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下午,中国跳水运动员昌雅妮、陈艺文出战巴黎奥运会女子双人3米板决赛,为中国夺得巴黎奥运会第二块金牌。
北京时间7月27日凌晨,巴黎奥运的圣火在塞纳河畔点燃。这是昌雅妮首次参加奥运会,27日一大早,昌雅妮的父亲就在朋友圈转发了她当天下午的比赛预告视频,为女儿加油。10个多小时后,昌雅妮不负众望,以奥运冠军的身份站在了领奖台上。
昌雅妮、陈艺文出战巴黎奥运
为了备战奥运,昌雅妮已经很久没回家了。上次离开家的时候,她告诉奶奶,参加完奥运会之后,会回老家休息几天。79岁的奶奶一直惦念着这个“承诺”。
首战奥运夺金
两个月前因肩伤发作曾停训
今年3月,在跳水世界杯蒙特利尔站比赛中,昌雅妮肩伤突然发作。回到北京,专家会诊后给出的建议是休息三周。
“听到专家建议的那一瞬间,眼泪都出来了。”昌雅妮回忆说,“我没什么天赋,只有靠努力拼搏,才能够在这个舞台上站稳脚跟,与之相比,再苦再疼再累都不是事。但这个诊断结果对我而言,就像是一次暴击。”
运动生涯中,昌雅妮从未有过如此长时间的停训,看着队友们一次次跃起、旋转、入水,一旁的她却只能在煎熬中等待。此时,距巴黎奥运会只剩4个月。
5月9日,2024国际跳水公开锦标赛暨巴黎奥运会跳水测试赛开启,在女子3米板决赛中,昌雅妮前四跳保持稳定发挥,总分位居榜首,最后一跳出现失误,仅得到52.50分,最终屈居亚军。
当时在赛后,昌雅妮说,她目前的伤病恢复比较顺利,维持正常训练和未来参赛都没有问题。“这次参加测试赛的目的是熟悉赛场环境,感受氛围,希望在巴黎奥运会时可以在这里更快地进入比赛节奏。”
昌雅妮出道较早,2017年的世锦赛,16岁的她和当时的“跳板女皇”施廷懋联袂夺得女子3米跳板冠军。东京奥运周期“下半场”,昌雅妮被老将王涵反超,最终未能参加东京奥运会。
东京奥运会后,施廷懋和王涵两名老将逐渐淡出3米跳板比赛,昌雅妮和陈艺文在巴黎奥运周期接过大旗。近两年,两人战绩颇丰,几乎囊括单人跳项目冠亚军,世锦赛、世界杯均已实现双人跳三连冠。
2024年,问鼎多哈世锦赛女子3米跳板单人跳冠军后,昌雅妮距女子3米跳板世界“三大赛”大满贯仅差一步之遥。
昌雅妮
根据巴黎奥运会的赛程安排,在比赛首日的女子双人3米板项目夺金后,8月份,昌雅妮与陈艺文这对默契的搭档将成为彼此最强劲的对手,在女子单人3米板中争夺金牌,圆梦女子3米跳板大满贯殊荣。
在启蒙教练眼中:
她身体轻盈,有好奇心
2001年12月,昌雅妮出生于“亚洲体操之乡”湖北省仙桃市。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这里先后走出了李小双、李大双、杨威等多位世界冠军。
“从幼儿园开始,她上学放学路上从来不规矩走,总是蹦蹦跳跳。”昌雅妮的父亲昌先圣说,看到巷子里的钢筋窗户,她也喜欢吊着胳膊翻过去。昌先圣琢磨着把女儿送去练体操,“就算竞技走不通,有个体育特长,以后升学、就业也多条路。”
在找熟人看了之后,对方认为昌雅妮身体比例好,适合练体操。2006年7月,不满5岁的昌雅妮被送到当地的李小双体操学校。
今年54岁的刘芬依旧记得第一次见到昌雅妮的印象——扎着羊角辫,四肢修长,“充满好奇心,在练功房里到处摸。”
