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国邹邑人孟轲的母亲,人称孟母。当初,她的家靠近一片墓地。因此,孟子小时候,游戏玩耍的都是下葬哭丧一类的事,特爱学造墓埋坟。孟母见了,说到:“这里不该是我带着孩子住的地方啊!”
于是(领着孟子)离开了这里,迁住在了(一处)集市的近旁。孟子(又)学玩起了奸猾商人夸口买卖那一类的事。孟母又说:“这里(也)不是我应该带着孩子住的地方啊!”
(就)再次把家迁到了一个公学学校的旁边。(这时)小孟子所学玩的,才是祭祀礼仪、作揖逊让、进退法度(这类仪礼方面的学问)了。
孟母说到:“(这里才)真正是可以让我(带着)儿子居住的地方啊!”
于是,(长久)把家安在了这里。
等孟子长大成人,(便很顺利地)学习(并精通)了《易》《书》《诗》《礼》《乐》《春秋》等六艺(的学问),最终成就了儒家大师。(后来的)君子贤人都说——孟母很善于利用(环境)渐染教化(孩子)。
诗经上说“那美丽的女子啊,我拿什么来赠送给您呢!”说的就是这件事啊!
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
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孟母说:“您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节德行,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
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这和依靠织布而生存有什么不一样的呢?假如中途废弃而不做,哪能使她的丈夫和儿子有衣服穿并且长期不缺乏粮食呢?女子若失去她赖以生存的的技艺,男子若对修养德行懈怠,那么不是去做小偷,就是被俘虏、被奴役。”
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拜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
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
诗经上说“那美丽的女子啊,我拿什么来向您禀告呢!”说的就是这件事啊!
孟子娶妻以后,有一次刚进入内室,他的妻子裸着身体在屋里。孟子不高兴,于是离开不再进去。他的妻子向孟子的母亲告别要求离去,说:‘我听说夫妇之间的规矩,在洞房里可以不遵守。现在我在卧室偷懒,而丈夫见到我勃然大怒,是把我当成客人了。做女人的规矩,有不住在别人家里的规矩。请让我回到父母家中。’孟母于是叫来孟子对他说:‘礼节说,将要进入大门,要问一下谁在里边,这是表示尊敬;将要进入厅堂,声音一定要响亮,这是表示通知了人家;将要进入屋子,眼睛一定要向下看,表示担心撞上人有尴尬的时候。如今你不遵守礼节却责怪别人没有礼节,不是(和圣人)差得太远了吗?’
孟子于是道歉,挽留他的妻子。
君子说:孟母懂得礼节而且清楚如何处理婆媳之间的关系。(做婆婆的不要偏袒儿子,儿子错了,就要批评。)
(孟子理想的去处是宋国,但为了奉养老母而一再迁延。)孟子呆在齐国,他整日长吁短叹,闷闷不乐。孟母看见了,问:“你面有忧烦,是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是我身体不舒服。”过了几天,孟子闲来无事,在住所抱着柱子叹气不停。孟子的母亲看见了,说:“前几天看见你不开心,问你说没事,现在抱着柱子叹气,是什么原因?”孟子回答说:“我听说,君子应该在其位谋其政,不为苟得而受赏,不贪荣禄。诸侯不听从我的政见,就不应该再侍奉他。听了我的政见而不采纳,我就应该不再踏入这个朝廷。现在齐王不用我的治国理论,我想走,但是母亲您已经老了,经不起颠沛流离,不能跟我一起走啊,我是为这个事情在忧愁。”
孟母对儿子说:“礼对于妇人的要求,只不过是做好饭,暖好酒浆,赡养公婆,缝制衣服罢了,因而她们只能料理闺内的事务,不能过问闺外的事情。妇女不应独擅专制(家人卦,六二,本爻辞的意思是:不可随心所欲去追求外部事业上的功名,而是尽心料理家中的饮食起居,这样做结果一定是吉祥的。),因此,妇女年少时听命于父母,出嫁后听命于丈夫,丈夫死后听命于儿子。现在你已成人,而我已经老了,你行你的义,我行我的礼。”
君子说:孟母懂得做媳妇必须遵守的规矩。诗经说:言谈之间,就把道理说清楚了,而不是盛怒之下,大声呵斥。就是这个意思吧。
刘向赞叹说:孟母能够根据环境恰如其分教育儿子,教孩子遵从人伦大义,当孩子学业受困,能及时激励其精进,最终孟子学有所成,为当世楷模。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