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中苏冲突,朝鲜企图跨过鸭绿江,毛主席:一招搞定!

1969年中苏冲突,朝鲜企图跨过鸭绿江,毛主席:一招搞定!

00:00
14:51

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1969年3月,珍宝岛自卫反击战打响。

在经历了数次苦战后,中苏两国的关系已经彻底不可挽回。

苏联在边境屯兵百万,企图以强大的武力迫使中国做出让步。

正当毛主席为解决苏联的威胁殚精竭虑之时,又一个糟糕的消息传来了,鸭绿江边,发现了大量正在集结的朝鲜军队。

边境危机

朝鲜这个动作,意图非常明显,他们要配合苏联的军事行动,对中国进行两面夹击。

虽然目前朝鲜和苏联都只是陈兵边境,但万一他们发起了进攻,中国会完全处于被动,胜算不大。

何况,中国好不容易摆脱了一穷二白的局面,正是求发展的时候,如果再度陷入战争,错过了发展的良机,那就得不偿失了。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朝鲜这边不战自退,从而缓解我方的边境压力。

然而,此刻朝鲜和苏联早就绑在了一条绳上,朝鲜如何才能甘愿退兵呢?

在别人看来,这是个不可能实现的目标。

但最后,毛主席却只用了一招,就让朝鲜不得不撤军,毛主席是如何做到的呢?

毛主席常说,解决问题,要抓住主要矛盾,这次解决边境危机,靠的也是这一点。

众所周知,朝鲜和中国曾是在战场上同进退,共患难的关系,即便战争结束,中国也没有对朝鲜撒手不管,而是慷慨解囊,给予了他们大量援助,帮助朝鲜进行了战后重建。

就在珍宝岛之战爆发的前不久,朝鲜还在收取中国的援助。

按理说,当时的朝鲜还需要依赖中国发展,不该贸然与自己的朋友决裂。

但问题在于,苏联为了让朝鲜与之合作,几乎开出了天价支票。

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朝鲜自然也就做起了墙头草。

在朝鲜战争结束后,苏联与中国一样,长期为朝鲜提供援助。

一开始,苏联给朝鲜的援助并不丰厚。

但进入50年代末,苏联对朝鲜的态度明显起了变化,而这正是因为中苏关系陷入恶化。

苏联曾经把中国,视为自己在亚洲最重要的盟友,也曾真心帮助过中国。

中国能够顺利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苏联的帮助也功不可没。

但随着赫鲁晓夫上台执政,苏联的路子竟然越走越偏,从社会主义的老大哥,一步步变成了地区的独裁者。

苏联周边的小国想要生存下去,就只能成为苏联的跟屁虫,一步步的丧失主权。

但毛主席绝不可能让中国也走向这样的命运,对于苏联的霸权,毛主席一直有所防范。

交恶始末

苏联这边却并不顾及中苏多年的友谊。

1958年,“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事件爆发,成为了中苏决裂的开端。

这次事件起因是,1958年4月,苏联方面突然提出,希望由中苏两国共同投资,在中国南方地区建设一座长波电台,电台由中苏双方共同使用。

苏联倒是装出一副好心的样子,说这是为了中国将来的安全发展考虑。

但他们内心的算盘,当然瞒不过毛主席。

在我国的地盘建造电台,却要给苏联一半的使用权,那苏联万一在中国境内用制作电台做一些非法的行为,甚至于用它来窥探中国的机密,中国又该怎么办呢?

