时,武元甲大将是越南的元老级人物。他在国内地位显赫,但战败后竟公开指责中国用了“不道义”的手段,这一指责与他复杂的个人经历有着密切关系。武元甲1911年出生于越南的地主家庭,自幼衣食无忧。1926年,他加入革命党,并在河内大学学习历史。然而,早期的革命经历因缺乏经验而失败,他被迫逃到中国,向中国共产党学习革命经验。在中国期间,他与中共同志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这为他日后成为亲华派奠定了基础。二战结束后,越南的独立斗争愈加激烈。1950年,在胡志明和武元甲的领导下,北越实现了独立,但仍需与法国殖民者作斗争。武元甲向中国请求援助,新中国慷慨提供支援,不仅送去武器装备,还派出陈赓大将担任越军的军事顾问。陈赓帮助越军建立了完善的作战理论,武元甲也因此成为陈赓的“关门弟子”。1954年的奠边府战役中,武元甲成功运用陈赓的战术技巧,击败装备精良的法军,赢得了“奠边府之虎”的美誉。然而,1969年胡志明去世,亲苏派的黎笋上台,武元甲遭到猜忌。1972年,他在越南战争中的“复活节惨败”使他被撤去总司令职务,逐渐淡出政坛。为了保住地位,武元甲向黎笋低头,默许越南倒向苏联。越战胜利后,黎笋公开指责中国援助“别有用心”,中越关系持续恶化。1979年战争爆发时,黎笋让武元甲重新掌控军队。武元甲深知越军难以击败解放军,但为了保住地位,仍表示越军有信心取胜。战争的现实很快打破了武元甲的幻想,越军在解放军面前不堪一击,仅一个月就被打穿北部防线,面临首府被围的窘境。武元甲为甩脱责任,指责中国使用“不道义”的手段,包括烧毁援越物资和轰塌援越工程。然而,解放军战士在销毁这些友谊见证时,心里如滴血:中越曾亲如兄弟,何故反目成仇?在黎笋的“反华亲苏”政策下,大错已铸成。20世纪90年代,亲华的阮文灵上台,中越关系才得到缓解。已是暮年的武元甲反思自己的一生,承认对黎笋的默许是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他多次向中国示好,表达了对曾经错误的反思。武元甲在中越战争中的角色反映了历史的复杂性。他与中国的深厚友谊,因政治斗争而变质,最终导致了两国的对立和战争。他的经历提醒我们,历史充满了变化和挑战,个人和国家的选择会深刻影响未来的发展。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