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是秦宇熙,欢迎来到我的历史课!
今天,我们从语文教科书中的《过秦论》切入秦汉的交接。
《过秦论》的作者 贾谊 师从荀子的学生张苍,上一讲中我们讲过,同时李斯和韩非也是荀子的学生;而张苍的经历非常丰富,曾在秦帝国任御史,后追随刘邦,在西汉的诸侯国中当过丞相,又在汉文帝期间任过宰相。历史上记载的张苍自称是阴阳家。阴阳家的创始人邹衍本人又是师从道家学派。这同样也佐证了法道共鸣的历史阶段,我们也在诸子百家中讲过。
下面,我们进入汉朝的历史部分:
汉之初的选择
“汉中王”刘邦是汉帝国的创始人,其部下韩信、英布,樊哙、萧何、曹参、夏侯婴、张良,在创业过程中,各自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平衡各位起义领袖,刘邦不惜在政治路线上开历史的倒车,分封同姓诸侯,又将很多只有山大王素质的人给与封地并赐予爵位。
所以汉帝国建立之初,人才制度上忽视 自建官僚体系,又同时存在着分封制与郡县制双标准的情况。具体情况是这样的:受分封的这些诸侯国在郡一级单位下,级别与县相当,但封地境内 财-政-军 可以自治,这种双标是非常伤害政治体制的,王权毕竟是集中式的,终有一天权利会集中在中枢。
汉初,刘邦在满足各位联合创始人利益的同时,利用秦遗留的官僚阶级实行郡县管理。将中央和地方诸侯的矛盾留给秦遗留下来的官僚,这样便为政治游走完成权力回收留足了时间和政治迂回的时间。
文章最开始提到的张苍就是这类的代表,其学生贾谊身为汉帝国的太傅,负责皇子们的教育,所以《过秦论》更像是为了建立共识性而讲述的故事,通过“否定”式的论证来表达立场和道德信条。通过《过秦论》我们需要了解更进一步的政治逻辑,那就是:这种立场的明确在改朝换代的时候,又是必须的,因为政治权威具有独一性。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