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牲节假期去了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布哈拉-撒马尔罕,每个地方1-2天差不多了,城际可以坐火车或高铁(西班牙造的),要提前买票。
塔什干是很典型的苏联城市,有一种苏联式的美和忧伤,反而是我此行的最爱;布哈拉比喀什更喀什,且受波斯影响,不敢去伊朗可以去布哈拉;撒马尔罕虽有壮观的雷吉斯坦,但太旅游了,除了雷吉斯坦没啥看的了。
一些notes:
1.气候极其干燥。待了五天,几乎每天都没有鼻涕。有时半夜因为咽喉太干而醒来,大概因为该国是全球唯二双重内陆国之一(邻国也是内陆国)。
街道总体很干净,公园多,适合步行。但灰尘大,偶尔擤出的鼻涕甚至是黑灰色。
2.3C店里没有苹果,有OV华为和三星。用淘宝比了下价,价格普遍翻倍。
3.当地人酷爱俄式摇滚(听起来有点黑帮有点重金属),大清早司机都会放,就连儿童乐园和火车卧铺大晚上的bgm都是俄式摇滚,很迷。
4.乌兹别克族跟维吾尔族应该有些亲缘关系,比如“谢谢”都是rehma。衣着(妇女喜欢带头巾)、饮食(切糕、烤包子、手抓饭甚至拉条子)、装饰(小花帽)甚至习俗(镶金牙)更类似。我给同车厢乌兹大叔看喀什照片,他也觉得像在乌兹别克。
5.街上十辆车,九辆是雪弗兰且很旧,每次发动或者转弯(刺耳的轮胎擦地声)都非常费劲。车窗很多还是靠手摇,且烈日炎炎下基本都不开空调……
之所以雪弗兰遍地,因为只有雪弗兰在乌兹别克本地有工厂,不用进口关税,一辆车1.5-3万美金(当地平均工资400美金/月)。不过近几年比亚迪进去了,但路上见的很少,比亚迪汉卖5万美金。
6.物价便宜,市区打车很难超过20块人民币。贵点的馆子人均100,普通便饭人均20-30,比如手抓饭,饭比新疆硬。
7.最后一天在塔什干大巴扎买纪念品,看店的是12岁戴穆斯林头巾的小女孩。跟我讲了半天乌式英语我没听懂,最后谷歌翻译发现她问的是:“批发商的苏格兰威士忌卖完了,你家有吗?”
8.Zara的T恤大部分来自孟加拉、土耳其、印度,少部分来自葡萄牙。
9.火车上遇到住在肯尼亚的印度小哥,说祖上被英帝国拉去肯尼亚修铁路,就留了下来。英帝国的幽灵无处不在。
10.中亚民族问题一瞥:布哈拉与撒马尔罕居住着大量塔吉克人,布哈拉近郊甚至埋着“塔吉克民族之父”。撒马尔罕本身又是塔吉克人建的城市,因此塔吉克斯坦总想把撒马尔罕弄回来——即便与撒马尔罕完全不接壤。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