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艺评论的守正创新之道专题研讨会举行,探讨如何革新提升

北京文艺评论的守正创新之道专题研讨会举行,探讨如何革新提升

00:00
06:39

由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与北京市文艺研究与网络文艺发展中心共同承办的“新时代北京文艺评论的守正创新之道”专题研讨会,6月13日在市文联六层第二会议室举办。本次会议由北京市文联宣传部副主任、北京市文艺研究与网络文艺发展中心副主任柴莹主持,北京市文联副主席、北京评协主席王一川,原北京评协副主席、《北京日报》社高级编辑解玺璋,中国视协理论评论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研究员高小立,北京评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陶庆梅,北京作协副主席、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杨庆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教授李林荣,中国国家话剧院研究员颜榴,北京出版集团十月分公司总编辑、《十月》执行主编季亚娅,中央戏剧学院国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林蔚然,中央美术学院科研处处长、教授于洋等专家,在此次研讨会上,围绕如何进一步深化北京文艺评论的理论深度,适应网络文艺发展趋势拓宽文艺评论的实践维度等诸多议题进行深入研讨。北京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赖洪波出席活动。

研讨会伊始,解玺璋首先对创立于2005年的北京文艺论坛进行了深入的回顾,他认为,北京文艺论坛一直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拥有着很强的影响力,举办十余年来已经形成一个很好的品牌,不仅是文化建设成果的重要展示平台、文化建设经验的重要交流平台。作为一项对于中国文艺评论界有着深远意义的论坛活动,希望未来能够坚持将其更好地举办下去,坚持正确文艺评论方向,推动文艺创作与评论有效互动,为北京乃至全国的文艺评论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杨庆祥认为,要把这个文艺论坛做好,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求全,还是要从下面分论坛的设置上动脑筋,要遵循各个领域最重要的专家还有一线从业者的意见,一个是要重点突出,第二是要有问题导向。杨庆祥认为,北京文艺论坛的举办首先要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有获得感,能够在论坛的众多议题中,聚焦一到两个重要议题真正地去讨论非常重要。另外,他也希望北京文艺评论、北京文艺观察、北京评协、整个文联的系统能够建立一种联动机制,在北京文联统筹的范围之内,充分利用好资源优势,引领全国文艺评论的发展。

李林荣认为,十多年来北京评协、北京文联围绕守正创新,包括文艺在内各个行业总的要求,已经做了好多具体工作了,有组织的文艺评论在北京文联和北京评协积极地推动之下,现在已经是方兴未艾,初具规模了,围绕文学、戏剧、影视,包括网络文艺的讨论已经形成了一个常态化的局面。他表示,“多年前我们提出的一些想法如今已经成为了现实,随着北京评协的公众号,市文联多个新媒体的矩阵不断地推出,已经形成一个常态化的制度。还有一些影视、戏剧各种文艺形式的观摩活动,已经将各个高校里文艺评论联盟当中的老师和同学都组织起来,写出了很多优秀的评论,这些作为近些年积攒下来的成果,应继续拓展并坚持下去。”

陶庆梅认为,北京文艺评论无论是立足北京还是放眼全国,它一定是对全国的文艺现象作出评论的,从最开始的时候就是这么定位的。“不要只在北京的特色上进行评论,一定要放眼全国,要对全国文艺现象作出理论与回应,这也是北京区别于其他城市最大的特点。另外,我们都是北京文艺论坛培养出来的一代评论家,现在也要回馈这个论坛,为论坛作出应有的贡献。”

“我们今天所有要做的事情是在总结以往北京文艺评论经验的基础上来探索创新之道,我们必须要依托过去有的东西,传统、经验继续往前走。”王一川说,正如陶庆梅主席所言,我们要有全国眼光,立足北京,要有全国眼光,瞄准北京的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同时,也要利用好北京评协已有的机制,继续寻求2.0版,充分将北京评协已有的工作机制运用起来,进一步加以调整,革新与提升,最终生成2.0版本,满足各位提出的希望要创新的这样一种愿望,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出北京特有的文艺评论特色与力量。

赖洪波在研讨会上总结发言时表示,对于此次研讨会的举行无论从个人,还是市文联的整体工作上来说,都是非常有启发。“未来我们会更加注重专业素养的提高与培养,并不停地去关注新的话题,并带有一定的引领性,与更多的领域进行交流产生对话。北京是全国文化中心,是文艺创作和文艺评论人才荟萃之地,有着文艺创作和文艺评论的丰厚资源优势,理应发出首都文艺评论的独特声音,而北京文艺评论引领全国所起到的示范作用也并非一句口号,一定要将一些理论话题,重大命题能够组织优秀评论人,将它延伸成一个真正的文化现象。”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