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为中国带来了一个惊天大礼包。
话说1917年,那是一个秋天,十月革命取得了巨大成功后,苏俄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横空出世,在这个百废待兴的历史性时刻。苏俄领导人选择了“一切推倒重来”的政策,除了在国内完成统治阶级的更新迭代,在对外上也坚决奉行“破旧立新”的政策。
而这个破旧立新,就包括领土问题的解决。
一直以来,在地摊文学的江湖上,至今都流传着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
梗概是苏俄十月革命取得空前的成功后,革命导师列宁曾公开表示,要将沙俄时期侵占的中国领土全部归还,放弃一切在华权益,包括庚子赔款等,骗人是小熊。
消息传来,举国欢腾,想不到被沙俄野蛮夺走的土地,竟然还能被主动送回来,这真是天上掉下个金元宝。
但是谁又能想到,因为遇刺导致的身体状况恶化,列宁在1924年初就与世长辞了。结果继任的斯大林以一句“当时翻译错了”就轻松地全盘否定了列宁的对华政策。
于是人民再一次出离愤怒了:想不到斯大林竟如此凶神恶煞,更想不到列宁却这么慈眉善目。
真的是这样吗?当然真的不是。且不说列宁和斯大林本就是一个党派的师生关系,都是同一个阶层的代言人。单说苏俄当年的承诺,就足以看出当年中苏双方是如何“尔虞我诈”的。
事实上,苏俄当年的承诺,一共重复了三次,即三次加拉罕宣言。
十月革命胜利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受空前的鼓舞。但彼时的苏俄作为沙俄及孟什维克政府的继承者,不得不继续深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泥潭,对抗德国、奥匈帝国以及奥斯曼帝国等同盟国的群殴。
虽然俄国身在协约国阵营,同远在西欧的英法等国并肩作战,但区位的限制,使得英法等国在西线和德奥等国长期相持,即便美国1917年助阵也是先从西欧开始打破僵局,而东线则一直是沙俄在死扛。
虽然两线作战让德国等同盟国筋疲力竭,但作为帝国主义薄弱一环的俄国明显更加不堪一击,所以才有了二月革命导致沙俄帝国的崩溃,所以才有了十月革命和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诞生。
这一切,列宁看得太清楚了,再加上长期在西欧坚持斗争的经验,列宁深知,想要保住革命胜利的果实,就必须结束这种无底洞式的消耗。因此在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旋即与协约国谈判,表达出不想继续当炮灰的强烈愿望。
但协约国坚决不同意苏俄的“临阵脱逃”,所以断然拒绝了苏俄的请求,于是急于摆脱一战的苏俄转而寻求和德国谈判。而因为托洛斯基在苏德谈判中过早暴露了苏俄急于停战的底线,导致本来也想停战的德国趁机漫天要价,最终苏德两国在1918年3月3日签订了《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苏俄在付出了丧失约100万平方公里国土、赔款60亿马克以及损失约6000万人口等的情况下,最终如愿退出了一战,达到了争取喘息时间,保全新生政权的目标。
而苏俄的退出,引起了其他帝国主义尤其是协约国的极大不满,所以在《布列斯特和约》签订后的第4天开始,英、法、美三国干涉军就先后在苏俄北方的摩尔曼斯克登陆,拉开了武装干涉苏俄革命的序幕;随后从4月5日起,日、英、美干涉军又在远东的海参崴登陆;与此同时,北洋政府也不顾日本的强烈反对,派出军舰和军队兵发西伯利亚保护华侨。另外,协约国还侵占了中亚和南高加索,德国和奥斯曼帝国也侵占了克里木和南高加索。
更可怕的是,在帝国主义步步紧逼的时刻,苏俄国内以高尔察克为代表的白军也开始兴风作浪,开始疯狂进攻苏俄政权。一时间,苏俄内部风云激荡,新生政权岌岌可危,内战全面爆发。
在内忧外患的危急时刻,苏俄在顽强作战,击败内外敌人的同时,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拉拢更多盟友,缓解日益严重的威胁,扭转敌众我寡的被动局面。于是拉拢北洋政府的三次加拉罕宣言“横空出世”:
1919年7月25日,苏俄外交官列夫·米哈伊洛维奇·加拉罕代表苏俄政府中国人民和中国南北两政府发表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对中国人民和中国南北政府的宣言》,即第一次《加拉罕宣言》。该宣言宣称:
废除帝俄与中国、日本、协约国签订的一切秘密条约,放弃以前掠夺中国的一切领土和中国境内的一切俄国租界,并将沙俄政府和俄国资本家阶级从中国掠夺的一切,都无偿地永久归还中国......废除沙俄时代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租界,放弃庚子赔款的俄国部分,放弃沙俄在中东铁路方面的一切特权......
