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颜斶齐王各命前(上)

4-5 颜斶齐王各命前(上)

00:00
06:58
4-5 颜斶齐王各命前(上)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朋友老九。
非常喜欢《古文观止》,它是一座丰碑,一座宝库。
希望你也喜欢,并订阅,我们一起交流。

《齐宣王见颜斶chù》

上一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是齐威王的故事。齐宣王是齐威王的儿子,讲完父亲,我们再讲讲儿子的故事。
齐威王、齐宣王父子在历史上的评价颇高:
司马迁认为:”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彊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孙膑)、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 “
桓宽则认为:“齐威、宣之时,显贤进士,国家富强,威行敌国。”

齐国不惜耗费巨资修建稷下学宫,并招揽天下各派文人、学士数百上千人,威、宣之时稷下学宫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
各家各派的学人集中在稷下学宫,开展学术研究,并著书立说,推动了“百家争鸣”局面的繁荣。
这是战国时代的一场文化盛宴。

如此盛世,颜斶,齐国的一位隐士,受母亲钟离氏教导,耕读修身,隐而不仕。因齐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于是也被召见。
大凡隐士,大多非凡。比如尧让天下于许由、逃到箕山隐居的许由、”生而为上公,没而为神人“的姜太公,“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颜回,”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数不胜数。

颜斶应该也知道了齐宣王的贤名,知道是一位明君,于是下山到临淄面见齐宣王。

颜斶到了大殿之上,停在殿前就不走了。齐宣王招手让他走到跟前来,颜斶摇摇头说:“大王你走到我跟前来。”
所有人都懵了,说你不过一个臣子,怎么能这么无礼呢?
颜斶侃侃而谈,说,我走到大王跟前是趋炎附势,大王走到我面前是礼贤下士。与其让我趋炎附势,不如让大王礼贤天下士。
齐宣王怒容满面,问他君主和士子谁更尊贵。颜斶说自然是士尊贵,并列举了两件事。一个是以前秦国攻打齐国时下死命令说不准到柳下惠坟墓前五十步以内砍柴,否则判以死罪,又下命令说谁砍下齐王的头,就封为万户侯。由此看来,活王的头,还不如死士的墓。

接下来颜斶条分缕析,说明为什么士比君贵。从”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也“开讲,尧有九佐,舜有七友,禹有五丞,汤有三辅。自古至今,如果不得到士人辅助而能建功立业的,从未有过。这样的君主,世世代代都赞扬他们为英明的君主,正是因为他们深知士人的可贵。

一席话让齐宣王折服,想拜颜斶为师,但颜斶闲云野鹤惯了,”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不愿意被束缚,于是辞拜齐宣王继续回马踏湖隐居去了。
有人劝隐士在朝为官,以此来谋求富贵。有人动摇,也有人不慕名利,洁身自爱。独善其身还是兼济天下,各有各的选择和道理。

国君与士人,到底谁尊谁卑?
颜斶认为“士贵耳,王者不贵”。
在秦汉皇权专制之前,士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阶层。士与国君讨论天下大事时,是可以坐在国君面前说话的,特别是有才华的名士,几乎可以与国君“平起平坐”,比如庄子“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抗礼。”“子贡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他们并非像一般的廷臣那样毕恭毕敬、站在皇帝面前待命,也没有唯命是从、诚惶诚恐的心态。
正是因为这个群体有着自己的理想和精神诉求,超脱于皇权之外,于是形成了独有的价值观念与精神品质,形成了所谓的“士人精神”。

秦汉之后,时代变迁,皇权加剧,士人阶层渐渐消失,”士人精神“渐渐沉睡。
“无耻之耻,无耻矣!”
国君与士人,谁尊谁卑,介乎外在的行为准则和内心的道德底线,每个人的答案也许会不一样。

我们应该感谢齐宣王,面对颜斶的”不敬“与顶撞,没有怒而杀之,还给他机会畅所欲言。
也许颜斶知道齐宣王有胸怀和气量,才如此肆无忌惮,也许这是齐宣王一次礼贤天下士的表演。
如此,留下了这个故事。

”颜斶齐王各命前,多年矛盾廓无边,而今一扫纪新元。
最喜诗人高唱至,正和前线捷音联,妙香山上战旗妍。“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老九又来了

    上一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是齐威王的故事。齐宣王是齐威王的儿子,讲完父亲,我们再讲讲儿子的故事。 齐威王、齐宣王父子在历史上的评价颇高: 司马迁认为:”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彊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孙膑)、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 “ 桓宽则认为:“齐威、宣之时,显贤进士,国家富强,威行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