刘芬是李小双体操学校的高级教练,从教30余年,她先后为国家培养、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28人,除了昌雅妮,还包括体操运动员罗欢、黎琪等。在后续的训练中,刘芬发现昌雅妮腿部弹跳力、爆发力好,身体轻盈,“是搞体育的好苗子”。
多年后回忆,刘芬对昌雅妮的评价是“非常顺手”。“其实这么多年来,每天的训练是非常平淡、常规的。”刘芬说,“但跟孩子们的相处中,感动又是常有的。”
刘芬在练功房指导学生
2008年,湖北省跳水学校的教练欧爱江到李小双体操学校选队员。当时,刘芬极力推荐她的得意弟子昌雅妮。“我当时说,把你带到武汉去跳水你愿意吗?她说我愿意呀。”欧爱江回忆,昌雅妮当时给她的印象是特别开朗。
随后,昌雅妮被选送到湖北省跳水学校。跟很多“体操转跳水”的运动员一样,在打了一些体操的底子之后,从零开始学习游泳、跳水。2010年,昌雅妮进入湖北省跳水队集训,2013年成湖北省跳水队正式队员,2015年入选国家队。
进入国家队之后,昌雅妮跟刘芬还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她总是跟我说,有时间多来看看我。”刘芬说,昌雅妮在国内的比赛,她一般都会去看。在昌雅妮比赛状态不好的时候,刘芬会推荐她静下心看看书,“看轻松愉悦一点的书,也看看其他运动员的传记。”
“你自信满满的笑容和振振有词的话语,让我看到了你的充分准备。”巴黎奥运会开幕前两日,刘芬给昌雅妮发去祝福,“祝你圆梦巴黎!”
向奶奶承诺:
参加完奥运后回老家休息几天
这几年,每次比赛完,昌雅妮便将奖牌和纪念品第一时间寄回老家,家人收到后就放进她房间的衣柜里收藏。
7月26日,巴黎奥运会开幕前日,来家里采访的媒体越来越多,家人将奖杯拿出来,按照年份和含金量一一梳理后摆放在客厅。分析起女儿每次比赛的亮点和失误之处,昌先圣讲得头头是道。
一路走来,女儿的努力和坚持,昌先圣都看在眼里。他回忆,2017年,为了尽快完成“由台转板”,昌雅妮每天多花2个小时走板训练,晚上9点多才回宿舍。通过半年的不懈努力,昌雅妮最终在世锦赛中与施廷懋搭档夺得女双三米板金牌。
昌先圣说,昌雅妮小时候并不算一个情绪很稳定的孩子,经过这么多年的磨炼,她抗压能力已有很大提升。“但这些不是我教会的,是她自己成长的。”昌先圣强调。
由于父母工作忙,昌雅妮在2008年离开仙桃之前,主要是奶奶在带她。
进入体操学校后,每天早上跑操,上午上文化课,下午训练,每周上六天学。奶奶定好闹钟,每天早上6点半叫昌雅妮起床。以前住的老家离体操学校步行需要十多分钟,无论刮风下雨,奶奶都按时把她送到学校。
每天下午,奶奶会提前一点到学校,在练功房外面等着,看孙女训练。“奶奶非常支持我们的工作。”刘芬说,“每次送孩子来都跟我强调,要把孩子管严一点。”
去武汉的跳水学校后,家人每周去看望昌雅妮一次,“周六下午开车过去住一晚,周日带她出去玩,下午送回学校后我们就回家”。到国家队后,家里每两个月去一次北京。“去北京常坐的几趟车,列车长都对跟我混熟了。”昌先圣说。
昌雅妮的奶奶今年79岁,“以前身体很好,但这几年已经不太行了。”虽然快两年没见,但奶奶平时还是不敢过多打扰孙女,怕影响她的训练,只是逢年过节的时候发消息问候一下。“只要听到她的声音,我就安心了。”
“上次离开家的时候,她告诉我,参加完奥运会之后,要回来休息几天。”昌雅妮的奶奶说,“她这样给我许的承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