消息传来, 神州沸腾,尤其是知识分子为之欢欣鼓舞,因为苏俄的宣言,实在是太正义了。
虽然根据历史教科书的记载,1917年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但现实情况是:中国和俄国的核心区相去万里,而且当时的通讯又极其不发达。所以十月革命的炮响,事实上并没有震惊积贫积弱的中国。
从1840年开始,无数仁人志士就一直在苦苦追寻救亡图存的道路,并始终向自己的强敌学习,比如鸦片战争后学习英法,甲午战争后学习日本,但唯独不曾学习俄国。
当时的俄国,因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陆续掠夺了外东北和外西北超过150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国土,更制定了臭名昭著的“黄俄罗斯”计划,所以其噬土成性的野蛮本质,首先就不为中国知识分子所青睐。
而且沙俄在野蛮的同时,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战败国,除了1905年在日俄战争中惨败于日本,一战期间的沙俄也是被德国打得满地找牙,所以中国知识分子一直以来都将沙俄看作一个和自己一样甚至不如自己的战败国,自然也就没有了“以俄国为师”的心思。
再加上十月革命后,大量白俄难民纷纷逃亡中国,给中国带来诸多麻烦,所以中国自然更没有喜欢俄国的意思,十月革命对当时中国所产生的影响力也就更加微乎其微。
再加上从1872年开始赴美学习的留美幼童陆续回国并进入重要部门,所以当时无论南方还是北方政府,事实上在内心都倾向于学习更为成功的美国,同时在新文化运动中推动着史无前例的思想解放。
而美国在一战后的种种表现似乎也迎合了中国人的诉求。1918年一战结束后,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北京更是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欢庆这一来之不易的胜利。
不仅如此,北京人民还拆毁了屈辱的克林德碑,移置中央公园后改为公理战胜碑。虽然当时的中国没有直接派兵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但当时的北洋政府声明加入协约国并派出至少20万的劳工远赴欧洲协助协约国抗击同盟国,为打败同盟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理应作为战胜国享受胜利的果实。
更重要的是,在巴黎和会前,美国学者型总统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声明,其中有一点就是要求“各国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这一点简直让中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亲切,因为等了几十年,终于有人肯为中国这样的弱国主持公道了,所以亲近美国自然是大势所趋,威尔逊也自然成为中国人民的救星和恩人。
但谁能想到,即便一战让英法元气大伤,但美国作为经济霸主依然没有翻身做主的可能,于是美国在巴黎和会上碰了一鼻子灰,亿万中华儿女翘首以盼的美国式正义也最终化为泡影。
而且更可气的是,在巴黎和会上,美国不仅难以忤逆英法的意志,更支持日本取得原来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这不仅让中国人民深感受骗,更看清了美国所谓主持正义,不过是披着正义之名的美国利益至上罢了。
于是中国哗然,五四运动最终爆发。
就在中国人民怒火冲天的时刻,加拉罕宣言不期而至,收获中国人民的好感也就不足为奇了。
因为苏俄实在是太慷慨了,慷慨到我们不得不怀疑,世界上为何还有这样天上掉金元宝的好事。要知道,就算苏俄领导人败家,但这毕竟也是他们的先人“奋斗”得来的结果,而且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宣言一出,等于主动放弃了一大块现有的利益。
但容不得我们百思不得其解,第二次加拉罕宣言,即《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对中国政府的宣言》就从天而降。
1920年9月27日,加拉罕发表了第二次对华宣言,该宣言包括八项具体主张,重申了《第一次宣言》中的大部分内容,是对第一次对华宣言的重申和具体化。
两次加拉罕宣言一出,如同连续投入湖中的两块巨石,不仅激起了涟漪,更激起了惊涛骇浪。中国人民对苏俄的兴趣和好感也直线飙升,尤其是缔造苏俄的十月革命,就更是成为改变历史的划时代事件,从此“以俄为师”逐渐甚嚣尘上,南方政府更是随即开始了与苏俄的合作,并最终在1924年掀起了席卷神州的大革命运动。
