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海军战士,为救群众牺牲,20年后母亲病逝,一男子走到灵堂前下跪:妈,我来迟了

19岁海军战士,为救群众牺牲,20年后母亲病逝,一男子走到灵堂前下跪:妈,我来迟了

00:00
05:20

1997年,19岁海军战士为救群众牺牲,父母伤心欲绝,没想到20年后其母亲病逝,一中年男子竟在殡仪馆门口下跪,一步步跪到她的灵堂前,伏身痛哭。

1997年的秋天,19岁的海军战士刘继强面对惊涛骇浪中挣扎的落水群众,毫不犹豫地纵身跃入水中。

年轻的生命在与死神搏斗,他拼尽全力将群众推向岸边,自己却再也没能回来,刘继强用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动人心魄的英雄赞歌,但他的牺牲也给远在吉林的父母带来了无尽的悲痛。

就在这悲壮的时刻,一个名叫廖良开的年轻人,悄然走进了这个故事。

廖良开和刘继强一样,都是1996年冬季入伍的海军战士,他们同在一个部队,却分属不同的连队,廖良开在勤务连,而刘继强在舰艇上服役。

命运就是如此奇妙,他们素未谋面,却因为一场悲剧而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刘继强的英勇事迹在部队里广为流传,深深震撼了廖良开的心灵,当他得知刘继强是家中独子时,内心涌起一股强烈的冲动:他要替战友尽孝,照顾英雄的父母。

这个决定,改变了三个人的命运,也开启了一段跨越四分之一世纪的感人故事。

廖良开开始给刘继强的父母写信,起初,他只是想表达对英雄的敬意,安慰两位老人。

然而,随着书信往来的增多,一种奇妙的感情在三个素不相识的人之间悄然滋长,廖良开在信中倾诉自己的生活,倾听老人的心声。

慢慢地,他们之间的称呼从"大叔大婶"变成了"爸爸妈妈",这一声"爸妈",包含了多少真挚的情感,又承载了多少沉甸甸的责任。

廖良开不仅用言语表达关爱,还用实际行动支持着刘继强的父母,在部队服役期间,他每个月只有25元的津贴,却总是设法省吃俭用,隔一段时间就寄50元给远在吉林的"爸妈"。

这笔钱虽然不多,却寄托了廖良开作为"儿子"的一片心意,对于刘继强的父母来说,这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支持,更是精神上的慰藉。

1999年国庆节,廖良开终于有了探亲假,他没有回自己的家乡重庆,而是踏上了去往吉林的长途旅程,当他风尘仆仆地赶到刘继强父母家的村口时,已是深夜。

两位老人却一直在寒风中等候,当廖良开穿着海军制服出现在他们面前时,刘继强的母亲一把将他搂入怀中,泪水夺眶而出。

刘继强的父亲则用力拍着廖良开的肩膀,哽咽着说:"儿子回来了,回来了,"这一刻,血缘的界限被彻底打破,一个新的家庭关系在这个寒冷的夜晚温暖地确立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廖良开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结婚生子,退伍后在成都开了一家小店。

生活并不富裕,但他依然坚持每年带着妻儿回吉林看望两位老人,为他们带去生活必需品,陪他们聊天解闷,即便经济拮据,他也从未间断过给两位老人寄钱的习惯。

这份跨越千里的牵挂,让两位失去亲生儿子的老人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然而,生活总是充满无常,2017年7月,噩耗传来,刘继强的母亲因病去世,廖良开闻讯后,放下手头所有工作,连夜赶往吉林。

当他到达殡仪馆时,悲痛欲绝的他跪在门口,一步一步地跪行到灵堂前,泪流满面,这一幕,不仅让在场的所有人为之动容,也深深地刻在了廖良开儿子的心中,成为了一堂无声的孝道课。

母亲去世后,廖良开将刘继强的父亲接到成都照顾,他尽心尽力,希望能弥补老人失去亲人的痛苦,让他在晚年感受到家的温暖。

这种无私的大爱,让人不禁想起了"百善孝为先"的古训,也让我们看到了传统美德在当代社会的延续和发扬。

廖良开25年如一日替战友尽孝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他的行为体现了"忠孝两全"的传统美德,也诠释了军人"一人当兵、全家光荣"的精神内涵。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