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国之重器,被美军学会了?美版东风21D击沉万吨靶舰

中国的国之重器,被美军学会了?美版东风21D击沉万吨靶舰

00:00
09:02

中国“独步武林”的国之重器,被美军悄悄学会了?在中国首次公开“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10年后的今天,美国终于把名为“以弹道导弹打击水面舰艇”的这项差距给补上了。

对于“超级大国”美国来说,自己竟在这方面一度落后中国这么久,如今看到自家的PrSM弹道导弹好不容易填补了这项技术空白,不知美军究竟是会感到欣喜,还是依旧充满竞争的焦虑感。

据美媒报道称,在美国海军陆战队于近日举行的“勇敢之盾-2024”演习中,由无人驾驶的“自主多域发射器”(AML)发射的2枚“精确打击导弹”(PrSM),成功命中了由退役的“奥斯汀”级两栖船坞运输舰“克利夫兰”号改装而来的万吨靶舰,这或意味着美国成为了继中国后的“全球第二个掌握反舰弹道导弹技术的国家”。

公允地说,此次由AML和PrSM这两款新型装备所组成的反舰弹道导弹发射系统的试射成功,确实是个很不错的成绩,但这是否等同于美国在反舰弹道导弹领域赶上了中国的水平?以及PrSM是否可被视作是“美版‘东风-21D’”呢?小编认为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恐怕都是否定的。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将PrSM和“东风-21D”放到一起来做比较,其实对前者并不很“公平”。在装备定位方面,PrSM研发初期的目标是要替换已服役多年的ATACMS地对地战术导弹,成为美国陆军的新一代远程打击手段。受美国长期保有的航空兵远程打击火力优势的影响,早年间美国陆军对此类战术导弹的整体性能要求并不很高,ATACMS的最大射程仅为150公里,而早期版本的PrSM亦仅追求这一射程标准。

但随着近年来美国逐步将目光转向亚太方向,这里茫茫的海空战场环境与以陆地为主的欧洲截然不同,故美军开始有针对性地寻求各类远射程弹药,新版本的PrSM也就此来到了约650公里的最大射程。可即便如此,在最大射程被认为不低于1500公里的“东风-21D”面前,PrSM的火力投射范围依旧远远不够看。

不仅是射程方面有着天壤之别,PrSM还在极其关键的毁伤效能方面远逊于“东风-21D”,这是前者天生的“小体格”所致。作为取代ATACMS的美军新一代地对地战术导弹,美国陆军对PrSM提出了一项重要要求,即新型导弹必须继承ATACMS导弹可由M-270履带式多管火箭炮和“海马斯”轮式多管火箭炮发射的性能。

对此,身为PrSM研制商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不仅满足了军方的需求,还在此基础上做到了“更好”:在可由M-270和“海马斯”使用的模块化箱式发射器发射的同时,结构极其紧凑的PrSM还能让发射箱容纳更多的导弹。以“海马斯”火箭炮为例,其在发射ATACMS时,发射箱内仅可装载1枚导弹;但在发射PrSM时,同样的发射箱内却能装载2枚导弹,足见洛·马公司在导弹小型化方面下了多少功夫。

但问题在于,相比起弹径约1400毫米的“东风-21D”,“小巧玲珑”的PrSM的弹径仅为432毫米,后者仅约为前者的三分之一。弹体尺寸的差距意味着战斗部尺寸空间的差距,进而就是装药量的差距。

从公开资料来看,“东风-21D”的战斗部装药量约为1吨,而PrSM在射程不低于500公里的情况下,战斗部装药量仅约为0.15吨。如果说1枚“东风-21D”即可对10万吨级航空母舰造成近乎丧失战斗力的毁伤效果,那在面对同类型目标时,PrSM想达到相同效果可就费劲多了,仅命中1枚根本就不够,很可能要有7~10枚命中才能追平1枚“东风-21D”的效能。

当然了,咱们反过来看,小尺寸和小重量的特点让PrSM对发射车的要求比“东风-21D”宽松得多。无论是以紧凑著称的“海马斯”轮式多管火箭炮,还是比“海马斯”更小更轻的无人发射车AML,都能轻松地塞入C-130战术运输机的肚子里,然后被方便灵活地分散部署于亚太地区的诸多无人岛礁上,很符合美军为应对解放军的“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而提出的“分布式杀伤体系”对装备的需求。

在我们于未来可能面对的对美军事斗争需求中,从亚太海域各无人岛礁上飞来的多波次和多方向的PrSM反舰弹道导弹,就是一个不得不战胜的危险对手。

若想有效对抗这种威胁,提升水面舰艇的防空反导能力自然是一条路,但效果更佳的手段其实是尽可能多地打掉可发射PrSM的平台,这样才能较为彻底地解决问题。至于如何做到这一点,那就需要一套足够完整且短小精悍的杀伤链了。

从俄乌冲突中的乌军“海马斯”屡屡对俄军造成重大损失,而俄军却很少能以反炮兵手段及时摧毁“海马斯”一事中便不难发现,要么是俄军的反炮兵作战杀伤链不够完整,要么就是这条杀伤链的效率太低。

如果问题是前者,那说明在“发现火箭弹来袭——解算火箭弹飞行弹道——由弹道数据反向测算‘海马斯’的发射阵地位置——向己方炮兵部队通报‘海马斯’的位置——己方炮兵部队根据收到的数据标定诸元并开火——消灭‘海马斯’”这条杀伤链中,一定有某个环节存在薄弱之处,进而难以撑起完整的杀伤链。而如果问题是后者,那说明杀伤链中的某个环节在数字化和自动化水平方面不够高,或是串起整条杀伤链的数据链信息化程度不够高。无论问题是哪个,都无法让俄军在遭打击的第一时间内,就以有效的反炮兵作战手段摧毁乌军的“海马斯”。

那在中国这里,面对来自PrSM导弹的威胁,我们能做到何种程度呢?小编以为,解放军的应对能力恐早就是俄军的好几倍了。就在近日,一则名为《李德仁:用遥感给大地精准“扫描”》的报道出现在了人们的面前,介绍了两院院士李德仁在遥感卫星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和所取得的成果。小编注意到,这篇报道中提到了遥感卫星在森林火灾监测与通报领域的作用,“哪儿有着火点,在天上花两秒钟检测,再用北斗短消息传回来,十几秒就能把着火信息传回消防队员的手里,同时保证精度在5米内,就能很快找到出火点。”

基本上,诸如弹道导弹发射时所产生的地面灼烧等特征,其实就与森林火灾的早期小型着火点差不多。而国内服务于民用方面的遥感卫星和通讯系统就已经能把“发现——定位——信息传输”的流程压缩到十几秒的范围内,且定位误差不超过5米,那服务军用方面的相关装备究竟会达到怎样的程度呢?相信已经不用多说了吧。

总而言之,小编不否认此次美军以PrSM命中水面移动靶船一事是个不小的成功,但其显然并无资格与“东风-21D”相比,也不至于让我们陷入难以应对的地步。这次试射的成功,充其量也就是弥补了美国军事技术的一项空白,连对解放军构成重大威胁的程度都达不到,仅此而已。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