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
莫高石窟,镶嵌敦煌。
文化宝库,中外名扬。
国宝遭窃,神州哀伤。
飞天逐梦,再创辉煌。
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1987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千米,建于十六国时期,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南北长约1600多米, 上下排列五层、高低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形如蜂房鸽舍,壮观异常。相传,前秦建元二年(366年),有一个僧人,名乐尊,他云游至敦煌鸣沙山,忽然看到前方金光闪耀,如现万佛,因此认定此地定为圣地,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用于修行、弘法。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最终形成了巨大的规模,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人们把它称为"东方卢浮宫"。
莫高窟又是古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相结合的艺术宫殿,尤以丰富多彩的壁画著称于世。敦煌壁画容量和内容之丰富,是当今世界上任何宗教石窟、寺院或宫殿都不能媲美的。环顾洞窟的四周和窟顶,到处都画着佛像、飞天、伎乐、仙女等。有佛经故事画、经变画和佛教史迹画,也有神怪画和供养人画像,还有各式各样精美的装饰图案等。
1900年5月26日,中国甘肃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被发现。敦煌莫高窟道士王圆箓在清理积沙时,无意中发现了藏经洞。挖出了公元四至十一世纪的佛教经卷,天文、历法、历史、地理、方志、图经、医书、民俗、名籍、帐册、诗文、辞曲、方言、游记、杂写、习书、社会文书、刺绣、绢画、法器等文物5万余件。成为多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依据和补充参证,其主要部分又是传统文献中不可得见的资料,价值尤为珍贵。所以被视为中国文化史上的四次大发现之一。后经英、法、日、美、俄等国探险家的盗窃掠夺,藏经洞绝大部分文物不幸流散到世界各地,仅剩下少部分留存于国内,造成中国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