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刘少奇妻子王光美出狱,办了3件大事,让所有人折服

1978年,刘少奇妻子王光美出狱,办了3件大事,让所有人折服

00:00
14:05

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1978年12月22日,57岁的王光美终于走出了秦城监狱,重获自由。

此时,她已经在监狱里蹉跎了整整12年的时光。

12年的牢狱生涯,对王光美的身心都造成了很大的摧残。

王光美

但是,出狱之后,王光美并没有就此消沉,在调养好身体之后,王光美便做了三件重要大事。

那么,王光美究竟要做什么事呢?

关怀备至

第一件事情,就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王光美去见了毛主席的小女儿李讷。

虽然在王光美入狱之前,两家人的关系是不错,但谁都知道,王光美以及她去世的丈夫刘少奇,当年之所以蒙受不白之冤,和李讷的母亲江青有着很大的关系。

所以人们觉得,王光美对于江青的女儿一定是心怀怨恨的,为什么她要在出狱之后去探望李讷呢?

李讷

这样想的人,完全低估了王光美的胸襟。

虽然入狱12年,但王光美从没有把上一代的恩怨,计较到下一代的头上。

相反,在她心里,李讷始终是自己的后辈。

更重要的是,李讷是毛主席的女儿,自己去探访毛主席的女儿是理所应当的。

从前,王光美就一直很喜欢毛主席家的几个孩子,尤其怜爱年纪最小的李讷,经常请她到家里来做客,让她和自己的孩子们一起玩。

毛主席去世的消息传进狱中时,王光美还一直为李讷感到担心。

因为她知道这孩子从小身体不好,婚姻也不大美满,又没了父亲的照顾,今后的生活恐怕很困难。

所以,出狱之后,王光美又专门找人打听李讷的近况,得知李讷现在的生活状况的确不佳。

离婚之后,李讷一个人带着孩子回了北京,偏偏又生了病,没办法出门工作,母子两个的生活捉襟见肘。

王光美听了,心里更是着急,她不顾自己身体虚弱,找到了李讷当时的住处,正撞见李讷年幼的儿子王效芝在胡同里玩。

而李讷多年未见,整个人瘦了一圈,十分憔悴。

眼见自己看着长大的小女孩变成这样,王光美不由得红了眼眶。

而李讷则不知如何面对王光美,对于王光美这个长辈,李讷始终是很亲近的,可她又担心因为自己母亲的事情,使两人之间产生隔阂。

但她万万没想到,王光美不计前嫌,不仅自掏腰包给李讷母子买了衣服和补品,还主动提出,自己有空的时候,可以帮着李讷带带孩子。

王光美说到做到,从此之后,每隔两三天,便把王效芝接到自己家去住上一天半天的,让李讷能够有时间治病和工作。

但看着李讷孤儿寡母,王光美还是放心不下。

于是她又常常和一些老战友商量,要给李讷重新介绍一个对象。

后来在李银桥等人的帮助下,还真的找到了一个各方面条件都很合适的对象。

那人叫做王景清,从前也是给毛主席做过警卫的,为人憨厚老实,对李讷的孩子又视如己出。

李讷和王景清接触过几次之后,双方都很满意,于是就在几个朋友的见证下,举行了简单的仪式,走到了一起。

看到李讷后半生有了归宿,王光美这才放下心来。

从此之后,两家人还是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往来。

多年后,李讷的儿子王效芝找对象,大媒人正是王光美的儿子刘源,这也传为一段佳话。

2004年,年迈的王光美又专门设宴,宴请了毛主席的两个女儿李敏和李讷。

在宴席上,王光美眼含热泪,对两家人说:“现在我成了这两个家庭中唯一的长者了,他们都不在,我只有看到你们这些晚辈一切都好,才能够安心。”

2006年,王光美去世的消息传来,李讷泣不成声。

她对儿子说:“要尽力帮助刘源叔叔,打理光美奶奶的身后事。”

