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我们常常听到佛法中说要“放下”,这是不是等于放弃,等于无欲无求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佛法中讲的是怎么回事吧!
问:法师,我总是感觉“放下”会失去些什么。
答:外在的事物都是无常的,不会一直拥有,并且拥有的同时就伴随着很多负面因素。人的心,就随着外在不断起伏:未得到时攀求,得到后害怕失去,失去后无比痛苦。所以,佛法讲“放下”,放下不是放弃,也不等于失去,而是一种无畏的拥有。
问:您说“放下”和“放弃”是不一样的,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答:放下与放弃,不是在外相上分辨抉择,而是看自己这颗心,内心是自在的、开朗的、充满活力的,还是痛苦的、沮丧的、软弱无力的。
问:也就是说,“放弃”是消极的,而“放下”实际上是一种积极,对吗?可是平常我们一提到放下,就觉得是什么也不要做了。
答:需要放下的是烦恼和执著,但我们往往放下的是发心和责任,这是很多人对放下的误解。其实,如果放不下,很多力量就发挥不出来。譬如与他人配合做一件事情,但自己与他人意见不一致,内心若执著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对他人产生反感、排斥甚至嗔心,就有可能撂挑子不干了,这不是放下,而是放不下。
问:原来“放下”是这个意思啊!
答:是啊。放下并不是一个行为,而是一种心态。再举一个例子,对财富的追求。当你能够把财富当做工具而不是目标时,就是放下。许多人成为了财富的奴隶,就是放不下。
问:那又比如创业,我们都说为了成就一番事业,要全力以赴,遇到困难也要坚持。可是佛法也说要“随缘”,不要把一切看得那么重。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来平衡这种矛盾呢?
答:很多人把“随缘”与“放下”当做逃避困难的借口,实是误解了佛法的本意。佛法讲“悲、智、愿、行”,利益众生的慈悲、无所执着的智慧、坚强不退的愿力、精进勇猛的行为,缺一不可。该提起的提起,该放下的放下,就是修行之道。
问:看来佛法除了讲“放下”,也讲“提起”?佛法让我们放下什么,提起什么呢?
答:是的。学佛不仅讲“放下”,也讲“提起”。提起宗旨、提起智慧、提起慈悲,放下烦恼、放下执著、放下痛苦,我们“放不下”,恰恰是因为该“提起”的还不够。初学者还没有提起就谈放下,所以才会迷茫空虚、矛盾纠结。
问:原来真正的放下是这样的,今天才了解,感恩法师的开解!
答:阿弥陀佛!
所谓的放下,不是让你放下家庭、工作、社会责任。那是没有担当,没有责任。是在逃避。 而是让你放下(贪,嗔,痴,慢,疑)不攀缘外境。不追求名利。不贡高我慢。 总之放下我们自身所拥有的恶习。 其实,学佛就是学做人。 而且是做一个好人。 为了成为一个真正的好人。我于静定会――广学多闻。 常自思惟。愉悦读学。 并从中,善修其心。常生善心。持戒修行。 希从中,清净自心。 获得,无边智慧。成就菩提。
感谢开示!
世间万物都是因缘合合而生。您拥有的,只是暂时的拥有,过去没有,未来坏掉了也是没有,拥有的只是当下,可当下已经过去,之前哪个拿苹果的您还有吗?如梦如幻,如露如电啊!当您看破就放下了。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知行合一,多一份天理就多一份良知
不嘲笑不羡慕 回复 @觉悟之眼: 受佛家哪方面影响,是褒,是贬。
说得还是蛮好
感恩,法师,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我喜欢正能量
所谓的放下,不是让你两眼不见窗外事,两耳不听事事非非。如果,你是孤家寡人一个出家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但你有家庭事业父母如果你放下家庭、工作、社会责任。那是没有担当,没有责任,是在逃避。 因此说,真正的放下是让你放下(贪,嗔,痴,慢,疑)不攀缘外境。不追求名利。不贡高我慢。 尤其这两天感染新冠,我第一次感受到什么叫生不如死。尤其一想到自己也年过半百,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一切不过是我们美好的愿望罢了! 所以,对于从前我执着的一切,现在的我本着:因上努力,果上随缘,去行做。至于伤害我的人我选择原谅和忘记!我把这一切都当做消我的业障!
讲的很好!这才是正能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