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经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即表示药物作用部位。中药归经理论的形成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以药物所治疗的具体病证为依据,经过长期临床实践,从药物的疗效中归纳总结出来的用药理论。此外,还有依据药物自身特性,即形、色、气味、禀赋等的不同,进行归经的方法。如味辛、色白入肺、大肠经;味苦、色赤入心、小肠经等都是以药物的色与味作归经依据的。又如磁石、代赭石重镇入肝;桑叶、菊花轻浮往上肺则是以药物的质地轻重作归经的依据。再如麝香芳香开窍入心经;佩兰芳香醒脾入脾经;连翘象心而入心经清心降火等等,都是以形气味归经的例子。其中尤以五味与归经的关系最为密切。以药物特性作为归经方法之一。
在运用归经理论指导药物临床应用时,还必须与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学说结合起来,才能做到全面准确。
引经报使是中药的性能之一,指某些药物对甘一脏腑经络有特殊作用,其选择性较强,并能引导其他药物的药力达病变部位,从而提高疗效。归经只是针对药本身而言,引经报使则是归经与配伍的结合,是“剂中用为向导,则能接引众药,直入本经”之药。
根据引经报使的范围和性质不同,大体把引经药分为以下三类:
1、十二引经药:如手太阴肺经为桔梗、升麻、葱白、辛夷,手阳明大肠经为白芷、石膏,足太阴脾经为升麻、苍术,足阳明胃经为白芷、石膏、葛根,手少阴心经为细辛、黄连,手太阳小肠经为木通、竹叶,足少阴肾经为肉桂、细辛,足太阳膀胱经为羌活,手厥阴心包络经为柴胡、丹皮,手少阳三焦经连翘、柴胡,足厥阴肝经为柴胡、川穹、青皮、吴茱萸,足少阳胆经为柴胡、青皮。
2、病证引经药:这类药物大多分散记载于本草、医方中,多为临床经验总结,其针对性强,实用性大,如《东垣先生用药心法》“随证治病药品”中有“如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太阳川芎,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
3、局部穴位引经药。
引经药的作用在方剂中的不同地位而异,概括起来有以下两个方面:
(1)作为佐使药,引诸药直达病所,以增强临床用药的针对性。
(2)兼作方剂的主药,发挥主导作用。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