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自己的文明(10):丹青胜韵|图鉴

理解自己的文明(10):丹青胜韵|图鉴

00:00
19:28

中国画简称“国画”,主要是指画在绢、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业敏游艺,躬勤带经。书传竹帛,画美丹青。”丹青,原指朱红色和青色两种可作颜料的矿物,因为古代绘画常用这两种颜色,所以丹青逐渐成为古代画作的代称。

“古先圣王受命应箓,则有龟字效灵,龙图呈宝。”“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是时也。”新石器时期出现在陶器上的图案纹饰,洞穴中的壁画,青铜器上的装饰花纹等皆是古人借画传意的具象表现。1973 年沉睡 2000 多年的《人物御龙图》重新问世,。该画作渲染兼用,利用单线勾勒平涂表明战国时期的古人已熟练掌握线条造型运用。

战国 佚名 《人物御龙图》 湖南博物院藏

《人物御龙图》线描图,拍摄于湖北省博物馆

先秦两汉时期的绘画艺术多见诸于墓室壁画、画像石、画像砖当中。随着纺织技术日益精进,质地薄而坚韧的“绢”大量生产,比起东汉蔡伦发明的纸更符合作画需求,且容易保存,不易腐烂。在绘画技术以及人们思想日益成熟下,自魏晋时期开始涌现出一批批才华横溢的画家,他们执笔平宣,或浓墨渲染,或淡彩勾勒,山水、人物、花鸟……五千年的璀璨文明及思想智慧凝聚在这一幅幅画卷中展开。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朝代更迭最频繁的时期,地方的政治割据与战争的连绵不断带来经济上的衰退,东汉政权崇尚的儒家思想受到冲击,玄学兴起、佛家与道教文化勃兴,崇尚自然的老庄学说和奢颓的生活风气在士大夫中流行。人们对社会及人生有了更多的思考,士大夫阶层开始参与绘画创作,将所思所感融于个人作品当中。,白描勾勒下的孝子、列女、贤臣以及神话故事等成为美谈,。先后涌现出为代表的卓越画家,然大部分画家的真迹已失传,仅凭后代摹版和古籍描写窥见其风貌。

顾恺之作为其中的杰出代表,世人评价他为才、画、痴“三绝”。,眼神要“实对”,要“悟对”,正确表达人物关系,视线要传神。

东晋 顾恺之 《女史箴图》 故宫博物院藏

,线条如春蚕吐丝般自然流畅,表现出衣物的轻盈灵动之感。顾恺之留下的《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等名画充分展现以上画作理论与技巧。

东晋 顾恺之 《洛神赋图》故宫博物院藏

除顾恺之外,还有诸多绘画理论家提出的艺术理论深刻影响着后世绘画创作,奠定了我国画论的价值体系,例宗炳的《画山水序》、王微的《叙画》,“六法”中“骨法用笔”一是讲究勾画的线条及笔法要有力度,这与元代赵孟頫提出的“以书入画”不谋而合。二是指通过用笔来“立骨像”,是魏晋时期人物画“秀骨清像”中“骨感”的审美追求。“骨法用笔”强调线描作为绘画造型的重要性,同时也确立了线描发展的理论基础。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隋唐时期社会稳定,国家疆域辽阔,经济繁荣,各民族之间交流来往密切,艺术文化空前发展。

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将唐代绘画题材概括为:“以人物居先,禽兽次之,山水次之,楼殿屋木次之。”人物画中代表性的画家当属阎立本、吴道子、张萱、周昉。如其名作《步辇图》画面布局一张一弛、一柔一刚,富有韵律感,细致展现唐太宗的威严,禄东赞的谦和,官员的谨慎,仕女的稚嫩。

唐 阎立本 《步辇图》 故宫博物院藏

“画圣”吴道子“穷丹青之妙”,精通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善于创新,不落窠臼,自评“众皆密于盼际,我则离披其点画,众皆谨于象似,我则脱落其凡俗。”,所画人物与衣衫具有随风起舞之感,故有“吴带当风”之称。

唐 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 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张萱与周昉是仕女画的集大成者,二人多描绘宫廷女子游春、扑蝶、烹茶、听琴等日常生活,设色明丽,造型典雅。如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和《捣练图》,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调琴啜茗图》等。

北宋 赵佶 《摹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 辽宁省博物馆藏

唐 周昉《簪花仕女图》 辽宁省博物馆藏

青绿山水画以石青色、石绿色作为主色调,色彩艳丽,金碧辉煌,颇受达官贵人的喜爱。代表画作有展子虔的《游春图》,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以及其子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图》。

