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刚宣布,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最高加征38.1%的关税,波兰总统杜达就访华了。
来干嘛呢?来谈引入中国电动汽车生产线。杜达亲自去参观了吉利工厂,想邀请吉利去波兰建厂。为什么是吉利?
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比亚迪、奇瑞,已经被匈牙利、西班牙抢走了。比亚迪落户匈牙利,奇瑞则落户西班牙。
尤其是奇瑞,它的西班牙工厂都已经开始量产了,比亚迪预计2025年才能建成匈牙利工厂。
上汽名爵则有印度工厂、泰国工厂,对欧出口可以抵御欧盟关税。
二是,吉利在欧洲的根基也不浅,既有沃尔沃,也在白俄罗斯打造了合资品牌BelGee。波兰不想再等了,再等下去,错过了,就没有了。
而且,欧盟对中国汽车加征关税,主要目的就是想让中国车企去欧盟建厂。法国总统马克龙也说了,欢迎比亚迪前往法国建厂。
对波兰而言,它与匈牙利高度类似,自身没有强大的整车集团,但作为德法汽车产业的配套,构建了完善的零部件工业。
也就是说,匈牙利、波兰,他们要保持供应链优势,就必须跟着整车厂走。比如,在燃油车时代,德系、法系车十分强悍,那波兰就专门给他们供应零部件,就可以了。
可如今,新能源时代了。要是波兰不转型,继续给德系、法系燃油车供应零部件。
到时,德系、法系燃油车完蛋了,波兰就也跟着完蛋了。最好的选择就是,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
作为零部件供应商,谁给供不是供?引入吉利电动汽车生产线,就能帮助波兰打造一批全新的新能源汽车供应链。
在燃油车向电动车过渡之时,提前布局,既能吃到燃油车产业最后的红利,也能为电动汽车产业的拉开,抢占一个比较好的身位。
为什么率先拥抱中国电动汽车的不是德国、法国,而是匈牙利、波兰?这是因为他们俩船小好掉头,无非就是换个大哥。
可德国、法国都是想要自己做大哥的。燃油车领域,德法既要面临百万漕工,衣食所系,又要加速转型,抢占电动汽车的风口。
可难点在于,德系车确实做出了不少电动车型,如宝马i3、奔驰EQ系列、保时捷也有电动Taycan,大众ID系列等。但这些电动汽车主要都是基于亚洲的供应链。
比如,保时捷电动Taycan搭载的就是韩国LG的电池,大众ID系列、宝马i3,奔驰EQ系列,则大多选择了中国的宁德时代电池。
这就意味着,德系汽车把最核心的电池产业都交了出去。至于智驾技术、芯片技术、激光雷达技术等,都不是德国汽车工业的强处。
在核心供应链上,德系车都对中国形成了严重的依赖。法系车更是直接躺平了,选择收购零跑汽车的股权,成为零跑第一大股东。
拿下零跑以后,斯特兰蒂斯来了个反向输出,借助零跑的电动车技术,设立零跑国际,把中国电动汽车卖到海外去。
同时,斯特兰蒂斯也能吸收零跑的电动技术,快速赶上国际潮流。现在最焦虑的,不是波兰、匈牙利这些欧盟汽车工业的中下游产业国,他们跟谁混都行,只要能抱上大腿,赚到钱。
可唯独德国不行,德国8300万人口,能跻身欧洲第一阵营的发达国家,超过10%的GDP都是来自于汽车工业,贡献了上百万的就业岗位,还创造了12%的税收。可以说,汽车工业是德国的命根子。
可欧盟存在一个致命的弱点。它采取的是全体一致原则,只要有一票反对,很多政策就推行不了。这就让中国抓住了机会。
大家会发现,引入中国汽车厂的,都是欧盟内部的中等国家,如西班牙、匈牙利、波兰。他们不是欧盟第一阵营,却都拥有扎实的工业基础,比如钢铁、机械、电子制造等。
在争抢奇瑞工厂时,意大利就吃了个大亏。意大利犹豫不决,奇瑞转身就投身西班牙了。
意大利错失奇瑞工厂,未来十年内都不一定有第二家中国汽车公司去意大利建厂了。可西班牙就凭借更果断的决心,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欧盟成员国。
有了西班牙、匈牙利、波兰这三个哥们,欧盟未来想要限制中国汽车,只会变得更难。队长向来是支持中国汽车去海外建厂的。原因很简单:
一是,你不去,人家抬高关税,关闭市场,你一辆车都卖不过去。没有海外订单,中国车企就只能在国内卷,根本卷不到海外去。
二是,欧洲是比肩美国的发达市场,不拿下欧洲,中国汽车的高端化、国际化就很难走通。平价车,我们卖到亚非拉,俄罗斯,他们还买得起。可高端车,这些国家的购买力就相当有限了。
想要成为全球性的顶尖汽车工业强国,既要拿下亚非拉,也要搞定欧美澳。不要觉得,中国车企去海外建厂,就是把国内的就业转移出去了。
你不去海外建厂,人家不让你卖,你照样没订单,没订单,就照样没就业。出海外建厂,还能为国内创造一些高薪的管理岗、技术岗。
就像苹果公司,最高薪的研发部门、设计部门,主要都放在美国,只有低薪的代工厂才放在海外。
中国汽车出海,海外建厂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天下熙熙攘攘无不为利而来。我们科技进步、大市场、大开放政策、制造业优势、产业链优势、人才优势熟练产业工人优势等,都在世界大国角力中成为取胜的关键因素,管好用好考验着我们战略智慧!
引用了生产线 才能窃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