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出减免院前急救交通费、搭建“大病”远程会诊平台、为重度失能失智人员设立长期护理险、上线普惠性商业险“惠唐保”……自2022年11月起,河北省唐山市在不断完善全民基本医保体系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创新性举措,初步建立起涵盖“救”“诊”“疗”“护”“助”全链条的医疗保障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让老百姓多了一份实实在在的幸福感,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唐山篇章提供了坚强保障。
搭建“云平台”
成立疑难重症医疗援助中心
今年4月底,被确诊为子宫内膜癌后,33岁的辛莉提出想在保留生育功能的基础上治疗。经申请,5月22日,唐山市疑难重症医疗援助中心组织北京协和医院放疗科、妇产科等科室专家,对该病例进行线上会诊。“平时协和医院的专家号很难抢,没想到我们这么快就约上了,而且不同科室共同研究,比我们去北京还省钱管事。”辛莉的丈夫说,之所以能这么快找到名医,得益于唐山成立了疑难重症医疗援助中心。
唐山毗邻京津,长期以来,当地百姓总习惯去京津两地的知名医院就诊。为有效破解“近病远治”“小病大治”难题,2022年,唐山市从顶层设计入手,成立市、县两级疑难重症医疗援助中心,并搭建市内疑难重症远程会诊平台、域外远程会诊平台,实现全市18个区的65家医疗机构,与市级8家三级公立医院“一对一”“一对多”远程会诊,市域20家医疗机构与北京协和医院、301医院等29家京津等地知名医疗机构远程会诊。经测算,2024年以来,唐山疑难重症医疗援助体系为百姓节省交通费、食宿费等1000余万元。
7月25日,滦州市一患者在乡镇卫生院做B超,滦州市中医院专家通过远程医疗平台观看实时影像并科学诊断。摄影/赵亮
为实现就医需求与优质医疗资源有效衔接,唐山市还组建了市、县两级疑难重症医疗援助会诊专家库,初选市级专家285名、县级专家959名。依托京津合作医疗机构,成立由97名京津名医组成的京津医疗专家库,通过京津专家线上远程会诊、线下定期坐诊和唐山专家跟班学习等多种形式,实现唐山专家与京津专家资源的有效整合,让患者“大病不出市,疑难重症有效治”。仅今年1至4月,唐山市就累计组织开展远程会诊1266例,其中市级远程会诊462例、京津会诊804例。
推行常态化线上会诊的同时,唐山市积极引导各级医疗机构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77家京津知名医院线下紧密协作。通过国内知名专家团队的“下沉”,助力唐山各医院重点特色专科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今年1至4月,唐山市累计引入325名京津知名专家,开展门诊诊疗6983人次、手术1845人次、业务查房4141人次、其他诊疗293人次。
开通“快速路”
持续优化院前急救网络
今年3月4日晚上,家住唐山市路北区的孕妇李丹,意外在家里产子,她母亲拨通了唐山市120急救电话。调度员一边确定事发地点、就近调度急救车,一边远程指导李母帮助产妇完成分娩、为新生儿结扎脐带等,确保了母子入院前健康平安。
2023年以来,唐山市高标准布局院前急救网络,高效率推进院前急救中心建设,高质量提升院前急救服务水平,为百姓院前急救服务开通“快速路”。越来越多的唐山家庭与李丹一样,不但不再为叫不上、用不起急救车辆而苦恼,而且所享受的急救服务越来越专业、优质。
近几年,唐山市不断加快推进市、县、乡三级院前急救体系建设。目前,市中心区120院前医疗急救体系由1个120急救指挥中心、15个急救站组成;把承担患者紧急救治的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全部纳入院前医疗急救网络,推行网格化管理;全市共有院前急救救护车1052辆,相当于每万名常住人口配置1.35辆,远高于国家标准,基本实现急救车辆“随叫随到”。
2023年6月1日起,唐山市还对当前运行的120院前急救车,实行财政资金补贴,免除患者使用120急救车辆时产生的交通费用。同时,实现患者上车即入院,把在急救车上发生的院前急救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畴。截至今年4月30日,唐山市共计免除使用急救车百姓的交通费用975.1万元,受益人数13.16万人次。
在唐山市120急救指挥中心,记者看到,信息屏上电话总数、呼救总数、待命车数等数据清晰可见,车辆状态也实时显示。车联网综合管理平台上,全市急救车的监控信息一目了然。据介绍,唐山充分发挥120急救指挥调度系统作用,进一步规范应用医疗优先分级调派系统,实现市级统一受理、二级调度和县级统一受理、车辆人员统一调度。目前,唐山120急救车3分钟出车率已达95%。
着眼于提高医疗救助指导的专业性和有效性,唐山120急救指挥中心对每位调度员进行专业培训。据统计,2023年,该中心共受理急救电话110577个,派出急救车辆36952次,通过急救电话指导成功案例10例,救治急危重病人30635人次,调度员回访满意率100%。
加上“双保险”
上线长期护理险、“惠唐保”
约两年前,唐山市丰润区居民王军因病入院,花费233.34万元,基本医疗保险和居民大病险报销后,个人负担174.08万元。当年底出院后,家人为其提交“惠唐保”理赔申请。不久后,王军收到报销金额87.19万元。“没想到能报销这么多。”王军至今仍觉感慨。
2023年,唐山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743.51万人,基本实现全覆盖。为了持续减轻“大病”患者负担,唐山市进一步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针对有重度失能、失智人员的家庭推出长期护理险,针对“大病”患者推出普惠性商业保险“惠唐保”,为百姓医疗服务保障加上“双重保险”。
其中,长期护理险实行全市政策制度、运行模式、经办流程、信息系统和资金管理“五统一”,以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和居家护理为主要服务保障方式。政府设立长护险基金,采取“个人+单位”“个人+财政补助”的方式筹资,保障险种可持续运行。唐山市还不断推进长期护理险降门槛、扩范围,2021年实现全市重度失能人员专业照护全覆盖,2023年又将重度失智人员纳入保障范围。截至目前,唐山市累计享受长期护理险照护待遇的达57468人,正在享受待遇的27533人。而且,长期护理险不仅吸引了本地大量医养、养老及护理机构加入,更引来了域外养老服务机构。目前,唐山市有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180家。
普惠性商业公益保险“惠唐保”则于2022年推出,使重疾患者在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完成后,可再按比例报销自费部分的医疗费用。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基础上,根据唐山经济发展水平和百姓医疗消费需求,唐山市将保费确定为每年129元,平均每月仅10.75元,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处于较低水平。
“惠唐保”还打破疾病类健康保险关于年龄、职业和既往症等限制,不设参保门槛,本地所有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员均可参保。为保障惠民属性,承诺赔付率占总保费收入80%以上。若赔付率低于保费收入80%,结余费用会用于基金积累,而不作为盈余分配。该险种更创新缴费模式,允许使用医保个人账户支付本人及亲属保费,从而减轻百姓负担。截至今年4月底,“惠唐保”累计参保人数达173.61万人,已理赔17.15万人次,合计支付2.24亿元。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