隋 展子虔《游春图》 故宫博物院藏

中唐时期花鸟画开始成为独立的画科,据《历代名画记》记载擅长花木禽兽者有 80 余人,其中专门画花鸟者近 20 人,代表画家有薛稷、边弯、刁光胤、滕昌祐等。鞍马画也盛极一时,韩幹的《照夜白图》与韩滉的《五牛图》为该时期画作之最。

唐 韩滉《五牛图》 故宫博物院藏

绘画作品蓬勃发展的同时,画论著述也随着丰富,绘画品评著作有唐彦的《后画》、李嗣真的《画后品》、窦蒙的《画拾遗录》等,对绘画历史评述的有裴孝源的《贞观公私画录》和朱景玄的《唐朝名画录》等。诸多论著中当属晚唐张彦远所著的《历代名画记》颇具历史价值。

该书记载了自远古时期到晚唐时期 370 多位画家,并对山水画演变、各个时代绘画特点、书画鉴赏等进行详细的论述,有助于后代研究绘画历史。除此之外,在画作品评方面,张彦远在张怀瓘的“神、妙、能”三品,朱景玄的“神、妙、能、逸”四格的基础上

“五代之乱,符玺窃于大盗,中国变于夷狄,先王之礼乐制度,扫地尽矣。”随着唐王朝的衰微,中国再一次陷入地方割据阶段,战争频发,各个政权你方唱罢我登场。该社会现状对这一时期画家的思想与绘画创造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人物画代表画家有顾闳中、周文矩、王齐翰等人,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鲜明反映这一时期贵族的生活风气,人物形象塑造更为传神,留下如《韩熙载夜宴图》、《宫中图卷》、《重屏会棋图》等作品。

五代十国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故宫博物院藏

花鸟画分成两种画派,第一是以黄筌为代表,,代表画作有《写生珍禽图》、《竹石锦鸠图》、《山鹧棘雀图》等。第二是以徐熙为代表,利用,代表画作有《芰荷图》、《荷花鹭鸶图》、《蓉雀图》等。两种画派反映了宫廷贵族与文人士大夫阶层两种不同的审美情趣,大大丰富花鸟画的风格韵味。

五代十国 黄筌《写生珍禽图》 故宫博物院藏

五代十国 徐熙《荷花鹭鸶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士大夫阶层为躲避战乱多隐居山林,不入世俗,追求安逸闲适的生活,在唐代大山水的基础上,画家深入自然,实地考察,山水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分为南北两派,

荆浩作为北派山水的开创者,同时一改前人山水风格,,气势恢宏,雄伟壮阔。他对自然观察细致入微,不同部位、形貌的山川水流有各自的名称,这些称谓一直沿用至今:“故尖曰峰,平曰顶,圆曰峦,相连曰岭,有穴曰岫,峻壁曰崖,崖间崖下曰岩,路通山中曰谷,不通曰峪,峪中有水曰溪,山夹水曰涧。”并且他能准确把握山水的规律:其上峰峦虽异,其下冈岭相连,掩映林泉,依稀远近。”

五代十国 荆浩 《匡庐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荆浩的作品仅留下《匡庐图》,其余画作或遗失或有待考据。所幸其著名的山水画理论《笔法记》保留至今,是古代山水画理论中的经典之作,对后世山水画创作及评价都具有指导价值。

董源虽师从荆浩却多绘江南之景,其作品《描绘出江南山水的湿润之感,墨与花青混合,使得画面湿润而缥缈空灵。,笔墨秀润,留下《万壑松风图》、《层岩丛树图》、《秋山图》等作品。二人推动南派山水的发展,并对后代赵孟頫、黄公望、吴镇等人影响至深。

五代十国 巨然《层岩丛树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代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高峰,宫廷画院体系的建立完善,涌现出一批批才华横溢、技艺高超的职业画家,宫廷艺术得到前所未有的繁荣。在民间,商业和手工业的迅速发展,市与坊界限被打破,人们对书画的欣赏与收藏蔚然成风,画作在市场中流通,飞入寻常百姓家。

古代画院的历史可追溯至殷商时期,而到了宋代画院真正得到重视与兴盛。宋初开始宫廷画院的制度在不断完善,大部分采取考试录取画家,宫廷画院所作的作品被称之为“院体画”,,即对所画对象细致入微的描摹,力求还原其最真实、自然的形态,因此院体画具有造型精准、设色富丽的特点。