随后,李讷更是不顾身体虚弱,亲自赶去,为王光美守灵,送了她最后一程。

王光美用自己一颗宽厚的心,使两家人的友谊得到了延续。

时过境迁

王光美做的第二件事情,同样和毛主席有关,她去探访了毛主席的故居。

毛主席的离开,让每一个中国人都痛彻心扉,王光美也并不例外。

王光美常常回想过去和毛主席相处的一点一滴,毛主席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王光美的革命理念,是她人生的引路人。

而毛主席故去之后,王光美再也找不到这样好的一位导师。

所以,她只能前往毛主席的故居去瞻仰悼念。

过去,她和刘少奇举办婚礼的时候,毛主席、周总理、朱德都到场祝贺。

那场婚礼说来很简陋,因为革命尚未胜利,所以条件有限,屋里只摆了几张新的桌椅板凳,就算作是新房了。

菜也吃的很简单,唯一一样稍贵重些的菜,是一份蛋糕。

虽然简陋,但大家的心情都很好,因为,这是大家难得可以放松下来的时刻。

众人聊得很开心,临回去的时候,王光美还特意包了一块蛋糕,交给毛主席,让他带回去给孩子们吃。

建国之后,王光美和毛主席的交集,比从前多了一些。

毛主席常常鼓励王光美这些女同志,要多学习,要在工作上勇于探索。

在毛主席等人的鼓励与支持之下,王光美在事业上也有了十分亮眼的表现。

1963年,王光美陪同刘少奇到印尼进行国事访问。

她凭借优雅的仪态,落落大方的交谈,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尊重。

同时,她还创造了新的历史——共和国历史上第一位走出国门的第一夫人。

这次出访事关重大,因为我国当时急需打开更多的外交渠道。

也正是出于这个考虑,才打破先例,让王光美和刘少奇一同出行。

王光美必须在外交场合展示出中国妇女应有的风貌,所以,在临行之前,毛主席和周总理都费心千叮咛万嘱咐。

连面见记者的几件衣服,都是由外交部反复挑选,确认不出错之后,才让王光美带去的。

所幸,王光美不辱使命。

虽然头一次出国访问,但王光美举手投足,没有展现出任何紧张的姿态,她的光芒几乎把在场所有人都比下去了。

各国记者都纷纷把镜头对准了这位优雅端庄的第一夫人,一时间,轰动了海内外。

因为这一次的成功,毛主席对王光美的表现大加赞赏。

后来,王光美又先后六次随同刘少奇出访,成为了中国当时在外交场合上一张耀眼的名片。

如果没有毛主席对王光美事业上的支持和鼓励,王光美的命运可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所以,王光美心中对毛主席始终充满了感激。

