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象辞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宣圣讲义
此二语为明坤象之意。古人垂教之旨。其与干同义也。不曰地道。而
曰势者。有所指也。在干曰天行。在坤曰地势。此所以别乾坤之用。明
天地之德。静动各异。形气自殊也。地势者。言地之象。有其势也。以其
土水高下。积而为地。故谓之坤。坤既成形。地乃有名。故地以形为主。
势者形势也。非如天之以气为主。以行为道也。地既以形称。则地道
以形势立。故地道曰刚柔。别于天道之阴阳。阴阳以气言。刚柔以形
言。而地之为形。则分水土高下。寒热木石之类。无非刚柔之别也。故
地道纯以形势言。而形势概包于刚柔也。夫天混沦无垠。窈冥无际。
其积者虚。其见者气。不得称其形势也。唯可以别其气之阴阳。于地
则虽广有度。虽厚有纪。水土之居。人物之履。其形既昭。其势已着。刚
柔异方。德用殊处。故易象定其辞。释文明其故。曰坤以状其成。曰势
以括其趣。名以明义。字以定诂。虽天地同斯道。而体用殊所与。在乎
虚实。辨夫宾主。有物以质之。有类以致之。有数以指之。有言文以识
之。故归于有。而取于形势。使人知地之为道。而得以窥坤象之意也。
地势二字。恰与天行对。而坤之为坤。亦以形势成也。然曰地势而不
曰形者亦自有故。势者有物。形者虚名。以二字言亦有刚柔之意。地
取其实。本于阴。故曰势。势字从执。有所持也。后人加力。明其有力也。
以势力为喻。如物之力。有力始有用。有用始有功。地道之所见。在用
与功。故曰地势。无论为柔为刚。为原为冈。为陆为洋。为温为凉。为井
为塘。为险为康。为峰为江。为林为场。为南北二极。为上下四方。为潮
为浪。为李为杨。为飞或走。为或藏。为生或化。为潜或翔。为玉为金。
为铁为钢。为煤为砂。为田为荒。为草为苔。为汁为浆。凡属于地。而生
存其上者。莫不为其功用之宏大。育养之收藏。故皆着其势力。昭其
德。称其名类。被其泽。是谓之地势。而罔有极。为载物之大则也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