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骑:东汉军事力量的新面孔| 中国古代军事史

突骑:东汉军事力量的新面孔| 中国古代军事史

00:00
11:06

在跟十二年的时候,我们注意到在当时这些乌桓,这些鲜卑人组成的骑兵力量有一些特别的对他们的称呼什么称呼呢?当时有相当多的乌桓人生活的上古郡会,上古太守耿况、渔阳太守彭宠各遣其将吴汉寇恂等将突骑来助击。他们在当地发动的骑兵有一个特别的名称,叫做突骑,突然的突,骑兵突骑。显然这个词和我们之前的所有课程中讲过的骑兵,我们把它叫骑射,骑马射箭的这个词是有区别的。什么叫突骑呢?叫做能冲突军阵。这就引发了我们的一个小的注意。

我们有一个常识,这个常识是骑马射箭的人要和敌人的军阵保持一定的距离,挨得太近了,对方的步兵的刀就能砍到骑马的人了,要拉开距离,不能去冲击敌人的阵型。

但是如果有一种骑兵叫做冲突军阵,能够冲杀到敌人的阵营里面,那就唯一可能是他们并不是拿弓箭的,并不是拿弓进行射箭的骑兵,他们是持别的兵器进行作战的骑兵,这个叫突骑。

而且在东汉的时候,这种能够冲突军阵的骑兵被视作天下精兵。

汉光武帝说,吴文突骑天下精兵,今乃见其战,乐可言?他听说突骑是全天下战斗力最强悍的军队。当时吴汉也说,上古郡于阳这个地方出现的突骑,天下所闻也也都是大家心目中战斗力最强的一种骑兵军事力量。这种突骑长成什么样子,我们再来看,还要强调这个概念啊,和骑射不一样。

在汉和帝的时候,窦宪北击匈奴,然后他的弟弟窦景开始调兵去延边的朱骏去发动军队。他的发动要发突骑,即善骑射。有才力者,渔阳、雁门、上古三郡各潜力将送一景地。

我们换句简单的话来说,当时他去延边征调军队,征调了三种不同性质的才能的人。第一种叫做突骑,第二种叫善骑射,第三种叫有财力。那么就是说要么你就是突骑,那么你就是擅长于骑马射箭,要么你就是有一把的力气,能够拉得动弓或者拉得动努。他们的语境中将突骑和骑射两种军事力量,两种骑马的人分开的时候,我们就一定要想这种突骑究竟长什么样子,他们究竟有什么样的一个程度的不同?我们大概知道,如果不骑马射箭,那么骑在马上就需要用长兵器了。

刚好我们在东汉的一些记载中也读到后汉书马武传记载,当时马武选旌旗为后稷,为自己的后方的保卫,他自己身背甲,持戟奋击,杀数千人。也就是说,在东汉,曾经有人在马背上不射箭,穿着铠甲,拿着一种长兵器,叫做戟来进行作战。

在东汉以来,我们发现这个突骑这个词和幽州啊,这虞阳啊、上古啊这些乌桓人。经常生活在的地方,他们是合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如果一旦突骑,突骑这个词经常就是幽州突骑或者是乌桓突骑。比如说光武帝发幽州兵叫做持节北发十郡突骑,边境上的有一种军事力量叫做突骑,而且十郡往往都是乌桓人或者是鲜卑人。在建武三年、公元二十七年,武汉选四部精兵黄头乌合等及乌桓突骑三千人。在东汉光和中凉州贼戟发幽州突骑三千人。

这些史料引来引去就想说明一点,鲜卑人这个时候,乌桓人这个时候,这一种民族他们产生了一种或者他们特别擅长一种跟过去的匈奴人的战争方式不一样的骑马作战的方式。这种作战方式我们可以推测,他应该不是骑马射箭,而是在马背上用长兵器。抵近敌人的军队,冲击敌方,发挥马匹的冲击力来进行作战。这种军事力量在当时是被称作突骑的。

我们还有甚至比东汉更早的材料能够证明这一点。当颜师古在住突骑的时候,他就说连祥瑞可用冲突敌人也。这个突骑在当年晁错对西汉皇帝的建议中就提到,那叫轻车突骑,则匈奴之众亦扰乱也。我们发现抵近冲击对方的这种骑兵,是与同样发挥冲击能力的车兵放到一块来说的。

