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后诗人让后几代诗人产生了压倒性焦虑”,何向阳《如初》分享会举行

“60后诗人让后几代诗人产生了压倒性焦虑”,何向阳《如初》分享会举行

00:00
08:25

“如果把诗人个体的创作生命也看成一段诗歌史,那么个人创作和诗歌史的契合点在哪里?”

7月7日下午,诗人、作家、学者何向阳携《如初:何向阳四十年诗选》来到南京“出发与抵达—2024凤凰诗歌沙龙”活动现场,与国内众多著名诗人、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围绕“四十年诗选”出版的意义与价值,以及何向阳诗歌写作的初心、美学追求等话题展开讨论。

对谈现场

四十年诗选:

对中国百年新诗史的总结和弥补

近年来,国内多家出版社推出了一批“50后”“60后”诗人的四十年诗选,当这批诗人步入人生总结期,出版四十年诗选,对诗歌史和诗坛具有怎样的意义?

霍俊明

霍俊明表示:“‘60后’诗人诗歌道路的起点始于1970年代后期,登场于1980年代先锋诗歌兴盛时,因此四十年诗选这一类诗歌集,指向了中国多元诗歌场域中最重要的一个方向,即从1970年代开始到今天,我们念念不忘的理想时代的先锋诗歌。”在这批四十年诗选中,尤其以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诗歌中心推出的多多、芒克、于坚、王家新、李亚伟、杨黎、小海、臧棣、何向阳等多位诗人的诗选广受关注,“文艺社选择的诗人,基本能够看到中国先锋诗歌的集体形象,类似的四十年诗选与中国诗歌史、与先锋诗歌四十年发展史紧密联系在一起,因而对诗歌生态与诗歌出版的引领以及现代诗歌教育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60后”诗人是一个非常独特的诗人群体,也是一个“可怕的”写作现象,“‘60后’一批诗人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就完成了自己的代表作,在此后人生的不同时期仍然写出了创造性文本,始终保持了旺盛的写作生命力,并让后续几代诗人产生了压倒性的焦虑。”在霍俊明看来,“70后”“80后”的诗人已经提前进入了疲惫的写作状态,而“60后”一代诗人,在个人记忆与个人与时代、历史之间的关系,在文本创作力、个性化等方面,依然为诗坛提供了非常多值得探讨的话题。

胡弦

1917年2月,胡适在《新青年》刊发《白话诗八首》拉开了中国新诗的序幕,百余年过去,因种种原因,出版四十年诗选的诗人寥寥可数。在胡弦看来,四十年诗选这一概念,不仅对作者本人和出版社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中国的诗歌史也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四十年诗选在出版史和诗歌史上都少见,甚至可能没有。因为新诗诞生之初那一批诗人的创作生命并不长,有的诗年代也很久远。其次,在百年新诗的历史节点,虽然出版了很多选本,但所选作品,大多写于诗人二三十岁时,写于四十岁之后的并不多,这说明诗歌史可能是有缺陷的,不能让‘百年诗歌选’成为‘百年青年诗选’,因而四十年诗选某种程度上突破了这种困境。”

“如果把诗人个体的创作生命也看成一段诗歌史,那么个人创作和诗歌史的契合点在哪里?一个诗人的重要性,就是在一个年龄段能意识到诗歌创作上的缺失问题,不仅仅是个人的缺失,更大的意义在于诗歌史的缺失。”胡弦说道。

何向阳

何向阳《如初》:

从内部而来的穿透力

《如初:何向阳四十年诗选》是凤凰文艺社“四十年诗选”品牌推出的诗选之一,该诗选是诗人、作家何向阳四十年岁月沉淀之作,创作时间横跨1980至2020年代,按时间顺序编排,囊括诗人历年创作的诗歌精品,以及近年诗歌探索的新作。何向阳的诗歌创作追求语言的简洁乃至净化,将生活经历与情感体验入诗,是为自我生命历程做出的注脚。其生命体验、氤氲其间的情感及想象,对爱和信仰的表达与坚持在本诗集中得到了完备的呈现。

谈及阅读感受,胡弦表示:“何向阳的诗是‘人’的诗,她的诗中不缺乏技巧,但她的诗并不靠技法,而是依靠内在对生活的体验和对自身的观察,自然成诗;何向阳的诗看似没有语言,实际有着从内部而来的穿透力。四十年诗选对何向阳的写作而言也很重要,因为她越写越好,创作也越强大,创作的诗也越来越多。”

《如初:何向阳四十年诗选》

在霍俊明看来,《如初》是一本生命诗选,包含着诗人在特殊时期的精神疗愈、自我教育和自我启蒙,“在人生发生转变的时候,对人生进行终极性的思考,是艰难且有代价的,何向阳把自己最艰难的一面放到了我们面前,她把所有都写成了诗,她应该感谢诗歌,诗歌也应该感谢她,她和诗歌是双向的奔赴。”霍俊明补充道,时间对所有人而言是不均衡的,而何向阳这样的写作精神履历有着很重要的示范作用。

张莉

育邦

树才

文学评论家张莉,诗人、散文家沈苇,诗人、小说家育邦,诗人、散文家胡弦,诗人、翻译家高兴,诗人、翻译家树才,诗人、小说家黄梵,诗人、诗歌评论家霍俊明在现场分别朗诵了《如初》中的精彩诗篇,并从何向阳诗歌的美学及其诗歌创作的经历做了分享。张莉认为,何向阳沐浴着诗歌和文学的光泽,是一位拿起笔制造光的女性诗人。诗歌对她来说就是自己的房间,她在那里不断强大自我,最后将自己展现在大家面前。

黄梵

沈苇

高兴

何向阳对嘉宾的分享和活动的举办表达了感谢,她表示,四十年是人生将近一半的时间,也是人生重要的阶段,从少年的学习、到青年的磨砺、再到中年的沉淀,这些与国家的发展期也是叠映的。“我希望把自己的四十年以创作的形式呈现,用交响曲的方式,因此便有了《如初》。第一章是小心翼翼、青涩、摸索的成长期;第二章是一种自省的,是缓慢的、轻快的表达;第三章是充满快感的、回旋的状态;第四章是喷发的、澎湃的状态。《如初》是对第一本诗集《青衿》的回答,它回答了前面我为自己设下的问题,可以说是一个创作和人生的小结。我希望自己的诗有一种更好的奉献的方式,与时代和自己生命状态相匹配。”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