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读书

00:00
04:49
稻盛先生的五种身份
同时,稻盛先生集科学家、企业家、哲学家、宗教家、慈善家这五家于一身,这个事实在哲学上意味深长。
· 科学家
稻盛先生25岁时就发明了“镁橄榄石”这一陶瓷领域内划时代的新材料,作为耐高频、高压、高温的优质绝缘材料,作为集成电路的基板,它为推动电视机、计算机、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和他的团队创造了“又一个新石器时代”,在广泛的领域内都具备尖端的技术。
科学技术方面的发明创造,就是追究“对象事物内部包含的真理”。从这个意义上讲,稻盛先生必须是,而且事实上他也是,一个高度的现实主义者,或者说是一个高度的唯物主义者。
· 企业家
稻盛先生赤手空拳创建了京瓷和KDDI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又以惊人的速度挽救了曾是世界500强之一的日航。另外,曾是他的“盛和塾”塾生的孙正义先生创办的软银集团也成了世界500强之一。而且京瓷创办近55年来、KDDI创办近30年来从未出现过一次亏损。
· 哲学家
企业经营也是一个高度现实的领域。企业经营者必须不断地对面临的经营课题做出正确的判断。不管过去多么辉煌,一旦在重大问题上判断失误,企业很可能瞬间破产。稻盛先生是企业竞争中的常胜将军,稻盛先生信奉科学合理的思考方式,他创建了缜密的会计七原则和精致的阿米巴经营模式,同时他又兼备关爱他人的慈悲之心和不惧任何困难的燃烧的斗魂。从这个意义上讲,用我们的话来说,稻盛先生不仅是“实事求是”的模范,而且是一位“无所畏惧的、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稻盛先生在拼命工作的同时还在拼命思考。凡有触动他、打动他的事情,不管是好是坏,他都不会轻易放过,而会思考这些事情中包含的意义,并从正面将它揭示出来。稻盛先生喜欢深思熟虑,善于从复杂的现象中抓住事物的本质,善于将重要的思想用简明的语言表述出来。他将自己科学实验的经验、企业经营的经验以及人生经验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再反过来指导工作、指导经营和人生,并取得了卓越的成功,发挥了所谓“意识对存在、理论对实践的巨大的反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稻盛先生又堪称是一位精通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大师。
· 宗教家
稻盛先生还是一位宗教家。他在6岁时,曾接受过“隐蔽念佛”的净土宗僧人的教诲,70多年来“感谢”二字随时随地脱口而出。
13岁时患肺结核,在面临死神威胁的时候,他读到了《生命的实相》这本佛教色彩浓厚的书,懂得并相信了“我们内心描绘的事物,会通过现象在我们周围显现”,也就是“境由心造”“相由心生”“善念生善果,恶念结恶果”的因果法则。他将“为社会、为世人做贡献”作为“善念”的最高境界,终身实践。
65岁时,被圆福寺西片担雪长老的人格魅力吸引,同时希望通过禅宗的修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心性,稻盛先生剃度出家,皈依佛门。
稻盛先生相信推动森罗万象生长发展的“宇宙的意志”,相信宇宙的意志就是“利他”,就是“真善美”,这就是一切事物的本源。他相信人生的价值就在于顺应“宇宙的意志”,为社会、为世人做贡献,同时相信顺应“宇宙的意志”事业就能成功,人生就能幸福。
稻盛先生相信人的意识不仅是脑细胞作用的产物,他认为,相对于肉体而言,人还有精神或称灵魂,又称“意识体”。稻盛先生说:“在宇宙的意志之上,加上过去世代造就的人格,再加上现世积累的经验,三者的综合,我称之为意识体。”而所谓死亡,只是肉体的消灭,而“意识体”在某种意义上将得以流传。而人生在世的目的就是净化这个“意识体”,也就是磨炼灵魂,提升心性。
· 慈善家
稻盛先生还是一位慈善家。京瓷公司创立后第一年就盈利,从此开始,稻盛先生就带领全体员工捐钱救济穷人。京瓷公司上市后,稻盛先生又拿出自己绝大部分财产设立稻盛财团,创建“京都奖”(被称为亚洲的诺贝尔奖),从事各种慈善活动。而他个人的生活极其俭朴。
暂且将慈善家搁在一边,科学家、企业家、哲学家、宗教家,这四个家在稻盛先生的身上是如何统一和融合的呢?2013年10月13日在四川成都,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主持人向稻盛先生提出了这个问题。这同时也是我的问题。
稻盛先生回答说:“或许我还没有达到统一、融合的境界。我学习哲学知识,也学了一点宗教教义,作为研究员开展研究,作为技术员开发新技术,作为经营者从事企业经营,所有这些,我想可以集中到一点,我刚才已经讲过,我年轻时,在从事研究的时候,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会告诉我什么呢?如果想要看破现象中包含的真实、真理,那么,不把自己的心放空,自己的心灵不处于纯净的状态,实验中的现象就不肯告诉我真理。以这样的经验为基础,我开始建立自己的哲学。我认为,作为研究员、作为技术员追求真理,同追求哲学的真理、同通过宗教修行追求真理,没有任何区别,都可以收敛到相同的一点。说这些,似乎我很了不起,其实不管在哪个领域,我都没有达至顶点,但是我意识到了,一切事物都可以归结到一点。这是根本性的真理。”
科学实验和企业经营都要求“实事求是”。“实事”是指客观存在的事实或现象,所谓“是”就是事实或现象中包含的真理、真相或叫规律。“求”就是去追求。但能不能“求”到这个“是”,却与追求者的心是否纯粹有关。“心纯见真”──所有科学家、企业家、哲学家乃至高僧大德的成功都可以归结到这一点。这是根本性的真理。
认识事物的主体是人的心,强烈的利己欲望会扭曲人心,那么真相在他的心中也是扭曲的,就是说,他看不见真相,甚至不愿意正视真相。这样的人难以成功,特别是难以持续成功。
稻盛先生谦虚地说:“在哪个领域,我都没有达至顶点。”但是像稻盛先生一样,意识到“心纯才能见真”这一根本性真理,并付诸实践,在科学、经营、哲学和宗教修行几方面,全都成效卓著的人,古今东西能有几位?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