五代花鸟画的“黄家富贵”之风便颇受宋皇室喜爱,黄筌之子黄居寀担任翰林待诏,延续“勾勒晕色”法,所绘花鸟细致明丽,线条秀劲,《山鹧棘雀图》是其唯一传世真迹,画卷还有宋徽宗赵佶亲题“黄居寀山鹧棘雀图”八字。“黄家富贵”长期占据院体花鸟画的主流,直到赵昌、崔白、易元吉等人的出现打破其百年间独占鳌头的局面。

北宋 黄居寀 《山鹧棘雀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赵昌重视写生,素有“徐熙画花传花神,赵昌画花传花形”的美谈,存世作品有《四喜图》、《写生蛱蝶图》、《写生杏花图》;崔白融合五代花鸟画“黄家”与“徐家”的绘画特色,创造出“体制清赡,作用疏通”的风格,代表作有《双喜图》;易元吉擅长画猿猴,“故心传目击之妙,一写于毫端间”他常深入荆湖深山之中,观察、体会、揣摩猿猴獐鹿的生活习性,留下《猴猫图》、《蛛网攫猿图》、《聚猿图》等作品。

北宋 赵昌 《写生蛱蝶图》故宫博物院藏

到南宋时期院体花鸟画式微,大幅巨制的作品少见,题材缩小至蔬果、虫草、禽鸟等,线条仍精细秀劲,画风清雅,代表画家有李迪、林椿、李安忠等人。反而是院外水墨花鸟画兴盛,张无咎、赵孟坚等人以梅兰竹菊为题,受到人们喜爱。

南宋 赵孟坚《墨兰图》 故宫博物院藏

宋初山水画无论是院体派还是院外画家大多为全景式构图,视野开阔,笔墨爽利、秀劲,

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写道:“画山水惟营丘李成,长安关仝、华原范宽,智妙入神,才高出类,三家鼎峙,百代标程。”宋初山水画是以李成、关仝、范宽为首的院外画家,取各自所处的自然环境为素材,创作出一幅幅山水巨制。李成好用淡墨,有“惜墨如金”之称;,作品有《寒林平野图》、《晴峦萧寺图》、《茂林远岫图》等。,用笔雄劲有力,所绘山川气魄雄伟,境界浩莽,被誉为“画山画骨更画魂”,代表作有《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临流独坐图》等。

北宋 范宽《溪山行旅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熙宁、元丰年间与王诜集各家之长,开创院体画新面貌,郭熙在画论《林泉高致》中对山水构图法提出个人观点:“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该方法被后世广为推崇。

郭熙还提出了山水画创作应当注重意境的创造﹐并第一次使用了与“意境”内涵相近的“境界”概念。

北宋 郭熙 《雪景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徽宗时期,山水画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画风,,其继承前朝以线与墨相结合,淡彩晕染的水墨山水画。,代表画家是王希孟、赵伯驹等人。

王希孟作为院体山水画的杰出代表,年仅十八岁便创作出鸿篇巨制《千里江山图》,画中景物丰富,布局巧妙合理,气势磅礴,纵览俯视壮阔河山,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赵伯驹代表作《江山秋色图卷》既有青绿山水的富丽,又有水墨画的文雅,是“大青绿”向“小青绿”的过渡。

北宋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时局动荡,绘画艺术表现受到影响,体现在山水画上是题材、描写对象、场景有所减小,却更精巧细致,“南宋四大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为代表的院体画摒弃北宋以来以主峰为中心的大山大水式构图,化繁为简,这种构图方式体现着,适当地留在一些空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马远、夏圭是改构图法典型的代表画家,被称作“马一角,夏半边”。

南宋 马远 《观瀑图》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展现民生民俗的风俗画开始流行,涌现出如张择端、李唐、苏汉臣、李嵩等高手。除此还有减笔画代表李公麟、梁楷,道释画代表武宗元,极大丰富两宋时期的绘画艺术。

北宋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故宫博物院藏

由于复杂的阶级、社会和民族矛盾,画院不复存在,“四等人制”的确立使得汉人画家隐居避世,载一抱素,借山水、竹石、梅花等抒发个人情感,山水画也借此更上一层楼。

元初赵孟頫、钱选、高克恭等人崇尚“复古”,追求前代人的笔墨风格和艺术趣味。见诸于作品有《秋郊饮马图》、《秀石疏林图卷》、《鹊华秋色图》等。

元 赵孟頫《秋郊饮马图》故宫博物院藏

元朝后期活跃在江浙一代的“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受到赵孟頫的影响,将文人画发扬光大,如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快雪时晴图卷》,吴镇的《渔父图》、《松泉图》,倪瓒的《渔庄秋霁图》、王蒙的《春山读书图》《丹山瀛海图》《青卞隐居图》等。

