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国务院公布《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对2024年和2025年的节能降碳行动进行了部署,指出尽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同时指出,稳妥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范围,逐步推行免费和有偿相结合的碳排放配额分配方式。
此前,因为“十四五”前三年,尤其是2022年和2023年单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降幅有限,引发了人们对无法完成节能降碳预定目标的担忧。同时,面对降碳压力,碳市场扩容也势在必行,怎么扩,扩哪些行业引发关注。
尽最大努力完成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
“十四五”规划要求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和18%。但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1、2022和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这3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分别下降了2.7%、0.1%和0.5%;2021和2022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分别下降了3.8%和0.8%,2023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与上年持平。
测算下来,3年时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比2020年降低8.5%和4.6%。
天津大学马寅初经济学院创院院长、卓越教授,国家能源、环境和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张中祥向新京报零碳研究院表示:“偏离2025年节能减排目标,一方面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用能不断增长的客观需求,同时低成本节能减排机会变得越来越少,节能减排变得越来越困难。”
《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指出:202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2.5%左右、3.9%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源消耗降低3.5%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18.9%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亿吨;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0%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亿吨,尽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
扩大全国碳市场覆盖范围可分三步走
对于扩大全国碳市场的参与行业和主体范围,张中祥建议,扩容顺序宜按照先扩大行业,再扩大参与主体,第三步加入衍生产品,逐步有序推进的步骤进行。
在具体碳排放领域上,张中祥认为,应优先考虑那些碳排放量大、数据容易核查核实、碳配额也容易分配的行业。同时,外部环境也是确定优先顺序的考虑因素,从减少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影响角度,可把欧盟CBAM覆盖的行业作为优先考虑的部门。结合这三点考虑,张中祥指出,“十四五”期间应优先考虑把氧化铝、水泥、钢铁纳入全国碳市场。氧化铝的碳排放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4.5%—5%,水泥约占10%—12%,钢铁约占13%—15%,这三个行业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30%,再加上电力行业约占的45%,这样“十四五”期间全国碳排放总量约75%就纳入全国碳市场。同时,张中祥表示力争在“十五五”结束前全国碳市场覆盖发电、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和国内民用航空等八个高能耗行业。
此外,在如何活跃碳市场方面,张中祥强调,在全国碳交易体系扩容包含了3—4个行业后,考虑引导个人和机构投资者、金融机构入市进行交易,然后逐步增加交易品种,加快产品与服务创新,助力提升市场流动性。
针对全国碳市场与区域碳市场并存的现象,张中祥建议探索两者之间的连通机制,允许全国碳市场与区域碳市场之间进行碳配额交易。从碳排放数据测量、报告和核实方面做得好的区域碳市场进行交易开始,逐渐扩大到满足排放数据要求的其他区域碳市场。也可利用区域碳市场开发更多的碳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在更大范围的全国碳市场平稳实施积累经验。按照上述发展,将形成以全国碳市场为主、有鲜明特点的区域碳市场为辅的中国碳市场。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研究员 白华兵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