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强大,从治愈自己开始

一个人的强大,从治愈自己开始

00:00
09:15
一个人的强大,从治愈自己开始
《礼记·大学》中写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一个人真正的强大始于内心的平和与自我修养。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遭遇身体的疲惫和心灵的创伤。
但是,真正的强大,不是从不跌倒,而是在每次跌倒后,都能寻到自我治愈的方式。

运动,治愈自己的身体
《诸病源候论》中说:“运动骨血,则气强。”
个人的容貌、体质是与生俱来的,但健康的身体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获得。
世上治愈身体的最好方式,就是坚持运动。
自古以来,我们的先辈就已经深刻理解了运动与健康之间的联系。
在远古的黄帝时代,人们就通过参与摔跤、剑术、射箭、足球和捶丸等体育活动来锻炼体魄,增强体质。
到了近现代,对运动的重视依旧不减。
曾国藩自幼体弱多病,随着年龄的增长,情况并没有得到改善。
经过十年寒窗苦读,身体更是严重受损。
在他进入官场后,由于公务繁重,压力巨大,身体每况愈下。
在一次处理紧急公务时,突然晕倒,被诊断出患有严重的疾病。
30多岁时,他经历了三次大病,其中两次生命垂危。
即使病愈,他也常感到耳鸣和疲劳。
在大夫的建议下,他尝试各种方法来增强体质,然而,药物和静养并没有带来太大的改善。
直到有一天,看到了士兵们在操练,他们强健的体魄的动作深深吸引了他。
曾国藩想,或许运动才是治愈他身体的最好方法,便在日记中写道:“行步常勤,筋骨常动。”
他开始尝试跟随士兵们一起操练。
他坚持每天早起,和士兵们一起跑步、练剑、打,身体逐渐强壮起来,疾病也慢慢远离了他。
长期下来,即使面对繁重的公务和学习任务,他也能保持精神饱满,从未间断。
年轻的时候,我们常常忽视运动,忙于工作应酬,严重透支健康。
当身体发出警告时,往往选择购买补品和保健品。
但是实际上,运动才是最好的保养身体的方式。
还记得被誉为"中国最美奶奶"的白金芹吗?
她60岁才踏上健身之路,经过十数年的坚持与努力,75岁的她依旧身姿矫健、精神焕发,令人钦佩。
当被问及健身的初衷,她坦言:“我曾失去健康,所以深知健康健康对自己的重要性。”
白金芹奶奶曾与癌症抗争,历经手术与康复,她深刻体会到健康的重要性,认识到运动的必要性。
起初,她在社区里进行快走、跳绳和做广播操;随着对健身的热爱日益增长,她探索了更科学的锻炼方式。
正是这份持之以恒的运动,让白金芹奶奶的身体焕发新生,生活也随之改变,她成为了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正如泰戈尔所说:“静止便是死亡,只有运动才能敲开永生的大门。”
健康是生命之舟的帆,运动则是扬帆的风。
千万不要等到身体出现问题才开始关注运动。
长寿的秘诀藏在运动之中。
当你爱上运动,幸福也会垂青你。


无怨,治愈自己的情绪
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藏着一片情绪的海洋。
有时,这片海洋风平浪静,让我们感到宁静与满足;
有时,它又波涛汹涌,让我们陷入焦虑与不安。
面对情绪的起伏,我们常常寻求治愈之道。
中国有句古话:“心宽一寸,病退一丈。”
无怨,不是对现实的逃避,而是对现实的深刻理解和接受。
苏轼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他曾多次因言获罪,遭受贬谪。
但他却并未因此沉沦或抱怨,而是以一种超然的心态坦然接受。
初到被贬至黄州,他心中难免有些失落和不平。
苏轼独自一人来到江边散步时,时常看到一位老渔夫在捕鱼。
老渔夫虽然生活清贫,但脸上总是挂着满足的微笑。
一天,苏轼禁不住好奇地走上前去,与老渔夫攀谈起来。
老渔夫告诉他,虽然生活艰苦,但他从不抱怨,因为他知道,抱怨无益,只会让自己更加痛苦。
苏轼听后深受启发,他意识到,与其抱怨命运的不公,不如学会接受和适应。
在黄州的几年里,苏轼得到了极大的治愈。
他不再为贬谪而烦恼,而是以一种乐观、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
果然苏轼后来被赦免,得以重返朝廷。
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通过积极的心态和行动来治愈自己,找到生活的意义。
林语堂评价苏轼:“他最大的魅力,是超出环境。哪怕生活给他再多的失意、坎坷,都丝毫不减本色。”
每一个身处低谷,而又能不怨不惧的人,都有自己的“低谷哲学”。
老子在《道德经》中曾告诫过我们:“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以柔和、包容的心态去适应环境,去化解冲突,放下矛盾。
世上没有不平的事,只有不平的心。
当你能以从容姿态,超脱于人世间的名利得失时,就能享受更加和谐宁静的生活。


独处,治愈自己的心灵
《东方快车谋杀案》中有这样一句话:“到了我们这个阶段,已经很清楚自己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喜欢就尽情享受,讨厌就一点不做。”
独处的宁静,胜过喧嚣的虚度。
人生是一场自我探索与成长的旅程,独处的时光,正是自我提升的黄金时段。
陶渊明由于性情高洁,不喜当时官场的尔虞我诈,任职多年,内心常感压抑与痛苦。
后来他终于下定决心挂印归田,远离尘世喧嚣,回到自己的老家。
他开始了与世隔绝的生活,每日与自然为伴,耕作于田间,吟诗于月下。
一日,陶渊明在田间劳作后,疲惫地躺在一棵老柳树下。
他仰望着蓝天白云,听着溪水潺潺,感受着微风拂面,他的心灵仿佛被洗涤,所有的烦恼和忧愁都随风而去。
这一刻方才明白,真正的宁静并不在外界,而在于内心的平和。
他终在独处中找到了治愈的力量。
从那以后,陶渊明更加沉浸于自然,进而修养身心。
他在《饮酒》诗中写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即使身处纷扰的人世,也能保持一颗超然物外的心。
庄子曾言:“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独处,不是孤独,而是一种心灵的净化,灵魂的飞升。
它让我们暂时远离尘世喧嚣,静下心来倾听内心深处的声音。
学会在独处中享受安静,丰富自己,丰盈灵魂。
那些独处的日子,恰恰让你找到最真实的自我。


正如《黄帝内经》所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真正的力量,源自于内心的平和与自我修养。
在运动中,我们学会坚韧与活力;
在无怨中,我们学会宽容与感恩;
在独处中,我们学会深思与自省。
往后余生,做一个能治愈自己的人。
用心中的药解岁月的毒,用生活的甜解人生的苦。
愿你我都能成为一个不仰仗他人,也能过得幸福快乐的人。
同意的点个在看,请您转发分享给身边更多的朋友,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作者:国文 来源:国学生活(ID:gxsh789)
国学生活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