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0 为什么我们总是在竞争?

EP10 为什么我们总是在竞争?

00:00
56:06

这几天迎来了高考,首先祝愿我们的考生旗开得胜!

相信大家一定对高考的那段日子难以忘怀吧,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高考小故事哦~

虽然在今天,高考已经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了。但是竞争却依然无处不在:

为什么竞赛和课外兴趣班充斥着年幼孩子们的生活?

为什么再忙碌的家庭也愿意为此投入大量的时间?

不断刷题、上补习班真的能培养孩子的核心竞争力,为孩子带来更好的未来吗?

大咖进馆说,读者尽管听。我们的讲座即将开始,各位读者,请入座。


【�谁进馆说】

罗小茗:上海大学文化研究系主任、中国当代文化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城市文化研究、日常生活研究、课程改革、科幻文学。

吴晨:《经济学人·商论》执行总编辑,《经济观察报》观察家专栏作者。

张可:上海社科院助理研究员,社会学博士。


【⏰进馆说啥】

03:54 什么是童年竞争资本?

10:25 在美国,“激娃”现象为何产生?

13:13 中产阶级才是“激娃”背后的推手?

22:17 “激娃”是经历了经济迅速上升期的家长们总结出来的一套成功学

29:18 西方无处不在的竞争:我家庭院的花都得比你家的好看才行

37:42 如何为孩子创造一个适应未来的能力:最重要的是问问题的能力、质疑的能力

42:17 “考上大学就好了”只是一个谎言

49:34【读者提问】素质教育和“激娃”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51:44【读者提问】作为家长,既希望孩子快乐,又担心竞争激烈,我该怎么办?

【�进馆看啥】

《一激到底:在竞争环境中抚养孩子》(索书号:G782/5062)

内容简介:美国社会学家、教育研究学者希拉里·弗里德曼以国际象棋、舞蹈和足球三个活动为例,综合了来自田野观察、成人访谈和儿童访谈三个方面的数据,对将近100个家庭进行了全面的社会学调查。《一激到底》不仅梳理了儿童竞争性课外活动的历史发展,分析了父母让孩子报名兴趣班、参加竞争性活动的动机和目的,也揭示了童年竞争文化背后的一套复杂精妙的产业结构。


【�进馆说明】

《后翼弃兵》:由斯科特·弗兰克执导,改编自沃尔特·特维斯于1983年创作的同名小说,讲述了年轻的国际象棋奇才贝丝·哈蒙从孤儿院逐渐登上国际舞台的故事。

碌碌有为》:作者为王笛,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澳门大学讲席教授。本书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人、日常和文化”聚焦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与文化。下卷“家、群体和法律”则讲述家族、群体和法律。


【馆在哪里】

东馆:上海市浦东新区迎春路300号/合欢路300号

淮海路馆:上海市徐汇区淮海中路1555号


【联系馆员】

微信公众号:上海图书馆

微博:上海图书馆

小红书:上海图书馆

抖音:上海图书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