所以,毛主席让彭德怀给苏联回话,建设电台可以,但是必须由我们独立建造。

苏联方面看到这个回复很不高兴,此后又多次与我们进行交涉。

但是在主权问题上,我们是绝不让步的。

一计不成,赫鲁晓夫又生一计。

7月,赫鲁晓夫又写信给毛主席,表示希望中苏两国在海上建设一支联合舰队。

赫鲁晓夫提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说是如今美军在海上施加的军事压力很大。

所以,中苏两国应该联起手来,共同增强海上的防卫力量。

可问题在于,这建设联合舰队的地点,是在中国自家的海域。

等舰队真正建设起来,苏联还得使用中国的港口。

苏联对于中国的港口,一直都是虎视眈眈。

早在抗美援朝的时候,苏联就曾经想打着援助的旗号,霸占我国的港口。

只不过后来,中国奇迹般的成为了战争胜利者,苏联这个计划才破产了。

如今,赫鲁晓夫不过是故技重施,毛主席当然不会同意。

由于苏联已经一而再再而三的试探,所以,这次毛主席也没有给赫鲁晓夫留面子,在回复中,他直指苏联名为合作,实想“租借”。

但赫鲁晓夫居然还没有放弃,或者说,在赫鲁晓夫心里,一直都把中国看作是苏联的附庸。

所以,在他看来,中国对苏联做出妥协是应当的。

这边毛主席刚刚拒接完苏联不久,赫鲁晓夫居然提出了更过分的要求,说是希望中国提供一部分的劳动力前往苏联,援助西伯利亚的伐木工程。

前几次好歹还想了个好听的理由,这回苏联简直装都不装了。

毛主席干脆写了一封,更为直白辛辣的信送给赫鲁晓夫,信中说:

“赫鲁晓夫同志,你知道多年来都说中国贫穷落后,人口众多,失业问题严重,因此是廉价劳力的来源。但你要知道,在中国,我们认为这是污辱。你这个建议让我们很难办。如果我们接受你们的建议,别人就会认为苏联对中国的看法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看法是一样的!”

1959年,赫鲁晓夫访华,不想着好好修复中苏关系,居然又提出,由于苏联外交的需要,希望中国也能够暂时缓和对印度以及美国的外交政策。

更确切的说,是要我们在西藏和台湾这些领土主权问题上做出让步。

这就彻底触及到我们的底线了,双方当场就爆发了激烈的争吵,最后不欢而散。

苏联这样步步紧逼,过去友好的关系,恐怕不能再维持下去了。

毛主席等领导人,开始为中国筹谋新的外交通道。

而另一边,苏联也盯上了一个新的目标——朝鲜。

经过这几次冲突后,苏联已经彻底失去了理智。

赫鲁晓夫认为,中国将成为苏联继续向亚洲扩张的巨大阻碍。

所以,他决心要把中国这个昔日的朋友打垮。

见利忘义

要实现这个目标,苏联就需要在亚洲扶持其他的国家为自己冲锋陷阵,朝鲜就这样被苏联选中。

如果要对付中国,朝鲜在地理位置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只要朝鲜在边境屯兵,就会给中国造成巨大的压力。

