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明明是1700℃高温烧制的,为何再次加热,就有可能会碎掉呢?

玻璃明明是1700℃高温烧制的,为何再次加热,就有可能会碎掉呢?

00:00
04:52

玻璃作为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和容器材料,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尽管,玻璃在烧制过程中需高达1700℃的高温。可是在此过程中,有一个奇特现象,就是——为什么再次加热,就可能会碎掉呢?

玻璃的基本特性

玻璃是一种非晶态固体,因为当中的分子结构是呈现无序排列,这样就会使玻璃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质。在制造玻璃的过程中,需要将原材料加热至极高的温度,使其熔化成液体状态,然后迅速冷却以形成固体玻璃。

这个过程中,玻璃的分子没有足够的时间来重新排列成有序结构。因此,形成无定形的玻璃结构。这种无序排列的分子结构赋予了玻璃较高的抗拉强度和硬度,但与此同时,也导致其容易碎裂的特性。

因为,这种无序排列的分子结构,使得玻璃内部没有明确的晶格结构来分散压力,一旦受到外部冲击,或者应力过大,就容易导致玻璃的破裂。

热应力引起的碎裂

虽然,玻璃在高温下形成,但它并不是完全不受温度影响的。

当玻璃被再次加热时,特别是快速,且不均匀地加热时,玻璃表面和内部会出现温度梯度,导致不同部位的热膨胀系数不一致。这种温度梯度引起的内部应力叫做热应力。由于玻璃是一个相对脆弱的材料,当热应力超过其承受能力时,就会导致玻璃的破裂。

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景为例,当我们将冰箱中的玻璃容器立即倒入热水中时,就可能导致容器爆裂。这是因为,突然的温度变化造成极端的热应力,迅速使玻璃表面和内部温度不均匀地扩张,而玻璃的不同部位由于热膨胀系数的不同会承受不同程度的应力,最终导致破裂。

热应力引起的碎裂并不仅限于这种极端的温度变化情况,即使在相对温和的再次加热过程中,若温度变化速度较快或者加热不均匀,也会导致热应力的产生,从而增加玻璃破裂的风险。这也是为什么在烤箱中烤玻璃器皿时,建议渐进地加热和冷却,以减少温度梯度和内部应力的影响,降低破裂的可能性。

因此,了解热应力对玻璃的影响,采取适当的预防和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毕竟在使用玻璃制品时,需要避免突然的温度变化,应该均匀加热或冷却,同时应该选择合适的玻璃材料或者是制造工艺,这样也可以减少因热应力而带来的破裂风险。

解决方案和应对措施

针对玻璃再次加热,可能导致碎裂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应对措施来减少热应力的影响,从而提高玻璃制品的使用安全性和耐久性。

措施一:要尽量避免突然的温度变化,特别是在玻璃表面和内部之间的温差较大时。如:前文所述,突然的温度变化会导致热应力的急剧增加,增加玻璃破裂的风险。

因此,在日常使用中,还是需要避免将玻璃制品直接从极端环境中放入另外一个极端环境当中,或者反之。可以采取的方法,包括:慢慢升温或降温,使用温度逐渐变化的介质等,以减缓温度变化的速度,从而减少热应力的影响。

措施二:采取均匀加热的方式,也是减少热应力的重要措施。在加热玻璃制品时,尽量使玻璃各部分的温度变化保持一致,这样就可以避免局部出现过热或过冷的情况。尤其在此过程中,可通过选择适当的加热设备,来调节加热时间或温度,以及使用均匀传热的工具等方法来实现均匀加热,从而减少热应力的产生。

措施三:选择合适的玻璃材料,也是降低碎裂风险的重要因素。某些特殊的玻璃材料具有较高的耐热性和抗热震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热应力的影响。所以在选择玻璃制品时,可以考虑这些特殊材料,或者选择经过特殊制造工艺处理过的玻璃制品,以提高其耐热性和抗热震性,减少碎裂的风险。

当我们了解完以上内容后,相信大部分网友对于玻璃再次加热导致碎裂的现象,也不会感觉太过疑惑。对于这种现象,不过就是由于热应力引起的内部应力超过其承受能力而引起的。只要通过采取合适的措施,还是可有效地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