但问题在于,发表两次宣言的加拉罕本人心智正常,但说出来的话却匪夷所思,而且还一连说了两次,这就更让人疑窦丛生。
所以,加拉罕宣言必然是有问题的,不是说错了话,就是词不达意。
而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静夜史相信加拉罕确实是言不由衷的。毕竟第一次加拉罕宣言时,苏俄红军正在和国内外白军打得难解难分,在失去超过3/4的国土后,苏俄尽管占领了俄国的核心精华区,但在强邻环伺的环境下依然难以打开局面。
所以,苏俄需要拉拢盟友,尤其是保证远东的安全。对于苏俄而言,中国也许贫弱不堪,但如果日本等国借中国地盘在远东进攻苏俄,那么苏俄必然疲于奔命甚至完全失去乌拉尔山以东的大片国土。
所以,稳住中国是苏俄的当务之急,所以《加拉罕宣言》目的就是为了争取中国的好感,避免武装干涉,巩固东部的国防线。通过这种政治鼓动性的手段,解决边境问题,进而巩固苏俄政权。
而第二次《加拉罕宣言》的背景,是苏俄击败了国内白军势力,但在输出革命的苏波战争中折戟沉沙且遭到了波兰的大举反攻,在形势如此不利的情况下,苏俄将第一次宣言进一步深化也就不足为奇了。说白了,这就是苏俄为了保住革命果实的缓兵之计。
回到《加拉罕宣言》本身,其内容就更是严重缩水了,在我们以为苏俄要废除所有中俄不平等条约时,苏俄方面承认的却只有1896年之后签订的中俄条约,包括:
1896年李鸿章和沙俄签订的《清俄密约》、1901年9月17日签订的《辛丑条约》,日本和沙俄签订的瓜分我国的四次协议(1907年3月30日《第一次日俄协定及密约》、1910年7月4日《第二次协定及密约》、1912年7月8日《第三次密约》、1916年7月日《第三次协定及第四次密约》)。
这些条约涉及到的实际领土,最重要的就是黑龙江北岸的江东六十四屯,面积0.36万平方公里。
这已经不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的问题了,就像很多人说的,苏俄的宣言,从民族主义角度来看,就是愚弄。
果然,在第二次宣言中,对有关中东铁路无偿归还条款已经变为了愿意展开谈判,无条件交还沙皇俄国侵占中国领土的问题也成了后来人需要谈判解决的问题。而且在蒙古问题上,苏俄也未承诺撤军,只是承认中国对蒙古主权。
而在1923年9月2日加拉罕发表的《苏联驻华代表加拉罕对报界的声明》即第三次《加拉罕宣言》中,删去了1919年第一次对华宣言中无偿归还中东铁路及其附属产业的一段文字,对此前承诺的归还条款也基本选择了食言而肥。毕竟当时的苏联已经立国,新政府已经击败了白军的干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在不需要中国“保卫”远东安全的情况下,不仅昙花一现的远东共和国彻底没入尘埃,对华宣言也彻底变了味道。
1924年5月30日,中苏签订《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虽然苏联声明:“根据其政策及1919与1920年两年宣言,声明前俄帝国政府与第三者所订立指一切条约,协定等项,有碍中国主权及利益者,概为无效。”但问题是,苏联放弃的利益,很多在1919年北洋政府出兵西伯利亚时,就已经将权益收回得差不多了,比如中东铁路。在这样的情况下,苏联表态不过是顺水推舟罢了。
而接下来随着苏联的崛起,加拉罕宣言非但没有兑现,反而被斯大林冠以“翻译错误”的说辞,而后被加倍地要了回来,比如1929年中东路事件后,苏联侵占了黑龙江上主航道我国一侧超过600个岛屿,包括黑瞎子岛,而后蒙古更是在二战结束后生生地被撕裂了出去。
想想列宁那句“海参崴虽然遥远,但它是永远属于我们的”,我们大概也能看出俄国人对土地的迷之狂热。而想想俄罗斯人举办海参崴建城160年庆祝活动的无所顾忌,我们也应该能明白,在我们照顾邻国感情的同时,我们却从未被顾忌和尊重。
所以,古今中外,任何强者的承诺都不足以保全弱者的利益,因为解释权始终在强者手中。
在没有实力的情况下,我们就更不能指望强者的所谓正义和施舍,因为没有实力的支撑,根本就不能承其重。
唯有自立自强,才能保住我们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点一滴,一丝一毫!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远东20多万冤魂不会原谅老毛子!
想想都不可能给你,只是利用诡计,兵者诡道
你又从哪儿来的史事!
东方如水 回复 @知命心静: 这都是解密的历史,可以查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