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一工人被公开枪决,行刑前大喊:宁愿站着死,也不跪着活

1967年,一工人被公开枪决,行刑前大喊:宁愿站着死,也不跪着活

00:00
06:02

“我踏上了一条不归路,也决心成为顾炎武、普罗米修斯一样的人物,就算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我也无怨无悔!”1967年的上海,一位名叫刘文辉的青年人被枪决,不少人为他感到不值或惋惜,前面这句话是此人临终前坚守的立场与态度,就在被押赴刑场后,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喊出了“宁愿站着死,也不跪着活”这句话。1982年,在刘家人的不断奔走下,刘文辉被纠正为“无罪”,在很多人看来,虽然他人已不在,昔日被认定为罪行的种种终究得到了肯定。即便对于如今思想开放的人们而言,此人仍旧充满争议,究其原因,从历史发展角度看待这件事,真的发人深省。1937年,刘文辉出生于上海,伴随着硝烟与炮火度过了幼年,身为贫寒人家的孩子,他也亲眼见证了旧社会对底层百姓的盘剥与欺压。1952年,算得上“根红苗正”的他顺利通过招工考试,成为当地一家造船厂工人,凭借自身努力,他不但在业务方面极为优秀,还自觉自动地恶补文化知识,尤其在系统学习共产主义与社会主义理论后,他的思想也悄然发生改变。值得注意的是,我党在战争年代凭借先进思想在实践中取得宝贵革命成果,可对于刘文辉这样的年轻人而言,他们接触先进思想的同时却没有足够的意识对其展开深度实践,久而久之,在过于理想化的思想意识演变中,做出出格的举动也就在所难免了。1957年“整风运动”来袭,刘文辉意识到自己大显身手的时候到了,就这样,一张出自他手的大字报被张贴在船厂工人休息室外,字里行间全都是对工厂领导作风不端的抨击,他本人也因此被险些扣上“右派”的大帽子。经此一事,这位年轻人找到了新的人生方向,通过阅读大量思想著作,结合当时中国社会暴露出的各种问题,他认定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衰败体现,通过自身遭遇来看,人民的言论及思想自由也受到了禁锢,由此,他一度生起“流亡救国”的想法。正如开篇所言,他将顾炎武、普罗米修斯视为人生偶像,还极为崇尚19世纪苏俄作家赫尔岑的自由民主思想,在越发狂热的情绪影响下,渐渐生出“为之献身”的想法也就不足为奇了。当年,刘文辉为了伺机偷渡而选择去往东海附近的船厂学习,又千方百计收听海外广播来获取国际时政消息,殊不知,这样的举动已经在无形中偏离了他的理想与救国初心。十年动荡来袭,上海的局势变得尤为风云诡谲,就在大众纷纷被裹挟进这场狂热意识形态斗争中,刘文辉本就躁动的思想也受到了很深的影响,这一次,他做出了更加疯狂的举动。根据当时全国呈现出的狂热运动情况,他写下了一封“万言书”,与最初贴在工厂的大字报如出一辙,用最犀利的言辞对时局现状进行批判。在此之后,刘文辉又将这封“万言书”分别寄给14所国内高校,不难想象,对于思想最为活跃也最为激进的学生而言,这份信的出现瞬间掀起了一场意识形态浪潮,很多学生对他的言论及做法拍手称快,效仿者也是层出不穷。从后来刘文辉因此被逮捕的情况来看,他的“万言书”明显没有起到正向的思潮推动效果,相反,不少学生的极端做法对学校及社会造成了严重影响,换言之,他的初心再好,造成的结果也是恶性的。刚刚被逮捕时,相关部门对于刘文辉的态度还是很温和的,只要他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进行深刻检讨,这件事就会被当成常规社会事件处理,偏偏他本人的激进思想早已根深蒂固,无论如何都不肯低头认错。由此,也就有了开篇提到的那一幕,面对万人公批大会,刘文辉的态度极为坚决,在他心中,自己就是要用鲜血唤醒国人,即便被枪决也是轰轰烈烈地殉道之举。鲜活的生命戛然而止于30岁。从历史角度来看,刘文辉能在1982年得到平反,至少说明他的言论的确有可取之处,恰恰是这一点深刻说明不懂得变通与顺应时局,想要有一番作为或扭转乾坤只能是天方夜谭,甚至还会葬身于此。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改变不堪的社会现状还是推动国家发展,审时度势与因地制宜才是必备素养,否则,“好心办坏事”真的在所难免。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