再次来到毛主席故居,王光美心中感慨万千。

她上一次来到这里,是1961年,那一次她是和丈夫刘少奇一起来的。

王光美甚至还能清清楚楚的回想起,那天是4月9日,清晨的韶山风景很好,所以她和刘少奇便索性步行,从招待所一直走到了毛主席的旧居门前。

毛主席过去和他们讲过自己许多的童年趣事,如今身临其境,就仿佛毛主席讲过的那些故事在眼前上演。

这次短暂的游览过后,王光美和刘少奇还约定,若有机会还要再来参观。

可他们没想到,再也不会有这样的机会了。

20多年后,王光美故地重游,身边没有了曾经陪伴她的丈夫。

毛主席的故居被保护的很好,牌匾也都换了新的,参观的游客比往日多出好几倍。

王光美在厅堂站了很久,又叮嘱工作人员对这里的一草一木要细心保护,这才恋恋不舍的离去了。

睹物思人

王光美要做的第三件大事,和她的丈夫刘少奇有关,她要去丈夫的故乡——湖南长沙花明楼看一看。

她上一次回花明楼,也是1961年。

事实上,当时由于全国自然灾害频发,所以,刘少奇才带着工作组,前往长沙农村地区进行实地考察。

也正是借着这个机会,刘少奇夫妻俩才有机会前往韶山和花明楼。

刚到湖南的时候,刘少奇是完全没有时间回家看看的。

因为,这次实地考察,总共只有40多天的时间。

要调查清楚灾害的成因、百姓的生活状况,时间紧,任务重,夫妻两个忙的团团转,中途就近去了一趟韶山,也是匆匆去,匆匆回。

一直忙到了5月3号,各地的调研工作都圆满结束了,刘少奇才终于抽出了一点时间,决心回到阔别40年的家乡去看一看。

但是,刘少奇担心自己公开回乡的话,会惊扰民众,所以并没有声张。

到了花明楼之后,刘少奇就住进了老乡的家里,但却没时间去村里转转,大部分的时间,还是在屋子里整理材料。

在村里探访过程中,刘少奇还得知,一部分村民因为家境贫寒,没有地方住。

刘少奇打听之后,得知自己过去的房子还没有住人,于是就当即做主,让这些无家可归的村民搬进自己的旧居。

当地工作人员连忙阻拦,原来他们是打算把刘少奇的故居修成纪念馆的。

刘少奇发了火,说道:“纪念馆不办了,20年、30年以后再办。你以为我喜欢办纪念馆吗?我不喜欢,二三十年以后再办也不晚,把这些房子分给社员住!”

就这样,在刘少奇的坚持下,有六户贫困人家,搬进了刘少奇故居。

后来,他们还打听到一些亲人的近况。

刘少奇40年没有回来,许多亲人不是搬走就是离世了。

刘少奇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心里很难过,但是并没有在外人面前表露出来,只有对着妻子,他才能诉说心中的酸楚。

刘少奇当然也想一直留在家乡,和亲人们在一起。

可是,他身上有更沉重的担子,为了国家,他必须四处奔忙。

回到北京之后,刘少奇还一直惦念着花明楼,一个人无论离开多久,都永远会思念故乡,可刘少奇总是抽不出时间回去。

多年之后,只能由他的妻子来替他满足回乡的愿望。

转眼间,20多年又过去了,再一次回到这片熟悉又陌生的土地,想到早已离世的丈夫,王光美不由得泪如雨下。

她循着记忆,一步步从村口走到刘少奇的故居。

这么多年了,当初的贫困户早就已经脱贫致富,搬到了新房子里。

当年搁置的纪念堂,如今也建起来了,在门口有邓公亲自题写的“刘少奇同志故居”这七个大字,王光美盯着这七个字,沉思良久。

她走进院落,发现这里和多年前的景致并无区别。

当年,那几户人家住进来之后,把这里的一砖一瓦都保存的很好,搬出去的时候还特意细细打扫了一番,将一些散落的物件都归回原位。

厅堂里摆着许多刘少奇的老照片,王光美捧着这些照片,一张张仔细端详。

几乎每一张照片,她都能仔细的说出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照下来的,她还清清楚楚记得,这些照片背后的故事。

只是,照片里的那个人已经离她而去了。

余生,王光美曾先后四次来到花明楼,还把丈夫生前的许多遗物及文字材料也都捐献给了纪念馆,用作历史研究。

除此之外,王光美本人更是努力整理刘少奇生前留下的文字作品,希望通过这些东西,让人们认识到一个更加真实的刘少奇。

2006年,王光美弥留之际,子女们问她还有何心愿?

王光美用虚弱的声音,说出了“花明楼”三个字。

她惦念着那个温暖的村落,更惦念的,是陪伴她走过半生的丈夫。

2006年10月13日,85岁的王光美病逝,或许在另一个世界,她和刘少奇可以团聚。

参考资料:

新浪网《王光美:传奇女性的光辉一生》

人民网《刘少奇与王光美的婚姻生活:相濡以沫 风雨无悔》

本文由“文史风云”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zqd_7u紫氣東來

    心胸寛廣 ,放眼高遠 。實爲可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