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稚奔呼人潮涌,万人空巷满桥滩。今晚,我们齐聚于四川乐山五通桥区,共襄一场盛大的文艺演出。”6月22日−23日,随着“最美小西湖文艺晚会”启幕,乐山五通桥区第21届龙舟文化展演活动举行。时隔8年,川派龙舟竞渡小西湖盛景,再次上演。
龙舟竞渡为什么不在端午节举行?五通桥龙舟有何独特之处?封面新闻记者带着疑问,走进了岷江、涌斯江、茫溪河相互交织,有着蜀中小西湖美誉的五通桥。
随着“最美小西湖文艺晚会”启幕,五通桥区第21届龙舟文化展演活动举行。包思雅 摄
上承龙文化源头,下契盐业文化
“纪念在四川治水煮盐的李冰”
“在五通桥这片源远流长的土地上,我们见证了一张亘古通今的完美答卷:从盐工的勤劳汗水到晶硅光伏的科技光芒,从龙舟的热血拼搏到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龙翔硅谷——五通桥荣光》节目。杜卓滨 摄
晚会上,《龙翔硅谷——五通桥荣光》节目,引起阵阵喝彩。该节目以龙舟为媒,将五通桥因盐而兴、因盐成邑的历史娓娓道来,并展现出五通桥人民对历史的尊重、对创新的追求和对梦想的执着。
“我们的龙舟节也是结合五通桥的历史人文特色来规划的。”活动主办方告诉记者,本次龙舟竞赛没选择在端午节时节,而是在丰水季便与五通桥龙舟的特点和传统相关,“纪念在四川治水煮盐的李冰,与五通桥井盐文化高度契合。”
五通桥龙舟会初时叫龙船会,祈求水运安全。杜卓滨 摄
展演队伍在涌斯江畔。杜卓滨 摄
《华阳国志》等记载,战国时代秦蜀郡太守李冰,在都江堰完工后,沿岷江南下,在五通桥红岩子“平盐溉”“识水脉”,使得五通桥因盐业和水运而兴。在五通桥人眼里,李冰就是福佑盐业兴盛、水运通达的镇江王爷。
清朝年间,五通桥便盛行龙舟会。19世纪中叶,五通桥盐业进入鼎盛期,龙舟会更是一年胜一年。乐山本土学者研究认为,五通桥龙舟会来源于湖广移民,上接中国龙文化源头,下与五通桥盐业文化契合,是中国唯一以井盐文化为主题的龙舟会。
五通桥龙舟会初时叫龙船会,祈求水运安全,在岷江边的王爷庙码头举行。祭拜李冰的仪式完毕后,举行龙船划速竞赛。
当时的龙舟会,不仅是盐工和船工们的水上竞技,更要祈求镇江王爷保佑盐船平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龙舟会的参与者不再局限于盐业、航运从业者,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
随着裁判的汽笛声响起,一支支龙舟你追我赶,破浪前行。杜卓滨 摄
24支队伍竞渡小西湖
“以龙舟之名,聚八方来客”
23日上午十时,阳光正好,涌斯江畔24支展演队伍集结完毕,等待着裁判员的汽笛鸣响,争当竞技盛宴的胜利者。
赛场外,沿岸观赛的群众热情似火,卯足了劲为心目中的英雄加油助威。
公开信息显示,当日参赛的队员们有的务农,有的打工或经商。身份各异,但竞赛热情一致。随着裁判的笛声响起,一支支龙舟你追我赶,破浪前行;龙舟健儿劈波斩浪,奋勇争先。江面上水花四溅,鼓声震天,与小西湖的灵山秀水交织成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
经过激烈角逐,最终和邦龙舟代表队夺得冠军,乐山师院龙舟代表队夺得亚军,乐山协鑫科技龙舟代表队夺得季军。
活动期间,五通桥还举行了焰火表演。黎涛 摄
主办方介绍,龙舟文化展演活动正式举行前,五通桥已以龙舟之名,持续举办了一周的美食文化节,形成了“以龙舟之名,聚八方来客”的繁荣景象。
活动期间,五通桥还举行了焰火表演和抢鸭子比赛,吸引了数十万群众前往观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