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四川高考作文题目
和而不同,不知不愠
在现代人的一般印象当中,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夫子总是和颜悦色地教导学生们做人的道理。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会误以为孔子是个爱“和稀泥”的老好人。其实不然。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体系之中,人际交往是一门需要终生修习的大学问,而孔子教给世人最核心的人际交往原则是——君子和而不同。
孔子实际的性格是刚直而坦诚的。他在人际交往之中往往率直地表达自己对他人的意见,比如他曾严厉地批评当时被认为是贤相的齐国管仲,批评他大搞贪污的腐败行为。他还不留情面地批评弟子宰我“朽木不可雕也”,也多次批评过弟子子贡未臻君子之境。这些率直的言行为孔子的生活和政治生涯带来了许多困顿,然而他不改其志,勇敢地坚持着自己的态度。
但是,孔子绝不是片面地追求与人交恶。他真正追求的人际交往之道,是在率直表达自我的前提之下和谐地与人相处。坦诚与和谐,这一对看似对立的人生态度,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得到了完美的融合。“和而不同”之“不同”,就是要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真诚地坚持自己的立场,不妥协,不苟且;而“和而不同”之“和”,则是强调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不做无谓的意气相争,进而追求和睦的相处氛围。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秉持“和而不同”的大人君子。比如宋代有两位大政治家,同时也是大文豪,分别是王安石和苏轼。王安石是变法派的代表人物,而苏轼对其推行的新法并不认同。从政治立场上来看,他们是完全对立的,并且他们都非常率直地坚持着自己的政治主张。而在另一个方面,王安石和苏轼两人的私交却非常好。王安石在晚年罢相闲居的时候,以读苏轼的文章为乐。苏轼对王安石也是非常尊重和敬仰。王、苏两人之间的知心相交,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印证了孔子“和而不同”的光辉思想。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像孔子、王安石、苏轼这样的博大胸襟。日常生活中的坦诚交流常常会带来他人的误解,乃至于忌恨。这是我们必须要面临的人际交往阻力。关于这个问题,孔子为我们提出了更高层次的鼓励——“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别人不理解我的坦诚,而我不会为此感到丝毫不快,这才是君子应该具备的品行啊!孔子在自己生活的时代,不为同时代的人普遍理解。但他收获了千百年来无数笃定君子的深切认同,这是跨越时空的真正相遇。他提出的“和而不同”“不知不愠”的深刻思想,也在今天这个广泛交流的大时代给我们带来无尽的启发。
杨昊鸥:中山大学文学博士、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写作教师、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华师附中语文科特聘专家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