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云南大学官网消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稀贵金属冶金专家、云南大学教授陈景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6月1日6时20分在昆明逝世,享年89岁。
陈景1935年3月出生于云南大理,196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8月毕业于云南大学有机合成专业,1958年8月至2005年4月在昆明贵金属研究所工作,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兼任云南大学教授,2005年5月起在云南大学工作。
陈景作为我国著名的铂族金属冶金专家,一直致力于稀贵金属的冶金与分离分析。他不仅从原子层次上研究了贵金属分离方法的化学反应原理,总结提出了贵金属配合物的热力学稳定性与动力学惰性间的规律、氧化还原反应规律、难溶配合物溶解度规律、亲核取代反应活性等系列创新观点,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专著《铂族金属冶金化学》,而且带领团队率先在国内利用固相萃取技术富集分离稀贵金属,并建立了系列稀贵金属分离分析新方法,形成了切实服务地方产业的研究成果。
据教育部官网报道,在2008年阳宗海发生砷污染事件后,云南省科技厅曾通过招标网向全球公开招标,寻找治理方法,但由于阳宗海水体量大,而且治理目标是把砷浓度从0.128mg/L降低到0.050mg/L以下,因此,当初参与竞标的50余家单位大多知难而退。当时已74岁高龄的陈景得知这一消息后,主动请缨,带领团队,日夜奋战在阳宗海两年多时间,终于用不到公开招标最高预算经费百分之一的成本将阳宗海的砷浓度降到了0.050mg/L以下。在这两年中,陈景时常亲临现场,实地指挥工作,根据进度调整治理方案等。
在陈景的言传身教下,团队教师不仅在阳宗海砷污染治理过程中,任劳任怨地工作,在平时的教学与人才培养工作中,也认真负责,积极主动,坚持为人师表,深受同学们的好评与爱戴。
陈景曾经说过:“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要树立为国家利益服务的大局意识,除了在自己的专业上进行理论探索外,一定要将成果推广应用到社会经济主战场,使我们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这是国家的需要,人民的需要,这也是我们科技工作者的价值所在。”
除带领团队创造性地提出了利用沉淀吸附法对阳宗海砷污染进行治理,攻克了高原湖泊阳宗海砷污染治理的难题,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外,陈景院士还为云南金宝山低品味铂族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早在1971年,云南大理金宝山就被发现是中国第二大铂族金属矿山,综合潜在价值280亿元,但由于该矿品味很低,开采难度极大。改革开放后,曾有十余家国际投资公司进行过考察,均提不出合理的开发方案。针对这一问题,陈景院士带领团队长期进行科研攻关,突破了“铂族金属矿只能用火法冶炼”的传统观念,研究成功了浮选精矿直接进行氧压酸浸和加压氰化的全湿法新工艺,使该矿的开采具有了盈利条件。
在长期的科研与教学工作中,陈景为培养青年学子呕心沥血,甘为人梯。在他的领导下,团队制定了“依托云南资源、服务地方经济”的科研与社会服务目标,形成了老中青传帮带的良性发展机制,建立了以项目研究培养青年教师的发展模式,制定了系列激励措施。在这些有效的管理办法与措施保证下,团队的教学与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整体实力不断加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