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仙”韩信的封神之战——井陉之战全解析(三)

“兵仙”韩信的封神之战——井陉之战全解析(三)

00:00
10:20
四、战役设计特色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韩信的战役设计能力非常逆天。井陉之战,可以说是间谍运用、心理揣摩、逆向思维、天才想象力和超人胆略的综合产物。
韩信所率汉军兵力少,面对的又是太行要塞,按照正常打法,有以下三种:一是正面强攻。二是事先安排伏兵,先佯攻后撤退,引敌进埋伏,打赢后趁胜夺关。三是绕道走其他关口进入河北腹地,然后与赵军主力决战(太行山有八条孔道,井陉只是其中之一)。这三种打法,韩信都没有使用,而是另辟蹊径,想出了非常规手段。
事前,韩信通过陈馀的老熟人常山王张耳,建立了情报网络,掌握了赵军内部决策情况,然后据此进行计算。如果敌军按李左车的计策来,韩信就不敢直接进军,要另想他法,至少要绕过井陉。确定李左车的计策被否决之后,才下决心进军井陉。所以,韩信并不是胆大妄为,而是相当小心谨慎。
要调动敌人离开坚固阵地,就必须让敌人骄傲轻敌,放心出来决战。所以,韩信一反常规,派1万人背水列阵,故意示弱示蠢,诱使敌人轻视汉军。接下来,韩信率主力出战,敌人自信满满,必然率主力决战。
两军交战后,韩信没有立即撤退,而是故意大战良久,然后诈败撤退,让敌人觉得汉军也不是预料中的不堪一击,好在经过一番激战,终于打败了汉军,接下来必须抓住机会,将汉军一网打尽。而要做到一网打尽,就必须倾尽全力去追击。于是,赵军把防守大本营的兵力也拿出来,加入追击队伍。这一步很关键,通过“大战良久”和“佯弃旗鼓”,恰到好处地把握住了战役节奏,迎来了战役转折,成功将赵军的全部主力调出来、在野外展开。
面对背水列阵的汉军,赵军展开第二次进攻,双方打成僵局。大战之后,赵军定然十分疲惫,退兵途中,又突然看到大本营被攻占,一时间军心大乱。而汉军2000人既是骑兵又是生力军,此时以逸待劳,战斗力生猛,与韩信主力前后夹击,结局就没有悬念了。
这一战,不仅思路清奇,异想天开,而且设计严密,一环扣一环,次序井然,节奏把握到位,相当复杂巧妙,震撼力、流畅度、观赏性、艺术性十足。从史书记载来看,韩信胸有成竹,布置井井有条,估计是在大脑中推演了整个战役过程之后,才将计划付诸实施的。放眼整个战争史,只有2000年后粟裕指挥的黄桥战役,才有这种充满想象力的天才设计。

