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购潮,正在席卷中国资本市场。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A股共有1645家上市公司实施回购,回购金额合计992.84亿元;港交所上市公司回购总金额达到1210亿港元,创出历史同期新高。
不过在轰轰烈烈的回购大潮中,一些上市公司都是口号喊得震天响,回购进度却很慢,甚至A股一些公司还钻起监管漏洞,上演左手回购右手变相减持的戏码。
谁在真金白银地回购,实实在在地注销,成为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
从A股回购实施进展来看,宁德时代、宝钢股份、九安医疗回购金额最高,分别回购了24.46亿元、22.36亿元、11.8亿元。
但真正的回购王诞生在港股。仅是今年二季度,腾讯控股回购金额就达到375亿港元,加上一季度回购的148亿港元,上半年腾讯控股已经回购了523亿港元,约合人民币487亿元。
根据港交所回购即要注销的规则,2023年腾讯共计回购约1.5亿股,这些股份均被注销。今年以来回购的股份也在陆续注销中。
更值得关注的信号是,腾讯的大手笔回购持续超过大股东Prosus同期减持规模,后者所致的流动性压力已是几乎风吹云散。
换个角度想,如果只是为了应对大股东的减持,腾讯并没有必要持续加大回购幅度,在“腾十亿”的名头之下,是腾讯对自己未来前景的乐观下注。
最新披露的二季度数据显示,腾讯回购还在持续加码。
首先是单日回购10亿成为日常。
港交所信息显示,今年二季度,除去财报信息披露等敏感窗口期,腾讯在每个可回购日都积极出手,共计出手38次,累计回购超过1亿股,其中37次日回购金额超10亿港元。
早在2022年,不少投资者就发现腾讯回购金额提升,从两亿变成三亿,直呼腾讯可以改名“腾三亿”,每天定投自己三亿。
如今不过两年,腾讯每天定投自己的金额就翻了3倍多,从“腾三亿”变成了“腾十亿”,腾讯的回购就是这么朴实无华但又掷地有声。
加大定投自己的力度之后,腾讯回购金额再创新高。
一是单季度回购金额创下同期历史新高。相比今年一季度回购148亿港元,二季度回购金额达到375亿港元,环比增长150%。
二是半年回购规模也刷新了记录。2023年腾讯回购490亿港元,已超过去十年之和,而今年上半年腾讯回购达到523亿港元,无疑又是一个新纪录。
今年3月发布财报时,腾讯就宣布2024年将投入不少于1000亿港元(约合128亿美元)回购股份。今年上半年已经突破500亿港元,全年回购站上千亿应该是板上钉钉。
回购持续加码,腾讯连庄港股“回购王”。截至6月30日,港交所上市公司上半年回购总金额达到1210亿港元,而腾讯以523亿港元的回购总量贡献了四成以上,对稳定市场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腾讯2022年开始加大回购力度,总股本也在稳步减少,已经从2022年的96亿股逐步下降到目前的93.5亿股,股本减少也有利于提高腾讯股票的内在价值。
2023年12月,证监会发布修订发布《回购规则》,今年6月在2024陆家嘴论坛上,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上市公司是中国优秀企业群体的代表,将进一步引导上市公司树立积极主动回报投资者的意识,更好运用现金分红、回购注销等方式回馈投资者。
腾讯回购成为市场焦点,还得从大股东Prosus减持的故事说起。
2022年6月,腾讯大股东Prosus宣布将开启一项长期、开放的回购计划,通过出售场内所持腾讯股份的方式获取回购计划所需资金,来提高公司自身的每股净资产价值。
这给当时已经风声鹤唳的中概股市场当头一棒,加剧了市场恐慌,认为减持是不看好腾讯了要清仓甩卖。
如今回头来看,事实并非如此。一个强有力的证据是:减持至今,大股东Prosus的“含腾量”却越来越高,目前每股Prosus股份中的“含腾量”从减持之初的0.915上升到目前的0.936。
Prosus出售腾讯股票,其实是有自己的算计。简单来说,就是自身股价已经大幅低于净资产,股价与实际资产价格形成倒挂,那么通过减持回购来抹平折价,对于Prosus来说,这笔买卖太划算了。
通过持续的回购,Prosus的净资产折价率已经从回购计划开展时的46%下降至目前的37.7%。新任CEO Fabricio Bloisi在业绩会首秀时表示,只要股价相对于相关权益的资产净值相比、折价仍然很高,股票回购就会继续,但其对腾讯的投资充满热情。
“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在支持他们,将继续与腾讯合作,计划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腾讯重要股东的地位。”Fabricio Bloisi表示。