赫鲁晓夫很快联系上了金日成,对于苏联伸过来的橄榄枝。

金日成一开始并不想接受,因为说到底,朝鲜是一个在夹缝之中求生存的小国。

虽然在战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论实力,无法和大国相提并论。

所以,朝鲜的生存策略是左右逢源,与苏联、中国都打好关系,靠着两国的援助,朝鲜能够把日子过得风生水起。

基于这个原因,朝鲜是很不愿意看到中苏决裂的。

在前期中苏交恶时,朝鲜一直想要在中间充当调停人的角色。

但由于苏联野心勃勃,中苏关系还是不可避免的走向恶化。

而此时,朝鲜对此的态度是视而不见,继续受两国的援助,直到苏联找上门来。

金日成一开始还是想蒙混过关,毕竟,中苏两国之间,和谁闹翻都对朝鲜没什么好处。

但很快,苏联就向金日成砸来了一颗又一颗糖衣炮弹。

赫鲁晓夫承诺,会和朝鲜签署更大金额的援助协议,从工业到军事全部包揽。

还提出,可以支持朝鲜的统一大业。

甚至,苏联还暗示金日成,只要扳倒中国,将来苏联就会扶持朝鲜,成为亚洲新的霸主。

这么几个承诺摆在眼前,朝鲜也失去理智了。

金世成也有自己的野心,只是苦于朝鲜自身条件太弱,始终无法实现。

但现在,苏联这个世界第一强国向他做出了承诺,金日成顿时觉得,光明的前途就在自己眼前。

就这样,朝鲜倒向了苏联。

苏联倒也的确信守承诺,很快,大量的军事物资被送到了朝鲜国内。

朝鲜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甚至,经济发展速度一度有超过中国的趋势。

这让朝鲜更加沾沾自喜,决心抱紧苏联的大腿。

所以,1969年,中苏爆发冲突的时候,朝鲜自然毫不犹豫,按照苏联的吩咐,向中国发难。

看起来,苏联和朝鲜的联盟非常稳固,但毛主席却一眼看穿,这是一个纯粹的利益联盟。

朝鲜现在之所以对苏联表现的忠心耿耿,是因为在苏联的承诺之下,朝鲜有恃无恐,觉得无论自己做出怎样出格的事情,苏联都会对他们提供保护。

但如果朝鲜意识到,在生死关头,苏联会将其弃之不顾,那么,他们的联盟还能够继续吗?

此时,中国虽然面临着重重危机。

但是,我们在外交上取得了重大突破,那就是,和美国的关系得到了改善。

这自然也拜苏联所赐,由于苏联的扩张野心昭然若揭,严重威胁到了美国的发展。

所以,中美双方的合作刻不容缓。

而此刻,破局的关键就在美国身上。

化敌为友

如果此时中国倒下,亚洲就再也没有任何国家,能够阻挡苏联扩张的脚步,这对美国是极度不利的。

所以,美国当时大批量的往韩国集结军队,给朝鲜带来了不小的军事压力。

不久之后,朝鲜遭遇了一个致命危机,一架美国侦察机飞入了朝鲜境内,随后被朝鲜方面击落。

而这个行为无异于和美国撕破脸,美国的军队随时有可能通过韩国,对朝鲜发起进攻。

所以,金日成内心非常忐忑,慌忙向苏联求助。

但此时,最该帮助朝鲜的苏联,居然保持了沉默。

苏联的态度,完全出乎金日成的预料,但毛主席早就猜到了这样的结果。

苏联看似强大,实则欺软怕硬,自私自利,绝不可能为一个小小的朝鲜,就去得罪美国。

赫鲁晓夫只会榨干朝鲜的利用价值,如果美国真的向朝鲜发起攻击,苏联要做的肯定也是先为自己争利益,至于朝鲜的死活,苏联不会在乎。

而毛主席和尼克松在这件事情上,早已达成了默契。

如今需要进一步增大朝鲜的边境压力,让苏朝之间的利益联盟彻底瓦解。

尼克松很快又在公开讲话中说,如果朝鲜不对击落美国侦察机这件事情做出一个交代,那美国很有可能对朝鲜采取军事行动。

金日成彻底被逼到了绝境,他又几次向苏联求助,可每一次收获的都是苏联的冷眼。

甚至,金日成为了自保,打算从边境撤回一些军队时,苏联还极为不满。

金日成这才如梦方醒,明白了朝鲜只是苏联手中的棋子,没有任何特殊。

正当金日成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时候,毛主席适时地向朝鲜方面,发来了缓和关系的信号。

以中美当时的外交关系,中国自然可以在美国和朝鲜之间调停。

只是,金日成认为,过去和中国已经闹翻,对此不抱希望。

却不料,中国并没有放弃朝鲜。

对比中国和苏联之间的态度,再想想已经在韩国方面集结的美军,金日成痛定思痛,终于做出了决定——撤兵!

边境危机已解决之后,毛主席决定进一步修复中朝两国之间的关系。

1970年9月,毛主席特意邀请朝鲜方面派代表来中国,参与国庆庆典。

和朝鲜彻底决裂,对中国并没好处,中国并不是狂妄自大的苏联,和朝鲜始终保持友好关系,对于中国将来的发展更有利。

所以,此刻,毛主席愿意不计前嫌,与朝鲜再度握手,这也正是金日成期盼的。

很快,金日成答应了中国的邀约,在天安门城楼上,两国之间破裂的友谊得到修补。

而苏联方面突然失去朝鲜这个盟友,加上美国方面的军事威慑,最后也不得不撤兵。

毛主席就这样,化解了一次重大危机。

参考资料:

人民网《从解密的档案看中苏关系重大史事》

人民网《赫鲁晓夫忆中苏交恶 谎称:我们什么都给中国》

白云涛《中苏两党关系破裂始末》

本文由“文史风云”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