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山区,天已经黑了,行路的男子面对警察的询问默不作声,手一直揣进包里。李浏华感觉情况不对,立即和战友冲上去,按住那人一只手。男子的包里有14公斤毒品,还有一把上了膛的军用手枪,里面有7发子弹。
国家禁毒办近日发布《2023年中国毒情形势报告》,这是中国政府连续十年向国内外通报毒情。十年时间里,全国发现的吸毒人员从295.5万名降到89.6万名。得知这个数据,曾担任18年缉毒警察的李浏华感到欣慰。他说,我国缉毒人员除了具有创新能力外,还擅长联系群众,这些是战胜涉毒犯罪分子的法宝。
李浏华曾在一线警务站坚守9年,和数十名战友抓获犯罪嫌疑人4500余名,缴获毒品2.9吨、制毒物品20吨。因成绩突出,他获得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公安楷模等称号。在第37个国际禁毒日到来之际,新京报记者采访李浏华,听他分享缉毒经历。
枪林弹雨中,成为缉毒警察
今年50多岁的李浏华说,自己从小到大一直有个助人的情怀,小时候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警察,因为这样能抓坏人。初中毕业后,李浏华读了卫校,成为乡镇医院里的一名全科医生,“那时候我既是医生又是护士,帮病人缝针时,别人不敢下手,就让我来。”
上个世纪,在李浏华的家乡山村,吸毒的人比较常见。“同乡伙伴就有染上毒品的,本来一个身体和性格都不错的小伙子,先是吸毒,后来身患癌症,草草结束一生。”受到身边事件的触动,他考入公安局,先后经过了基层派出所、防暴大队、经侦大队的锻炼,在30岁出头的年纪,成为了一名穿梭在枪林弹雨里的缉毒警察。
李浏华天性乐观,说话总带着笑,觉得所有事都应该云淡风轻地去面对。第一次参加任务的时候,他和两名战友抓捕一个持枪的犯罪分子,当时,那名犯罪分子已经给当地百姓带来了伤亡。他顺利将那人抓捕归案,之后回想起来,有一事觉得遗憾,“我当时出任务前,该写封遗书的。”
但不是每次出任务都无惊无险,他有过多次和死神擦肩而过的时刻。有一年冬天,他在凌晨接到村民线索,随后和战友一起去堵截犯罪分子。急于逃脱的犯罪分子跳进丛林,直接冲警察开枪。李浏华感到胸口一阵疼痛,低头一看,一颗子弹击在胸前的防弹衣上。但他瞅准时机,和战友冲上去将对方控制住,当场缴获毒品14.1千克、手枪4支。
在担任云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青龙厂流动警务站站长的9年中,他带领战友共查破毒品案件456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500余人,缴获毒品2.9吨、制毒物品20吨,查获涉案车辆300余辆、武装贩毒分子12人、制式手枪16支、子弹647发。在这期间,警务站民警和队员无一人牺牲和重伤。在当时,他们创造了中国禁毒史上公开查缉中九年间无一兵一卒伤亡的奇迹。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把后背交给战友。一遇到犯罪分子,都齐心协力冲上去。”李浏华说,他们团队的制胜经验就是足够团结,是一支不怕死的队伍。当然,要想有这样的风气,就需要领导敢于身先士卒,第一个冲上去面对危险,这样其他人才能无所畏惧。
云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青龙厂流动警务站,设在昆曼国际大通道、213国道、323国道三条道路的交会点,是境外“金三角”地区向我国南线渗透毒品的重要过境通道。
这个警务站起初只有包括李浏华在内的五名缉毒人员,此后逐渐发展到六七十人。李浏华说,即使是在人数最少的时候,他也并不觉得压力大,因为自己背后有人民群众撑腰。
他说的并不是场面话,在许多案件中,都是因为有村民提供线索,警方才得以成功捉拿犯罪分子。有些毒贩在确定贩毒路线后,会向当地村民询问路况信息,一些村民和警务站民警比较熟悉,就把可疑人物的线索主动报给警务站。有一次,一个村民半夜上厕所,发现家里的狗叫了,他看到夜色下,有几个人从山里背着包走出来,就马上给李浏华打电话。后来警务站查缉队员出动,将毒贩全部抓获,缴获毒品300余千克。
还有一次,李浏华和战友们在巡查时发现了一辆可疑车辆,他有种直觉,这肯定是个贩毒团伙。然而,警察并没有在车里检查到毒品的痕迹。毒品去了哪里?李浏华发动当地群众协助提供线索,很快他就接到群众来电:“发现一个人不像本地人,背着包,鬼鬼祟祟,可能是毒贩!”