元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该书不仅总结前人作画经验,也体现了黄公望自己的实践和创作心得。他在书中详细阐述了树、石、水、山的画法要领,以及笔墨、设色技巧等,为后世山水画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作画大要:去邪、甜、俗、赖四个字。”“画一窠一石,当逸墨撒脱,有士人家气,才多便入画工之流矣。”

除山水画外,文人素爱的梅、兰、竹、菊“四君子”再一次得到画家们推崇,其高尚坚强、不屈不挠的品质象征是文人大夫内心的写照,代表画家有王渊、陈琳、李衎、柯九思、王冕等。元写竹竿用篆书,写竹节用隶书,写竹枝要用草书,写竹叶用楷书。这与赵孟频提出“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和“书画同法”的观点相一致。

元 柯九思《清閟阁墨竹图》故宫博物院藏

明清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使得在元代被废除的宫廷院画再一次复兴,大量民间画家及工匠服务于朝廷,使得民间艺术家的创造力受到束缚。同时民代手工业的发展,出现早期资本主义萌芽,民众审美意识逐渐增长,西方传教士的到来,中国画又融合西洋画作之特点,为丹青艺术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人物画题材狭窄,大多为政治服务,表现生活场景的画作少见。花鸟画则刻画更加细腻,构图饱满,明丽中不失端庄。代表的宫廷画师有边景昭、石锐、林良、吕纪等。清朝没有设立画院,宫廷画归御图房和内务府营造司直接管理,画作内容主要记载相关的政治事件和为贵族观赏创作的山水花鸟画。除中原画师外,还有像郎世宁、王致诚、安德义等传教士。

明 边景昭《花竹聚禽图》上海博物馆藏

明中期在今江苏苏州一带逐渐形成一个重要的画派,即“吴门画派”,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是该画派的核心人物,并称“明四家”或“吴门四家”。四人的代表作分别有《庐山高图》、《烟江叠嶂图》、《山路松声图》、《桃源仙境图》该画派属于文人画派体系,画家多为诗书画全能的文人,继承宋元以来文人画的传统,精笔墨、尚意趣。

明 仇英 《桃源仙境图》天津博物馆藏

董其昌是这一时期画论家的重要代表,:“禅家有南北二宗,唐时始分,画之南北二宗,亦唐时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则李思训父子着色山水,流传而为宋之赵干、伯驹、伯,以至马、夏辈。南宗则王摩诘始用渲淡,一变勾斫之法,其传为张璪、荆、关、郭忠恕、董、巨及米家父子,以至元四家。亦如六祖之后有马驹、云门、临济儿孙之盛,而北宗微矣。”

,“四僧”即原济、朱耷、髡残和渐江,他们是明入清的遗民画家,四人的作品无不包含国破家亡的悲愤之情和个人顽强不屈的品质。

清 髡残 《六六峰图》 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

明代社会文化环境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花鸟画也深受其影响,以林良、边景昭、沈周和唐寅等为代表的画家。到了清代,恽寿平的没骨花绘画,凭借兼工带写,清新秀丽的风格得到统治者赏识,最终成为清代院体画的正宗。清中期金农、郑板桥、边寿民、高翔等人被归为“扬州画派”,也被称作“扬州八怪”。清朝末期出现“海上画派”,例如被认作该画派先驱的赵之谦,他以书、印入画,开创“金石画风”,具“金石气”,所画花卉宏肆古丽,雅俗共赏。

清 郑板桥《墨竹图》安徽省博物馆藏

清 赵之谦 《菊花图轴》 上海博物馆藏

览山水之境,寄天气之情;赏花鸟之乐,品民俗风情。丹青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故事需细细品味。

[1]宋彦军.浅析魏晋审美风尚对顾恺之绘画的影响[J].美术观察,2024:72-73.

[2]郭静. 五代人物画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

[3]樊珂.论五代十国时期人物画的题材和功能[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9:26-34.

[4]杜文玉,赵水静.社会变革与五代十国时期绘画的嬗变[J].江汉论坛,2019:101-107.

图片 | 王子玥

排版 | 小谢

设计 | 尹莉莎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