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西非最大的国家,尼日尔政局常年动荡,从1960年独立以来就经历了4次政变。在去年7月,总统府外看守的卫队,突然软禁总统巴祖姆,再次成功发动新政变。之后,推翻总统的卫队负责人奇亚尼宣布,已成功出任国家元首。
在政变发生后,世界各国反应大不相同,法国驻军逐步撤出,美国宣布自此停止和该国的军事协议,俄方则派了军事专家赴当地培养反恐力量。而中方这边,则呼吁各方从大局出发,通过和平对话的方式解决分歧,并未对尼日尔的内政进行任何评价和干涉。
然而,这场政变,却牵扯到了我国的一个关键项目,并在近日给中方利益带来了一定损害。
作为非洲的一个内陆国家,尼日尔虽然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但是因技术和地理位置因素,在开采和出口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于是,在2019年的时候,我国就出资启动了输油管道的帮建工作。
到今年3月,这条管道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营,中方也同尼日尔方面签署了一项价值4亿美元的协议。之后这条管道将使得尼日尔的阿加德姆油田,成功和贝宁海岸港口接通,让原本每天只能产2万桶油的尼日尔,炼油能力直线飙升,日产量达到了9万桶,通过管道出口后将为该国带来大量收入,并有望摆脱政变制裁。甚至世界银行还预测称,在中方管道的帮助下,这个西非国家的经济将迎来反弹,以6.9%的增速,成为非洲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条管道由于跨越国境,所以在运营方面也带来了一些不确定性。从协议来看,管道线路总长不到2000公里,其中1000多公里在尼日尔境内,700多公里在贝宁境内。两家中企分别拥有57%和18%的股份,其余25%归尼日尔所有,过境的贝宁,则可以按照出口量收取中转费和过境费。
但在政变发生后,尼日尔和贝宁关系紧张化,自此这条管道的运营就陷入停滞。甚至更过分的是,近日尼日尔当地一个名为“爱国解放阵线”的叛乱组织,还对中国帮建的输油管道发起了袭击,并多次发出威胁,要求当局者立刻停止与中国价值4亿美元的合作,否则将发动更多的袭击。
对于尼日尔和贝宁来说,管道停止运营是两败俱伤的,尼日尔将无法获得石油出口收入,贝宁则损失了数百万美元的过境费。在这种情况下,两者本是有望通过调解谈判来解决问题的。但如今管道受袭,相当于是直接把“生命线”断了,不仅仅两国经济将严重受损,还威胁到了中方的利益,届时中方将无法收到还款。
一般来说,就算是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量,当地无论是哪派的组织,都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那么这一叛乱组织背后的推手,究竟是谁呢?
而近日,该组织的一个要求,让凶手的尾巴,彻底藏不住了。
日前,袭击中企承建输油管道的“爱国解放阵线”组织,就再次发表声明,称当下其还有一个诉求,就是要策划政变的奇亚尼,尽快释放尼日尔前领导人巴祖姆总统。
而回顾巴祖姆的执政历程,其外交政策明显倾斜于加强与西方,特别是美国和法国的联系,在多个领域都积极寻求着同西方国家的合作。在此基础上,其领导下的政府,也获得了西方国家在经济和投资上的广泛支持。
因此,透过此次袭击事件的烟雾,其背后的推手逐渐浮出水面。攻击中方投资的输油管道,看似破坏了尼日尔和贝宁的短期经济利益,实则目标更远大,即破坏中国在尼日尔,乃至整个非洲的影响力和布局。
尼日尔的资源丰富,不仅仅体现在石油方面,还包括铀矿和黄金等等。作为能源和原材料的主要消费国,加强和尼日尔的合作,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中方在能源供应和原材料获取方面的稳定性和多样性,满足我国国内经济发展的需求。
所以,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下,中企就大力参与到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等活动中,这些投资不仅加深了中尼两国之间的联系,还显著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当地人民创造了众多就业机会,可谓是一举两得。
但同时,中方的布局,也触动了某些国家的敏感神经。历史上的殖民统治者,长期以来在非洲大陆享有经济和政治利益,当下就因中国的积极参与而受到了挑战。在这些国家看来,中国在非洲的布局,不仅仅是商业投资那么简单,它代表了一种全新的国际力量平衡。
所以为了维护自己的全球领导地位和在非洲的利益,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阻挠或干扰中国的计划,就成了他们的一大策略。
而在这种情况下,中方还需要进一步做的,就是继续加强与非洲国家的合作,通过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加强人文交流,以及通过多边合作机制来应对挑战,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帮助西方维护好追求发展和经济繁荣的权利。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