得到线索的李浏华和战友立刻出警,拦截了这名可疑男子。“老乡,你要去哪儿啊?”李浏华问。那人保持沉默,手却一直揣在包里。李浏华和战友立马感到不对劲,两人几乎同时冲上去,按住了他的一只手。男子奋力挣扎,李浏华一个扫腿将男子掀翻在地。制服该男子后,李浏华发现包里有一支上了膛的军用手枪,“如果我们再晚一秒钟,可能我俩就成烈士了。”
如何能在关键时候动员起群众?李浏华说,这很简单,就是对群众好,是真心的好。他和战友时常去附近的敬老院做义工,给老人们打扫卫生、做饭,一些老人很爱吃他炒的菜。许多农村里的青壮年去城市打工,留下中老年人种地。在农忙的时候,李浏华就抽空去帮上年纪的村民翻翻地,“抽空干农活挺好的,除了能和当地人联络感情外,还能锻炼身体。”
在常年和毒贩打交道的过程中,李浏华逐渐练就了识人的眼光。有一次,他在关卡例行查缉,看到一辆车里坐着一对男女,他发现他们不似正常情侣般自然亲昵,“感觉两个人之间没有磁场”,随后就将两人分开盘问,终于问出一丝破绽。最终他和战友在汽车油箱里缴获了6公斤毒品。
但随着近些年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他发现缉毒人员仅靠经验是不够的。他说,以前破案,缉毒人员从找寻线索到蹲点摸排全靠两条腿,风餐露宿是常有的事。但现在贩毒手段越来越隐蔽、高科技化,这要求缉毒人员不仅要能吃苦,还得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互联网+物流”已成为我国境内贩毒活动主要方式。当年的毒情形势报告提到,不法分子通过互联网发布、订购、销售毒品和制毒物品,网上物色运毒“马仔”,或通过物流寄递等渠道运毒,收寄不用真名,联络使用隐语、暗语,采用微信、支付宝、Q币等在线支付方式,交易活动“两头不见人”,这使得警方对毒品的发现和打击难度加大。
如今,网络贩毒手段更加隐蔽。2023年,我国公安机关共破获涉互联网贩毒案件3098起,同比上升14%。《2023年中国毒情形势报告》指出,网络技术的发展不断催生新的勾连方式、交易模式和支付手段,依托Telegram等境外网络通联工具,建立涉毒聊天群组,由中介实施担保交易,成为新兴毒品交易模式;毒资支付多采用比特币、泰达币等虚拟币或其他加密货币,资金流向更难追踪;毒品交付则多采取“埋包”、邮包寄递、闪送等非接触方式,进一步增强了贩毒行为的隐蔽性和发现打击难度。
“其实,办法总比困难多。干好缉毒和做好其他事儿一样,都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方法。”他分享经验时谈到,他经常上网查阅全省乃至全国各地近期的查缉情况,了解新的藏毒方式和贩毒路线,学到一点好的经验就与战友分享,积极和战友交流经验,剖析案件规律特点,进而提炼出新的技战法。
《2023年中国毒情形势报告》指出,受全球毒品问题恶化蔓延影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境外毒品加剧渗透、境内外贩毒集团加紧勾连、贩毒形态手段加速变化等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涉毒风险因素明显增多。国家禁毒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安机关将继续创新缉毒战法,推进区域会战,完善跨境执法合作,全面清剿毒品犯罪团伙网络。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