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综合治理该如何进行?百余名“交通人”开展大讨论

交通综合治理该如何进行?百余名“交通人”开展大讨论

00:00
08:47

城市交通综合治理该如何进行?有哪些共同的困难和阻碍?如何交流借鉴成功经验?这两天,来自京津冀等地区的130余名“交通人”正在北京参加为期一周的培训和讨论,大家在交流中发现共性问题,探索个性化解决方案。

记者从北京市交通委获悉,目前,北京交通治理正从单纯“缓堵治堵”到“综合施策”转变。下一步,北京市将加强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互补融合,引导形成“鱼骨状”交通结构;优化地铁、公交站点周边的自行车停放设施;针对信号灯系统也将进行智能化改造和联网,实现信号灯的智能调控。

讨论中发现共性问题,期待探索个性化解决办法

交通综合治理是极其复杂的问题,往往还涉及政府其他职能部门的工作范畴,需要各部门间形成合力。为了提升北京全市交通综合治理能力,本周,北京市在北京交通大学举办交通综合治理专题研讨班,北京各区交通部门、市级委办局职能处室、河北省和天津市及北京市对口支援合作单位交通部门等130余名“交通人”参加了培训。

研讨班上既有在线学习也有专题讲座,还设置了现场教学和分组研讨,昨天晚上,参加研讨班的交通综合治理领域的工作人员分成七组,结合各自工作内容展开讨论。记者注意到,公交港湾规划、非机动车出行环境改善、机动车停车位设置等都是大家关心的重点。北京某区的交通综合治理领域工作人员坦言,“通过交流后我们发现,有一些问题确实存在共性,那就说明这值得更深入研究应对之策,甚至需要在政策上进行突破。”

北京市发改委基础设施处关达参与讨论后认为,下一步还是要跟交通部门配合好,继续加快推进“十四五”时期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做好相关的审批、政策和资金的保障。“比如像是轨道交通R4线一期北段和19号线二期线路的规划方案已经公示,我们将与相关部门配合好,加快推动项目的前期工作尽早启动实施,早日为市民提供便捷的轨道交通服务。”

北京市交通委交通综合治理处处长董路加昨天晚上也参加了讨论,对于这样的交流新模式,他十分期待,希望各领域、各部门的工作人员能“碰撞”出交通综合治理的新思路、好办法,同时,他也希望一些经过检验的交通综治措施能得到更多实践,并针对共性问题探索个性化的解决办法。“比如在‘学医景商’领域的交通治理中,我们计划推出相关工作指南和技术导则,以促进学校周边交通秩序的改善,更鼓励一校一策、一院一策,集合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董路加说。

交通治理正从单纯“缓堵治堵”到“综合施策”转变

董路加表示,希望通过形式灵活多样的培训和讨论,拓展思路、凝聚共识、提升能力。其实,这样的研讨班不光是一次各区、各领域间的交流活动,也反映着北京的交通治理正从单纯“缓堵治堵”到“综合施策”的转变。

近年来,北京市交通治理在不断进步中实现了理念与目标的根本转变,从原先的“车本治理”转向“人本治理”,策略上从单项缓堵拓展为综合管理,优化并控制交通供给需求,标本兼治与共担共治机制并行。2023年,确立了构建便捷绿色的综合交通体系目标,执行了包含26个领域、总计200项任务的年度治理计划,一些领域已经取得了实质成效。

北京市交通委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北京市公共交通与轨道交通正融合加速,86%的换乘点实现了50米内换乘;创新推出了包括通学、通医、通游在内的定制公交服务,有效覆盖了111条通医线路、21条通游线路,以及通过270条通学线路服务了8个区的105所学校;针对72所学校、73所医院、28个景区及23个商业区周边进行了交通综合改善,形成了首都特有的综合治理模式。

加快推进自行车与轨道公交融合,优化站点周边停车设施

对于下一阶段北京交通综合治理的一些工作内容,董路加也进行了盘点,他认为要坚持以便捷、顺畅、绿色、智慧、安全为目标,把发展轨道交通作为解决大城市病的有效途径,引导土地要素向轨道交通站点及沿线集聚发展,提升轨道交通车站与周边用地连通水平,加强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互补融合,引导形成“鱼骨状”交通结构,加快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交为支撑、多种出行方式为补充,结构合理、衔接顺畅、便捷有序的综合交通体系。

“当下,一些细节上的优化将逐步落实,进一步增加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引导市民自觉选择公共交通出行。”董路加说,目前个别轨道交通站点的出入口由于不同的原因无法正常开启使用,导致市民出行不便,这些交通部门将着力推动解决。此外,地铁站出入口与周边建筑物的连通性也将得到增加,例如地铁16号线西北旺站与万象汇商场将实现连接,大兴线新宫站与丰台大悦春风里商场将实现连接,这样可以让乘客不出地铁站直接进商场,使得乘坐地铁的出行体验更好。

智慧信号灯控制系统也将逐步成为提升交通效率的关键措施,董路加透露,北京全市范围内的红绿灯系统下一步都将进行智能化改造和联网,实现信号灯的智能调控,最终实现根据实时车流、人流量自动调整信号灯时长,减少等待时间,提高通行效率。未来,该系统将与自动驾驶车辆的路侧感知设备相配合,实现车路协同。

未来,地铁、公交、自行车间的互补出行模式将进一步增强,加快推进自行车与轨道公交融合,优化轨道、公交站点周边非机动车停放设施布局和停车秩序;在轨道与公交的“两网融合”上,将提升公交与轨道交通接驳的便捷性;在非机动车停放管理方面,将主要围绕地铁站点周边开展工作,探索更丰富的应对之策,通过一批示范项目进行试点,包括挖掘周边停车空间资源,增设硬件设施,加强人员管理,并考虑引入立体停车、共享单车远端停放诱导等创新解决方案。

在乱点治理方面,交通部门将继续深化桥下空间管理,强化非机动车停放秩序,特别是在轨道及公交枢纽附近,并加强对快递、外卖电动车及摩托车的秩序管控,扩展违停执法范围,促进交通事故快速处理,确保首都交通的高效、安全与秩序。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