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春节,邓华回乡挨家挨户拜年,儿子问:害死爷爷的那家去不去

50年春节,邓华回乡挨家挨户拜年,儿子问:害死爷爷的那家去不去

00:00
13:28

1950年的春节,在一片鞭炮声中,大家纷纷走出门道喜拜年。

孩童们专门等着这一天,特意穿上新衣服走出门等着领糖吃。

然而和这一片祥和场景不同是,刘姓地主一家反而瑟瑟发抖,尤其是看着看着家中前来拜年的人,他们吓得不知所措。

见此情景,前来拜年的人不断的安慰着地主:“你不要怕,我来只是简单的拜年而已。”

来人究竟是谁?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竟然能让一个地主如此害怕?

时代传承的思想

来人就是开国上将邓华,而地主之所以如此害怕邓华,完全是因为他曾经迫害过邓华一家。

在当时的年代,正是中国最艰难的时刻。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面对数不清的侵略者,无数中国人自年少时就参加了革命。

然而放眼望去,参加革命的人很少有高学历的人。他们大多数都是贫苦人家出身,甚至很多人都没有上过学。

但是邓华不一样,他家里祖祖辈辈都是读书人。

清朝时期,邓华的爷爷在清朝当官。读书人总是想着如何拯救黎明百姓,可当时的清政府腐败无能,也让邓华的爷爷早早就看透了黑暗的官场。

邓华的爷爷眼睁睁的看着世道混乱,却又无能为力,于是只好选择远离官场。

后来邓华爸爸出生,邓华的爷爷几尽全力的培养他。不出所望,邓华爸爸考上了秀才,再一次进入官场。

可是让邓华爸爸失望的是,他看到的清政府和邓华爷爷看到的清政府是一样的,外表金玉,实则内里腐败不堪。百般失望后,邓华的爸爸选择回到家乡当一个教书人。

傲骨铮铮的思想一直影响着他们,邓华在这种环境下长大,自然也会传承。

邓华可是他父亲年近四十才得来的孩子,全家人都十分欢迎这个小生命。他们给予了邓华太多的宠爱,但从来不会溺爱他。

在学习上,邓华稳扎稳打,一路考上大学。

从校园中走出来以后,邓华亲眼看到了如今的社会。以前的他只是听父亲和爷爷说过底层人民的艰辛,然而当亲眼看到后,依旧感到震撼。

半封建半殖民的社会上,无数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而当权者却欺压百姓,鱼肉乡里,弱小者无处申诉。

这一刻,他顿时了解了父亲和爷爷坚持不做官的想法,也了解了爷爷和父亲为国为民的思想。

于是邓华决定,要投身革命,用自己的萤火去点亮颓废的大地。可正因为他的选择,才导致自己家人惨遭迫害。

革命路上的波折

在1927年,邓华正式加入共产党。后来又参加了湘南起义,邓华决定去前线支援。

然而面对邓华的选择,邓华父母万分不舍。在他们眼里,革命代表着牺牲。

可邓华并没有答应,在他的心中,革命就是流血牺牲,才能换取更好的未来。在这种艰难抉择中,还是邓华的妻子赞成,才让邓华有了勇气去前线。

尤其是在“马日事变”以后,由于敌人的迫害,邓华没有办法在长沙待下去,只能想办法藏身。

然而藏头露尾的生活并不是邓华想要的,他认为革命就要不畏惧生死,但在当时的情况下,邓华站在十字路口踌躇不已。

究竟应该怎么选择?究竟走哪条路?

之所以有如此多的分歧路线,是因为当时的革命有很多都是百姓组织起来的队伍。这种队伍一打就容易散,甚至有些人见识到革命的艰苦后,一心想要回家。

邓华看着吵吵嚷嚷的大家,他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寻找部队,又怎么能寻找到一个真正的革命部队。

