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
江东犹苦战,回首一颦眉。
《江亭》是一首五言律诗,描写诗人在江边小亭独坐时的感受。前四句从表面上看,诗人坦腹江亭,心情平静,无意与流水相竞,心情闲适,与白云一样舒缓悠闲,但他的心境并非那样悠闲自在;五六句移情入景,其心头的寂寞、众荣独瘁的悲凉,通过嗔怪春物自私表露无遗;末二句直抒胸臆,家国之忧难排难遣。全诗情理兼容,意趣盎然,表面上悠闲恬适,实际则是一片焦灼苦闷,这正是杜甫不同于一般山水诗人的地方。
译文
天气变暖,舒服仰卧在江边的亭子里,吟诵着《野望》这首诗。
江水缓缓流动,我却心情平静无意与世间竞争。云在天上舒缓飘动,和我的意识一样悠闲自在。
春天即将悄悄过去,然而我却悲伤忧愁,万物兴盛,显出万物的自私。
江东依旧在进行艰苦的战争,我每一次回首都因为对国家的忧愁而皱眉。
注释
坦腹:舒身仰卧,坦露胸腹。《晋书·王羲之传》:“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王)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此正佳婿也!’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野望:指作者于上元二年(761)写的一首七言律诗。
寂寂:犹悄悄,谓春将悄然归去。
欣欣:繁盛貌。
“江东”二句:一作“故林归未得,排闷强裁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公元761年(上元二年)。公元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夏天,杜甫逃避战乱,隐居在成都草堂,生活暂时比较平静安定。在悠闲的隐居生活中,还是忘不了国家的安危,陷入忧国忧民的愁绪中。此诗即是一次游临江之亭有感而作。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尤其喜欢“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忧国忧民的杜甫。
AI小助理 回复 @1885996xlky: 您是真棒!亲爱的小耳朵这么熟悉古诗词,让小助理我欣慰万分。我们主播也在一直传承国粹,欸嘿!期待他的下一期诗词解读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