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宝宝”……
陆阿姨一边念叨着,一边哭着奔向自己的大女儿。十米的距离,她等了42年。
她紧紧将女儿拥入怀中,泪水打湿了衣襟。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大女儿六岁失散,这些年来,陆阿姨从未放弃寻找。她和丈夫只要有空就会赶到周边城市寻找线索,她们上过广播,发过传单,贴过寻人启事。
直到抚摸着女儿的脸庞,陆阿姨才将这些年的辛酸委屈发泄出来,崩溃大哭:“女儿啊,是你吗?我真的不敢相信。”
7月15日,浙江嵊州,这样一幕重逢的场景令人感动。站在一旁的寻亲民警商朝阳也红了眼眶。
民警收到一条特殊的私信
今年4月,和合寻亲工作民警商朝阳收到了一条特殊的私信:爸爸妈妈6岁。
这是何意?商朝阳随即发消息询问。沟通中,对方一直重复这几个字。
直到加上对方女儿的微信,商朝阳才了解到,这次的寻亲对象马女士是一位来自河北保定的听障人士,她想要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和妹妹。
马女士隐约记得,自己六七岁左右偷偷离家,上了一辆公交车。一位大人说帮她找妈妈,结果将她带到了安徽临泉生活。如今,她已在保定安了家,但关于父母的记忆,仍旧挥之不去。
“请你帮我找到回家的路。”然而,马女士并不记得自己父母的名字,也不知道家在哪里,只能大概描述出父母常带她去的一处景点,以及妹妹手臂上有一处烫伤……
有用信息很少,但商朝阳还是积极与马女士沟通,展开相关调查。
“在收到她寄给我的血样、照片后,我先做了分析,当时方向确定大概是在河南商丘范围。”商朝阳告诉记者。
幸运的是,经过血样入库比对,不到一个月时间,成功比中了河南永城的曹姓家族。
商朝阳和当地警方、寻亲志愿者开始进一步走访和DNA比对。
42年,从未放弃过寻找
“我一直在找她啊,我的孩子。”警方上门打听情况,陆阿姨泣不成声。
时间回溯到1982年6月27日,陆阿姨的两个女儿住在姥姥家。因为妈妈不在家,姐妹俩便打算出门寻找母亲。
她们走到路口后,姐姐比划着告诉妹妹家里有西瓜吃,让妹妹赶快回家去,“我听了姐姐的话回去后什么也没找到,等再去找姐姐时,她已经不见了。现在回想起来,姐姐一定是担心我年纪太小,不想我一路顶着太阳出门,才‘骗’我回家休息的。”陆阿姨的二女儿曹女士回忆道。
孩子不见踪影,陆阿姨闻讯差点晕倒,全家连忙出动寻找,但找遍附近的村子,都没有看见孩子的身影。
为了找到孩子,之后的日子陆阿姨和丈夫跑遍了周边的城市,通过广播、传单、寻人启事等多种方式寻找女儿。
每次看到寻亲节目,陆阿姨都忍不住落泪,想起自己的女儿。
这些年来,一家人从未放弃过寻找。只要听说哪里有听障女孩,一家人就会赶去查看,并在河南警方的帮助下进行了采血登记。
“姐姐小时候生病了,导致听力丧失,所以妈妈一直很疼爱她。找不到姐姐,是妈妈最大的心病。”姐姐走失时,曹女士也不过才4岁,但她对姐姐的印象很深刻。
她低哑着嗓音一遍遍喊“妈妈”
等待多日后,DNA匹配结果出来了:确认血缘关系。
马女士就是曹家走失的大女儿!
于是,商朝阳很快安排了双方在和合寻亲工作室见面认亲。
7月15日,曹家人来到嵊州公安和合寻亲工作室,陆阿姨激动得握住商朝阳的手,“谢谢民警帮我们找到女儿!”一句感谢,道出了此刻一家人的喜悦与激动。
相认时,马女士看见了妹妹手臂上的伤疤,她清楚地记得,那是小时候妹妹喝水时不小心被开水烫伤的,举起妹妹的手眼泪夺眶而出。
儿时的记忆渐渐回笼,找到亲人的喜悦萦绕在心头。马女士的女儿把陆阿姨的话一句一句翻译给母亲,大家用特殊的方式唠着家常。
“妈妈,妈妈……”马女士虽然幼儿时就丧失了部分听力,但“妈妈”这个音节从小一直扎根在她的脑海里,她用低哑的嗓音,努力回应着母亲的呼唤。
恍然间,似乎又回到了那个没有离别的夏天:母亲抱着姐妹俩,给她们讲故事,做可口的饭菜……
值得一提的是,当天,商朝阳共帮助了三对家庭认亲成功:“团圆是每个寻亲家庭的愿望,也是寻亲民警们努力追寻的目标。”
来源:潮新闻 记者 俞倩玮 通讯员 周晨卉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