既然要革命,就要坚持到底。想到这,邓华咬咬牙,选择跟随着大部队急需前进。

他不知道前方的道路有什么,但是他明白,前方的道路必然是光明的。

果然,邓华的选择是正确的。他们大部队一路来到了井冈山,邓华也是第一次见到毛主席。

毛主席看到大部队来临自然也是欣喜万分,于是把邓华所在的部队整合改编。自此以后,邓华成为了真真正正的革命者。

在井冈山这段日子里,邓华经常能看到毛主席。本来邓华对毛主席就十分崇拜,在多次畅谈以后,邓华更加坚定了自己内心的想法。

在邓华眼中,毛主席不是只会纸上谈兵的读书人,反而对国家、对百姓、对革命都有着充分的理解。

在加上毛主席和邓华的口音相同,畅谈之时反而让邓华有种和自己家人聊天的感觉。

就是在这一刻,邓华明白自己的选择是对的,自己选择追随的人也是的对的。

可是就在邓华在井冈山寻找到光明时,自己的家人却陷入黑暗中。

原来自从革命兴起以后,就会有一伙人报复参加革命者,在邓华家中的刘地主就是如此。

刘地主明白邓华参加革命,自己肯定抓不到他,于是选择抓捕邓华的家里人。

当刘地主闯进家门那一刻,邓华的父亲也明白了自己以后的遭遇,但是他并不后悔。他们爷孙看到过清政府的腐败,看到过军阀的残暴,看到过底层百姓的艰辛。

他们自然渴望有人能站出来反抗这个社会,自己的儿子奔着希望所去,身为父亲能做到的就是在后方不让儿子担忧。

好在邓家祖辈都是读书人,纵然家道中落,但还是有不少银钱可以赎人。

只是当这些钱拿出来以后,自此邓华父亲就要贫苦度日了。

然而家中发生的一切,邓华并不知道。他在前线看到了希望,更加渴望社会的稳定。

于是邓华投身战场,他不知道家里如何,但是他知道只有国家稳定了,小家才能稳定。

带着这种想法,邓华在战场上越战越勇。敌人被邓华打的溃不成军,但对邓华又无可奈何。

既然邓华动不了,就从他身边人下手。敌人想到了邓华的父母,此时刘地主自告奋勇的找到邓华父母。

屈于权势,刘地主又一次把邓华父亲送进了监狱。这次和上一次并不同,这一次敌人就是为了磋磨邓华父亲,好出出这口恶气。

两次牢狱之灾已经让年过半百的老人身体垮掉,可敌人并不会放过他。看着眼前的铁窗,虽然一片黑暗却依旧有月光洒进来。

邓华父亲长叹一口气,原本教书的双手如今遍布伤痕,纵然身上伤痕累累,但邓华父亲并没有屈服在敌人的折磨下。

一个铁窗,困住的是两个人。邓华父亲在里面被虐待,邓华母亲在外面焦虑不安。

他们知道邓华父亲在里面必然不会好受,于是想尽办法都要把人赎出来。可前期他们已经花费了不少钱财,这一次为了赎人,真的是倾家荡产。

邓华的哥哥为了父亲的平安,也是想尽办法。明明还是黑发的年纪,却已经两鬓斑白。

但是好在他们的付出得到了回报,邓华的父亲又一次从监狱中走了出来。

可此时邓华父亲的情况并不好,毕竟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又被折磨,身体自然垮了。

为此在出监狱的两三年后,邓华父亲撒手人寰。此时邓华的母亲也坚持不住,追随着邓华父亲一起走了。

短短几年时间,邓华家中就遭遇了多重变故。虽然老一辈去世,但新一辈诞生,薪火相传的使命由新一辈承担起来。

时过境迁的放下

1950年,邓华一身荣誉回家探亲,看到了自己的儿子愧疚万分。

想当初他参加革命自己奋战前线,留下父母妻儿,都是由哥哥照顾。本想着国家安稳在回家探望,但是没想到的是,这世上最难的就是子欲养而亲不待。

再次踏上故土,邓华第一次有了近乡情更怯的想法,但更让他难过的是,自己知道亲人去世的消息。

除了父母以外,邓华的妻子也在1938年因病去世。

对于这个妻子,邓华也是万分愧疚,他们本是青梅竹马,有着深厚的感情。可后来革命的火种燃烧起来,邓华只身前去,留下妻儿。

想当初邓华遭遇迫害的时候,邓华的妻子就鼓励邓华重新站出来。后来儿子出生,邓华在革命和家中犹豫不决。还是邓华妻子亲自劝说邓华,希望他能再去长沙,寻找革命组织。

同时邓华的妻子可不是老封建那种为家为夫的女子,在新思想进入中国以后,邓华的妻子直接响应号召,把头发剪成短发,以自己的行动表示接受新思想。

正因为邓华妻子的豁达,才能让邓华在前线踏心奋战。然而家庭变故并没有让邓华妻子坚持下去,最终积病成疾,一同去往天国的方向。

自此这个家变得支离破碎,就剩下邓华哥哥和邓华的儿子两个人支撑。

新中国成立,终于再一次见到父亲,邓华的孩子喜极而泣。

邻里相亲知道邓华的身份后,也都敲锣打鼓的欢迎,但刘地主他们一家反而瑟瑟发抖。

最让他们赶到恐惧的是,邓华他们一家人居然来给他们拜年。刘地主他们惶恐不已,总觉得下一秒邓华就能亲手了结他们。

其实在给刘地主拜年之前,邓华的儿子就质疑过,毕竟刘地主害的邓华父母双亡,这种恩怨也能消除吗?

邓华听到这话,淡然一笑,“已经是新中国,面对新一辈人就不要再有从前的恩怨。”

结语

来到父母妻子的坟墓面前,邓华潸然泪下,他始终坚持着国家稳定,小家才会安稳。但是万万没想到,国家稳定,小家却消失不见。

但做出选择的时候,邓华就没有后悔过,对他们一家人而言,或许是痛苦的。但是对于千千万万个家庭而言,是幸福的。

正因为有邓华这种英雄人物的奋斗,才能保证千万个家庭的安稳。也正是有着革命先辈的付出,才有如今社会的安稳。大家觉得呢?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