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张其成。我在喜马拉雅讲《黄帝内经》的时候,用了十一讲才讲完第一篇《上古天真论》。这一篇的主题就是“天真”。黄帝向岐伯发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人怎么才能活过一百岁?岐伯回答要想活过百岁,就要坚持一条总原则、四大方法、三大要素。一条总原则就是养生之道,八个字:“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就是效法阴阳变化规律,与数术相和谐。说到底就是老子说的“道法自然”。什么是“天真”?天真有两个意思,一是像婴儿那样的天然率真的状态,没有任何做作和虚伪,心地单纯,性情真诚,保持天然性质或本来面目。二是先天的真气。真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物质能量,是先天本原之气,也称为元气,又指一身之气,它在人体不同部位可以发挥不同的作用。其实无论是保持天真状态还是守住先天真气也就是“道法自然”。一个人要想身体健康,要想快乐,要想长寿,最重要的就是要“道法自然”。“道法自然”出自《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上一讲我已经讲了二十五章的前半部分,前半部分讲了三个问题:“道”的特性、“道”的作用、“道”的规律。“道”的特性是“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独自确立而不可改变,周期运行而不会停止;“道”的作用是“可以为天下母”,“道”是产生天下万物的母亲,“道”“先天地生”,在天地之前就已经出生,说明是“道”生出了天地,而不是天地生出了“道”。“道”的规律是“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万事万物广大并且运动变化逐渐流逝,流逝到遥远地方,最终又会返回到原点。
今天我来讲讲后一部分:“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先看“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字面意思比较好理解,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中有四大,人是其中之一。老子的“四大”就是道、天、地、人。可是郭店楚简本和马王堆帛书本写的是:“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国中有四大焉,而王居其一焉。”“四大”是道、天、地、王。可见能称为“大”的是“王”而不是普通的“人”。所以“王”后来就被称作“大王”。当然在这“四大”中王是最小的,所以说“王居其一焉”,大王只是其中之一。这是老子对统治者的一种告诫,告诫统治者不要目空一切、不要霸凌天下,在你头上还有地、还有天、还有道。在老子看来“四大”中人是最渺小的。这一点道家和儒家是不同的,在儒家看来人是最大的,要做“大人”。我在喜马拉雅讲《易传》时专门讲了孔子对“大人”的解释:“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孟子说:人要成为保持赤子之心、良知良能、浩然之气的大人——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老子这里提的“四大”和佛家提的“四大”是不同的。我们都知道佛教说“四大皆空”,这个“四大”指的是地、水、火、风。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提出四种体液学说。可以把佛家“四大”和希波克拉底的四体液看成是“四行”,而我们中国讲五行——木火土金水。五行和四行的区别在哪里呢?在思维方式。五行的思维偏重整体关系偏重中道,土居中位,把处在四个方位的水火木金给统一起来,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形成一种相生相克的关系。而四行的思维偏向于分析不重视中道,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就提出“矛盾律”“排中律”。
再回到老子的“四大”,当然不是分类学的四行,其实在“四大”之后还有一个“自然”。
最后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郭店楚简本和马王堆帛书本都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字面意思是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在《老子》这里,人是最最渺小的,其次渺小的就是地,比地稍微大一点的是天,比天大的是道,最后是自然。按照从小到大的次序就是人、地、天、道。所以老子从人说起,人要效仿大地,向大地学习,按照大地的规律来办事;大地要效法天,向天学习,按照天的规律来运转;天要效法道,向道学习,按照道的规律来运行。最后是“道法自然”,是不是自然比道还要大,比道还要高?所以道要效法自然向自然学习呢?其实不是这个意思,道本来是最大的了,这里怎么又出来一个比“道”更大的“自然”?其实这里的自然不是指大自然、自然界,而是指本然,自然而然,本来的状态,本真、本性、本质,“道法自然”就是道取法本然,道就是自然、本然。河上公说得好:“道性自然,无所法也。”道的本性就是自然,没有办法效法。王弼也说:“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于自然无所违也。”所谓道法自然就是顺应自然变化,如果是方的就随它而方,如果是圆的就随它而圆,不能违背自然本性。什么是“自然”?王弼认为“自然者,无称之言,穷极之辞也。”自然就是虚无就是穷极。
“道法自然”道就是本来的状态,永远保持自己的本性。那么人的本性应该是什么?很简单,就是本来那种清静、淳朴、简单的状态。本性究竟是善还是恶?孟子认为是善的。孟子说人的本性是善的,荀子说人的本性是恶的。老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还是恶?老子认为是无。王阳明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王阳明认为心本体就是无善无恶的,那为什么我们现在看到有善有恶?那是意之动了。你的心意、意念一动,就有善有恶了。有的人做善事,有的人做恶事。那是意念发挥作用了。我们能知道什么是善,也知道什么是恶,那是因为我们有良知。知道善恶之后就要“为善去恶”,就是众善奉行,诸恶莫作,这就叫“格物”。道、本心、自然是一回事,都是无善无恶,无贫无富的,是本来清静的那种原始状态。因此,“道法自然”,实际上是说明道是最伟大的,是最高的,没有什么东西超越它的了,所以道效法的只能是自己。
前面讲了“道”是天地万物的总源头、总规律,这里讲“道”是自然而然,是天地万物的总本质、总依据。“自然”不是人为的,它是一种本然——本来样子,是“天真”,是宇宙生命本源最天真无邪的存在,而“天真”正是“道”在生命规律中的体现。顺应自然、顺应天性,回归天真,回归大道,万事万物就能够生生不息。
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才能做到“道法自然”呢?请听下一讲。
众善奉行,诸恶莫作。
顺天成孕,生生不息;随性而为,物我同春!
36集以后怎么没有了
“道法自然”就是要顺应自然的变化,不能违背自然的本性。“道”是取法于本然的,“道”就是自然、本然,“道”的本性就是自然。人是“道”的一部分,人的本性就是本来那种亲近、淳朴、简单的状态。人要效法道就要回归本性,这才是效法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