说到底,腾讯依然是Prosus最值钱的资产之一。
即使抛开这一层原因,腾讯的回购力度也已经大幅超过减持。
如图所示,从2023年3季度开始,腾讯回购已经连续4个季度超过Prosus减持金额,且差距不断拉大,到今年二季度,腾讯回购总额已经是Prosus减持规模的2.7倍。
而以6月17日-6月21日周数据为例,腾讯控股当周成交约0.92亿股,成交金额约351.96亿港币(约44.84亿美金),腾讯当周累计回购1308万股,金额约6.42亿美金,Prosus共售出250万股腾讯。以此计算,Prosus周减持数量约占周成交量的2.72%,腾讯回购力度是其5倍之多。
此外,从趋势上看,Prosus减持腾讯的力度越来越小。受其所在的泛欧交易所对回购的限制规定,上市公司单日回购数量不能超过前20个交易日平均日成交量的25%。
过去由于Prosus公司的持续回购注销,流通股的持续减少导致流动性和交易量也在降低,这会影响每日回购金额,最终导致减持腾讯的金额也在降低。
即使以上半年Prosus回购33.6亿美元推算,今年全年Prosus回购股份总额预计约为67.2亿美元,与腾讯计划回购至少千亿港元相比,腾讯全年回购预计将达到Prosus减持总额的1.9倍。
此消彼长之下,大股东减持带来的流动性压力几乎风吹云散,腾讯已过万重山。
如果只是为了抵消减持压力,腾讯其实没有必要持续加大回购力度。
港交所披露的腾讯回购信息统计,腾讯二季度回购均价为361.8港元,相比一季度回购均价290.6港元上涨近25%。其中5月20日,在一季报业绩披露后股价冲高之际,腾讯仍出手回购,最高回购价达399.8港元。
腾讯总裁刘炽平曾在一季报后机构电话上表示,腾讯将继续按照公布的节奏执行股票回购计划。“我们宣布回购时的股价极具吸引力,尽管股价近期已有不小涨幅,我们仍然认为现在的股价仍然如此。”
言外之意就是,腾讯认为自己目前的股价依然便宜,归根结底是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信心源自何处?在今年的一季报中已经显露。腾讯当季营收和毛利双双创下历史新高,净利润(Non-IFRS)同比增速达到54%,大幅高于市场一致预期,而视频号、小程序、SaaS等优质“新芽”业务快速成长,成为驱动腾讯大象起舞的第二曲线。
腾讯“新芽”业务的出圈,来自今年初的员工大会上。马化腾表示,“每一个业务要自己想:第一,能不能常青,新业务没有那么容易耕耘,要在自己的领地考虑怎么常青;第二,考虑有没有新芽,而且这个芽要是自己枝头的,不是外面找的。”
腾讯如今的新芽业务,大致可分为四个板块:微信用户及商业生态、To B中的SaaS业务、海外游戏、AI大模型。
微信以其12年的深厚底蕴,成为“焕新芽”典范,展露出强大的生态活力。
2024年一季报披露,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进一步增至13.59亿,从微信生态中迸发出来的视频号、小程序、小游戏、微信搜一搜等产品都为高质量增长贡献了新动能。
以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为代表的To B业务,已经成为腾讯最大的营收贡献板块。到了今年一季度,受益于云业务成本效益提高,实现了毛利同比增长42%。
其中,视频号直播技术服务费已成为了腾讯企业服务收入的重要来源,极大地改善了该业务的利润率;企业微信和腾讯云被集成收入均实现了2倍增长;腾讯会议代理收入则增长了7倍。
而游戏出海成为腾讯增长的新蓝海。自2019年Q3单季收入贡献达到10%,到2023年收入贡献占比30%创新高,这一跃升标志着腾讯游戏海外扩张取得关键进展,并开启了其业务全球化的新起点。
与上述新芽业务相比,AI大模型业务有所不同,承担更多的责任是驱动其他新芽业务高质量增长。
今年一季度,企业微信、腾讯会议、腾讯文档、腾讯乐享、腾讯电子签、腾讯问卷等腾讯协作SaaS产品,已全部接入腾讯混元大模型,实现智能化升级。
短期来看,大模型可以助力广告等业务的升级,提高广告转化效率,节省广告制作成本;对广告主带来附加价值的同时,加大对广告主预算的获取。
中长期来看,AI+应用的界面,目前还没有诞生超级应用,但不代表未来不会产生新的大型应用入口,具有先发优势的腾讯,已经躬身入局AI时代的国民级应用之战。
如今,腾讯混元大模型已经应用于汽车、零售、教育、金融和医疗等众多行业,成为企业服务业务的新增长点。
回顾过去两年腾讯的增长曲线,大股东的减持行动对市场的影响力逐渐减弱,几乎变得可以忽略不计,这标志着一段不确定时期的落幕。
如果说内生增长就像是北极星,指引着腾讯不断探索和开拓新的商业领域,股票回购则是压舱石,确保公司在波涛汹涌的市场中稳健前行。
两者结合,成为腾讯当下最大的确定性。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