在之前我们讲战车的时候说过,战车有一个功能,就是冲到敌人的军阵中,扰乱敌人的军政。这个时候突骑和战车搁到一块来说,那么突骑,和当年战车的功能恐怕是一样的。

现在我们就要用考古的材料和图片向大家说明,从西汉到东汉突骑究竟长什么样子?在汉景帝杨陵的旁边有杨家湾汉墓,这个杨家湾汉墓可能是景帝的陪葬陵。在杨家湾汉墓中我们发现了汉代的兵马俑,整整齐齐的排列着好多骑马的人。这些骑马的人一个个整齐的排列着,显示出汉代的骑兵军阵的一个整体的模样。

但是考古学家在杨家湾汉墓的骑马的人的身上发现,实际上当时骑马是有两种人的,这两种人他们有一个特点,我们知道凡是骑比较小的马的人,他一定是骑马射箭的人,为什么呢?

因为这些人的身子上的背后放了一个小盒子,这个小盒子是箭斧,把箭一根根射出去的,箭插在自己的背上背后的小盒子里面,射的时候从后面取出一支箭来进行射。

可是另外一种骑大马的人身上不背这个小盒子,没有背着可以放剑的工具,那他们就一定不拿剑。而且我们发现他们的手心向上,手握成一圈向上,这就意味他们的手曾经握持着某一种长兵器,因为只有持长兵器的时候,我们手需要这样握着放在自己的腰间。专门研究中国冷兵器史的考古学家杨红将杨家湾汉墓所发现的这种不拿弓箭而持长兵器作战的骑马的战士进行了复原。大概能够让我们感受一种拿长兵器作战的汉代战士的一种形象。我们注意到一个细节,那就是这样的一位战士,他在骑在马背上所持的长兵器是戟,这在我们之前的课中已经跟大家强调过戟的作用。他前面有一个刺杀部位,然后横出一根长枝,刺过去还可以勾杀回来。显然最早跳到马背上持长兵器的汉代的街骑士,直接把战车上所使用的兵器和当步兵所使用的兵器拿在手上,接下来再跳在马背上作战。

我们有一个假设,我们有一个推测,这种武器可能不完全适合在马背上作战。如果哪一天我们发现这种武器的样子发生了变化,开始慢慢的为了适应在马背上作战而发生变化。那么我们相信这种骑马持长兵器冲击敌人军阵的骑兵就会成熟起来。这个道理能够讲得通。本来呢这种武器不是专业的作战,可是有一天这个兵器突然发生了变化,为了适应某种功能专业起起来,在背后持这种兵器的兵种也就专业起来了也成熟起来了。

我们在战中还可以找到大量的作战。在今天我们发现现在这种大的的作战。墓葬中的画像石中有一类图叫做胡汉交战图或者胡汉战争图。这种胡汉交战图基本上会有这样的一个主题,它经常会表现胡人和汉人骑马,或者在步兵相互之间格斗,相互之间击杀。我们能够看到骑在马背上带这种皮鞭的汉军的士兵与骑在马背上带这种尖帽子的胡人的士兵相向互相冲杀进行作战。而在骑马作战的时候,我们注意到除了骑马射箭的人之外,还有一种汉代的战士是骑马持长兵器作战的。画面中,后方骑马持长兵器的这一位突骑,正在用长兵器刺杀前方的匈奴的士兵,将他刺落马下。而整个战斗的画面是发生在汉军追击匈奴的时候的一个画面,我们一定要保持一种谨慎。

如果双方不是追击,而是面对面的冲过来,有人敢拿长兵器去扎刺对方吗?我们先保留这样的一个疑问,因为我们确实在所有的骑马持长兵器作战的汉代的这种画面中,发现的都是在追击。比如,右侧的汉代的这种战士有一个在骑马射箭射向前方,后面的一位持长兵器也在追击前方的匈奴人,并且刚好正在准备把他刺落马下。画面中有一条波浪线,这条波浪线的后方隐藏着好多码头,这可能是匈奴人隐在山间山背后的伏兵,而且还有匈奴的人向他们的首领正在汇报战场上的情况,一个非常有趣的战场上的画面。可是即便是这样,我们也再次发现,持长兵器作战的这些人在画面中是在追击中对方进行打击的,他们有没有能力在正面交战的时候冲过去相撞,拿长兵器作战?这个问题到后来非常非常的重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小艺输入法皮肤是吗

    去看看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