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600岁永通桥修缮后正式开放,将重现“长桥映月”

近600岁永通桥修缮后正式开放,将重现“长桥映月”

00:00
06:05

6月6日,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永通桥完成修缮正式开放,将重现“京通石道”“长桥映月”等历史风貌,市民可感受老桥古韵。

下一步,朝阳区将以运河水文化为核,以文物古桥做轴,推动永通桥类博物馆、中医药博物馆、八里桥公园、重兴寺等文化项目落地,打造主题游路线。

古老永通桥升起新帆

在朝阳区与通州区的交界处,缓缓流淌的大运河之上横跨着一座古桥,它便是始建于1446年的永通桥。桥上原状保留着形态各异的石狮,它们伴随古桥走过风风雨雨,也见证着大运河的久远历史。6月6日,伴随着启动活动现场的升帆仪式,永通桥正式向市民开放。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流程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它不仅是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永通桥是横跨京城大运河的一座古桥,当地人也常称之为八里桥,这是因为其地理位置东距通州八里。明代以来,永通桥屡次修葺,与卢沟桥、朝宗桥并称北京地区现存三大古代石桥。

据史料记载,永通桥南北长50米、东西宽16米,有三孔,桥梁中间孔高达8.5米、宽6.7米,曾经漕船经这里可直出直入,因此有“八里桥不落桅”的美誉。

永通桥地处交通要冲,曾是东至山海关、南至天津陆路交通的咽喉。后来,为保护古桥的历史风貌,减少洪水对桥的冲击,在桥南北两端开道引河,各建三洞水泥桥一座,用来泄洪分流,桥间以水泥构成分水泊岸。在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又进行过多次维修加固。2013年,作为大运河沿线文物,永通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7年底,北京市交通委负责在老桥西侧建设新永通桥,朝阳区负责老桥退役后的保护修缮工作。

200平方米原状条石重新利用

在永通桥修缮保护中,一些新发现成为项目的亮点。2022年10月,新京报记者曾在工程现场采访,大运河永通桥修缮项目经理李善求告诉记者,永通桥多年来历经数次修缮,存在桥面条石材质、大小不一的情况,现存条石有约600年历史,共2000多块,工作人员对这些条石一块一块进行测量,并详细、准确地记录其位置,其目的在于在后续施工过程中,将这些条石全部还原到原位,以保持古桥原貌。

为了还原古桥风采,施工人员查阅古籍,咨询专家、学者,最终确定了条石“样本”,以此为模板寻找最符合古桥原貌的条石。

施工人员在勘察中还有重要发现。在进场施工前,施工人员沿着永通桥中线从南到北一共布置了17个梅花状勘察点,用以勘测地基的情况,同时确认原状条石大致位置和保存情况。在此过程中,施工人员在距离主桥南侧大概10多米的位置发现了约200平方米的原状条石。经过探测,一共发现约200平方米的条石,这些条石解决了原状条石缺乏的难题。

此外,针对桥梁本体状况不佳、修复工程复杂等困难,朝阳区文旅局与市文物、水务、交通等部门协作,共同研究制定修复方案,并于2023年完成对永通桥的修缮工程,恢复了古桥历史风貌。

永通桥将打造文旅商综合体

在今天的启动仪式上,永通桥数字焕活计划亮相。该计划通过“长桥映月数字藏品”“数字扫在描还原古桥盛景”“石狮子数字扫描与创新制作”等一系列创新方式,让这座古桥以全新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今后,永通桥将被打造成集文化展览、步行交通、长桥观景、商业市集于一体的文旅商综合体。

据悉,朝阳区将以运河水文化为核,以文物古桥做轴,推动永通桥类博物馆、中医药博物馆、八里桥公园、重兴寺等文化项目落地,形成永通桥主题游径。同时,引入更多特色业态,融入更多文旅消费新场景,包括建立露营研学区、建设集装箱市集、打造长桥映月音乐节等,让游客感受大运河文化,体验朝阳商业魅力,实现“文旅兴商,朝阳永通”的目标。

下一步,朝阳区将推动文商旅体融合发展,搭建文化+旅游、文化+科技的融合新场景。同时,朝阳区还将探索“运河文化+”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传承千年文脉,为市民和游客带来更多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