五、战役质量分析
(一)首先来定性
先看《史记·淮阴侯列传》《史记·张耳陈馀列传》原文:
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
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
成安君有百战百胜之计,一旦而失之,军败鄗下,身死泜上。
斩陈馀泜水上,追杀赵王歇襄国。
——古代史书关于战役战斗的描述,凡是出现大乱、大溃、大破之等字眼的,都是击溃战。
井陉之战一共有七次战斗:主力大战一次,背水大战一次,骑兵偷袭一次,两面夹击一次,后续追击战打了三次——鄗下、泜水、襄国。
七次战斗中,最关键的大会战环节,形式上是两面夹击,不是四面包围,再结合会战后的连续远距离追击,完全可以判定,井陉之战不是围歼战,而是击溃战加追击战,与安邑之战有相似之处。《史记》没有详细记载井陉之战的俘虏情况,只写了赵王歇、陈馀、李左车被杀或被抓,其他将领没有交待,但至少有相当大一部分跑了。将领如此,士兵逃掉的自然会更多。但是,因为俘斩了最关键的赵王歇、陈馀、李左车,所以,这一战很成功,可以称之为“歼灭性打击”或“成功的大击溃战”。
另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井陉之战后,“楚数使奇兵渡河击赵,赵王耳、韩信往来救赵,因行定赵城邑,发兵诣汉”。可见,韩信平定赵国残余势力的过程并不轻松,一方面是由于自身兵力不足,另一方面可能是这次击溃战使得赵军特别是将领大量逃走,与项羽援军联合,在赵国境内继续负隅顽抗。
这也说明,击溃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通过追击才能扩大战果,中间要经过多次战斗,且要远距离追击,费时费力,敌军上至军官下至士兵,漏网极多,并且留下不小的后患。与一网打尽、斩草除根的围歼战相比,击溃战的效率、价值是比较低的。
(二)其次看质量
井陉之战,韩信以4万打赵军8万,以少胜多,速战速决,十足的亮点和加分项。一战斩杀2条大鱼——赵王歇、成安君陈馀,俘虏1条大鱼——广武君李左车,赵国国君、主帅和谋士全部报销,相当于把赵国灭亡,战役质量很高,战果很大,歼灭性极强,接近于围歼战。
这一仗,显示了韩信极强的战役设计和战场组织能力,较之灭魏之战,指挥水平有了明显提升。这也说明,韩信虽然打的仗不多,但打一仗就能大进一步,天赋之高、悟性之强,堪称中国古代历史上独一档的存在!
(三)再次看手段
此战综合运用了背水作战、主力会战、佯攻诈败、迂回偷袭、拔旗易帜、两面夹击、连续追击等多种战术,而且环环相扣,严丝合缝(单纯背水决战和单纯奇兵偷袭都不能决定胜负,关键在于多种手段组合使用),表现出的想象力、逻辑性、技巧性、节奏性、艺术性满分。
(四)最后看不足
会战阶段,韩信虽然成功达成两面夹击的预期目的,但迂回断后兵力太少,只有2000骑兵,力量薄弱,封闭力度不足,最终只打成杀伤力有限的击溃战,赵王、陈余、李左车等关键大鱼在会战中一条都没抓到,其他大鱼更是漏网无数。
如果断后兵力有1万左右,两面夹击的杀伤力、对敌军突围的拦截力度就会大大增强,歼灭程度也会大大提升,有可能一战就俘斩赵王、陈馀、李左车,其他大鱼和士兵也会俘斩很多。
不过,韩信兵力有限,如果分出1万迂回断后,正面作战的兵力就摊薄了,有可能坚持不到奇兵袭占赵军大本营,正面就会被赵军优势兵力击溃。
在战争中,正面进攻与迂回断后是最难把握的一对矛盾,以主力打迂回更是难中之难,对指挥者的胆略胆识、组织能力、操作技巧要求极高。
井陉之战,虽然迂回断后不够完美有力,但在古代已经是不可复制不可超越的神话了。
古往今来,有资格有底气超越井陉之战的,只有粟裕指挥的黄桥战役。
此战,粟裕只有7000余人,直接交战的对手有1.5万人,外围还有虎视眈眈的其他派系之敌1.5万人,形势之凶险,比之井陉之战犹有过之。针对敌军分三路向心进攻的情况,粟裕以不足2000人坚守黄桥,诱敌深入,迫敌展开,同时以主力大胆迂回,断敌退路,分割包围,歼灭一路后再歼第二路第三路,硬生生吃掉敌军1.1万人。
此战所展示的超人胆略、气魄和想象力,与井陉之战差相仿佛,而作战难度、歼灭程度和微操水平,则远胜井陉之战,堪称超越“兵仙”韩信的千古一人。
综上所述,井陉之战虽然不是围歼战,但作战构思违反常规,出人意表,充满天才想象力,操作手段纷繁复杂,却又次序井然,一环扣一环,战役过程险象环生,犹如悬崖上走钢丝,一步踏错即全军覆没,最终有惊无险、速战速决,取得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逆天战果,堪称人类战争史上第一流的经典战例,也是“兵仙”韩信的封神之战。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