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这样一位领导人,平常总是穿着有些褪色的灰色中山装,脚踩平底布鞋,一件皮夹克穿了很多年,在身边人眼中,因为他曾当过周总理秘书,无论是工作作风还是一言一行都很像周总理,多年来对人民群众总是关爱有加,对自己却极为严格。就是这位自认“农民的儿子”的宋平,当年从未想过自己能够成为周总理的秘书,也是因为这段不平凡的经历,让他感悟到“人民是衣食父母,为政者应执政为民、立党为公”的深刻道理。从那之后,历经基层干部到省委书记再到正国级领导人,宋平的从政历程可谓踏踏实实、勤勤恳恳,整整87年党龄,他的事迹有着独特的厚重感,也是“实事求是”的最好彰显。1917年生于山东莒县,1934年进入北平大学农学院深造,由此立下学农兴农的志向,1937年正式成为我党一员。1941年至1946年,宋平一直在周总理身边从事政治秘书一职,在此期间,最令他印象深刻的就是周总理在1946年为了阻止中原内战、解救中原部队展开的一系列斡旋,凭借坚强意志用极小的代价彻底摧毁蒋介石企图制造第二次皖南事变的阴谋。正是因为周总理为了革命事业不知疲倦的战斗精神一直激励着宋平,让他时刻保持着孜孜以求的工作态度,尤其是他主政甘肃的8年历程中,堪称“敢用良心见证历史的人”。1973年春天,甘肃中部的旱情持续近2年未见缓解,赴任不久的宋平在查看灾情后果断采取救灾措施,灾区百姓得以顺利度过灾荒,可对于宋平而言,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早在农学院深造期间,他就深知贫困地区推行联产承包制这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面对甘肃灾情,他也清醒地认识到,如果这些地区的农业条件得不到根本性改善,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就不可能被充分调动。从那之后,他开始组织大规模农村调研、主持座谈会、制定发布利于农业经济恢复的决策性文件,奈何当时正值十年动荡,很多干部对于落实工作感到心有余悸,宋平对此高度重视。在农村基层蹲点将近1年后,他越发感到农村经济政策落实情况的不容乐观,虽说党中央当时明确提出不允许包产到户、分田单干,可他还是带领甘肃省委结合农村实际情况提出了“要尊重生产队的生产指挥、经营管理权和产品分配权”。1979年春节过后,甘肃省的一些偏远山区开始悄然推行包产到户,社员的贫困生活立马变得吃穿有余,全省广大农村随即开始普遍推行作业组、责任制。面对外界质疑与褒贬不一,宋平显得十分坦然,在他眼中,想要调动农民积极性、发展生产力,就不能怕冒尖还要步子快,包产到户才是为千百万农民解决吃饭问题的最优解。1981年奉命回京工作的他,用朴实无华的诗句总结、评价了主政甘肃的8年历程,也让世人因此看到了一位值得敬畏的当代“愚公”。“八年陇原三段分,处乱治穷费尽神,是非功过应与析,党心民心与良心。”进入权力核心后,宋平肩上的担子就更重了,当年在周总理、陈云的熏陶和教导下,他对于经济领导工作十分擅长,最为难得的是,无论何时,他都特别注重调查研究、了解实情、尊重客观规律。尤其在1983年出任国家计委主任一职后,前后4次受国务院委托在全国人大会上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也因此受到普遍好评。正如开篇提到的那般,曾与宋平工作过的同仁对他都有着高度评价,敏锐的思维、稳健的作风、严谨的态度让他的每一项政治举措都能做到实事求是与有的放矢。在他眼中,国民经济重大比例的综合平衡极为重要,无论何时何地,不切实际的高指标、脱离国情的高消费都必须进行抵制。1987年6月,就在他出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后,始终强调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还曾多次经过调研提出党建重要意见。凭借卓越的业务能力与领导格局,宋平在1987年末得以出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官至正国级。时至今日,这位有着87年党龄的老牌中央领导人依然健在,已是107岁高龄,在宋平心中,贫困地区与尚未脱贫的老百姓才是他此生最大的牵挂,因此孜孜以求也乐在其中。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