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刘惔以俗人之心度竺法深
竺法深在简文坐,刘尹问:“道人何以游朱门?”①答曰:“君自见其朱门,贫道如游蓬户②。”或云卞令③。
【注释】
①竺法深::竺潜(286—374),或称道潜,字法深,东晋僧人。俗姓王,琅琊郡(治所在今山东省临沂市北)人,出自琅琊王氏,大将军王敦的弟弟。18岁出家,师从富有才解久负盛名的名僧刘元真,既蕴深解,又能善说。因为佛教传自印度,印度古名天竺。故当时僧人以竺为姓,而不同于现世以释为姓,少林寺方丈释永信等等。竺法深慢慢克服了一般士族子弟习见的浮华性格,深刻钻研了般若学的佛学理论,加上相貌堂堂,谈吐风雅,在京城洛阳已小有名声。永嘉初,避乱过江。元明二帝时,深得崇敬,常著屐至殿内,时人称为“方外”之士。后隐居剡山,优游讲席三十余载。晋哀帝时曾奉诏入京,于御筵开讲《正法华经》《大品般若经》等,义理深奥,剖析明白,前来听讲受业者常济济一堂,多达五六百人。东晋孝武帝宁康二年(374)圆寂,年八十九岁。孙绰《道贤论》将之比刘伶,称其“道素渊重,有远大之量”。
简文:东晋简文帝司马昱(320—372),字道万,东晋第八位皇帝(晋元帝司马睿幼子,晋明帝司马绍异母弟,历经元、明、成、康、穆、哀、废帝七朝。初封琅琊王,后徙封会稽王。穆帝即位初,太后临朝,进位抚军大将军,录尚书事,与何充共同辅政。何充死后,总统朝政。废帝即位后,再次徙封琅琊王,又进位丞相、录尚书事。后为大司马桓温拥戴即帝位,但为其所制,“拱默守道而已”。在位不到两年(371—372)便忧愤病卒,年五十三。谥号简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高平陵。据记载简文帝当时还没有登帝位,只是封为会稽王。
刘尹:刘惔(生卒年不详),字真长,沛国相县(今安徽宿州朱仙庄镇)人。汉室后裔,晋明帝女婿。善清谈,尤好老庄,与王羲之相友善,为王导所器重。历任司徒左长史、侍中、丹阳尹等职,故后世称其为“刘尹”。为政清整,交游广泛,有政治远见和识人之明,《名士传》中称其为“永和名士”,《唐会要》尊其为魏晋八君子之一。死于丹阳尹任内,年三十六岁,获赠前将军。名士孙绰为他作诔文,称他“居官无官官之事,处事无事事之心”,时人以之为名言。
朱门:古时候王侯豪门之家的大门漆作红色,以示尊贵,故以朱门指达官贵人之家。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有一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②蓬户:用蓬草编成的门,指简陋的房屋,穷苦人家。
③卞令:卞壸(kǔn,281—328),字望之,济阴冤句(今山东曹州西北)人。永嘉中任著作郎。元帝镇建邺(后改建康,今江苏南京),召为从事中郎,掌选官之职。明帝时领尚书令,与王导等俱受遗诏辅政。俭素廉洁。力劝庾亮勿征苏峻入朝。后苏峻攻建康,卞壸率六军拒击,苦战而死。二子相随赴敌,同时遇难。后追赠侍中、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忠贞”。
【译文】
竺法深做了简文帝的座上客,丹阳尹刘惔问他:“和尚为什么同官宦人家交往?”竺法深回答道:“您自己看见那是官宦人家,我却以为同贫苦人家交往一样。”有人说,不是刘惔发问,而是卞壸(kǔn)。
【读书感悟】
出身名门的竺法深,18岁出家,慢慢克服了一般士族子弟习见的浮华性格,成为一代名僧。晋孝武帝在哀悼法深时说他:“法师理悟虚远,风鉴清贞,弃宰相之荣,袭染衣之素,山居人外,笃勤匪懈。”竺法深已跳出三界外,在他的眼中朱门与蓬户、权贵与平民一切都无差别。刘惔出身世宦家庭,家中贫穷,靠编草鞋为生,后为王导所器重才得以济身名门。刘惔虽然也是一代清谈名士,但与竺法深无论是眼界还是心态都不可同日而语,误解竺法深也就在所难免。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