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俨少自叙【五十四】

陆俨少自叙【五十四】

00:00
07:26

盛暑已过,倏又秋凉,我到杭州,其时调动工作事,虽经周折,顾已冲破阻碍,得告如愿。学院配给新建套房两间,与姚耕云对门,共一楼面。我时不在,可得照顾,我感谢院领导为我安排得周密妥当。我每星期一到研究生处,看他们的创作,以及询问学习情况。他们的教室在四楼上面,我有气喘病,中间必须歇息几次,学员们知道情况,所以除去星期一我到教室外,其他时间,他们常到我家。好在同在学校范围之内,极为近便。我为研究生们讲述气韵、南北宗等问题。历来对“气韵生动”,解说不一。我认为首先要把概念搞清楚,即何者为气韵。中国画主张在似与不似之间,所以一幅画包括两个部份:一个是具象部份,即所渭“似”,摄取形象,令观者看懂所描写者为何物;另外一个是抽象部份,即除去具象部份以外,其它一切,都包括在抽象部份的范围之内理。所谓“气韵”是一幅作品完成后的整体效果,气韵包括气息、气质、品格、韵味、韵致、气势等等。以上种种,首先要生动,即要有生气,以及灵动的感觉。中国画应和书法一样,点划要能独立存在,画上一点一划,除了为形象服务之外,要有独立存在的价值。气韵之高下,大部份是通过点划显现出来的。点划用笔必须活,如书法讲求一波三折,以及龙飞风舞、高空坠石、渴骥奔泉等等,简言之,也不外一个活字,都是要达到生动的境界。所以不仅仅其中气势要有动感,即如韵昧、品格、气质等等,也无不要有生命力。有生而后有动,有动而后不呆板,而后有高格调、好韵味。所以不是先有气韵而后生动,而是先生动而后气韵出焉。所以有人认为有了气韵,再论生动与否,这样本末倒置是错误的。实则天下没有不生动的气韵,有了气韵,一定生动;生动的对面是死板,既是死板,那里还有高格调、好韵味?更说不上有气势了。我一向主张画要有动势或流动感,也即要有生气,这样开创了一个面目。即使如以前论画,主张贵有静味。但我们知道静不是死;静和动是内涵和外拓的两个方面,都要有生机,死了也就一切都完了。再有南北宗的问题,历来也是纠缠不清。董其昌倡为是说,有其宗旨,但中间掺杂他个人爱好,以致概念不明确,他自己也不能自圆其说。我认为把画法分为两大派系,有其方便之处。其一披麻画法,表现土山,即董其昌所说之南宗常用之;其一为斧劈画法,表现石山,即董其昌所说之北宗常用之。斧劈用侧锋,勾斫之中有挑的笔意。披麻用中锋,排比而直下,两者方法各异,界限清楚。我们回顾一下中国山水画史,唐代而下,以至北宋而画法大备。其时荆关画法,馀波犹劲,而董巨崛起,有取代之势,及至江贯道已成强弩之末,于是刘、李、马、夏,一统南宋画坛,变披麻画法而为斧劈画法。及其末流,笔过伤韵,于是赵松雪主张复古,即复北宋董巨披麻画法。黄、王,倪,吴是元四大家,其中倪瓒旧说出自荆关,我认为他的皴法,下笔中锋,而落笔是侧锋,但无勾斫上挑的笔意,尤其早年纯学董源,所以还是一家眷属。下至明初,浙派兴起,远绍南宋画法,下及仇、唐,皆用斧劈。即如文、沈,其皴法亦有斧劈上挑之意,但不甚明显,故皆可拦入北宗的范围之内。及其末流,干巴枯瘠,无有余味。于是董其昌倡为南宗之论,实即恢复元代董巨披麻画法,四王恽吴,翕然宗之,即四画僧亦受其影响。一千年来,其间消长过程,大致可见。当今国画中兴,山水画必有高潮之到来,以致超越前人。所以不必斤斤于南北宗之论,而受其限制。土山石山,皆在表现对象范围之内,尽可因对象之不同,以斧劈披麻,加减穿插互用之。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