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空的书架》配乐 浩瀚编辑

《空空的书架》配乐 浩瀚编辑

00:00
05:24

                             《空空的书架》


                               作者:余秋雨


        从洪堡大学的主楼出来,发现马路斜对面是图书馆,便觉得应该去看看。

  图书馆靠马路的一边,有一个石铺的小广场,我正待越过,却看见有几个行人停步低头在看地下,也就走了过去。地下石块上刻了几行字,是德文,便冒昧地请边上的一位观看者翻译成英文。原来石块上刻的是:一九三三年五月十日,一群受纳粹思想驱使的学生,在这里烧毁了大量作家、哲学家和科学家的著作。

  石块的另一半刻的是:烧书,可能是人们自我毁灭的前兆。——海涅

  就在这块刻石的前面,地面上嵌了一块厚玻璃,低头探望,底下是书库的一角,四壁全是劫烧过后的空书架。我不知道这是当年真实的地下书库,还是后人为纪念那个事件所设计的一个形象作品,但不管是哪一种,看了都让人震撼。心与书架一样空了,随即又被揪紧。反复地从四个方向看仔细了,再移步过来把海涅的那句话重读一遍。一所世界级的学府在自己门前留下如此一景,是一种铭记,一种警示,也是一种坦陈:烧书的是我们自己的学生,一切文化的毁损行为,都有文化的名义和身份,因此匆匆路人啊,不要对这里过于信任!

  这便是大学的良心。

  对于重要的历史,任何掩饰的后果只能是歪曲。灾难是一部历史,对灾难的闻释过程也是一部历史,而后一部历史又很容易制造新的灾难。

  要想避免这种新的灾难,唯一的办法是不作掩饰,就像这儿,哪怕发生在地下书库,也要开一个天窗,让它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裸呈于后代子孙眼前。

  可以想像,一切刚刚考入洪堡大学的各国学生都会来看看学校的图书馆,还没进门就发现了这块铭石,这个窗口。

        他们似懂非懂,注视半晌,然后进入书库,俯仰今天的书架。他们中的部分人也许会由此去研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德国史,即使不去研读,绝大多数人也会对今天社会上一切讨伐文化的行为产生警惕。这些行为未必是烧书,现在连德国境内的“新纳粹”也不再烧书,需要警惕的是那些激烈口号下的毁损,批判面具下的暴力,道德名义下的恐怖,而这些又经常与学生们的青春活力和争斗欲望互依互融。

  因此,这块铭石,这个窗口,可看作是洪堡大学的第一师训,首项校规,不容轻视,无可辩驳,凿石埋地,铭誓对天。就这样,这个学府用一页污浊,换来了万般庄严。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浩瀚留聲

  • 赵刚诵读

    以一页污浊,换万般尊严。配乐如述般娓娓而来,甚好。5分钟读完,也不觉得时间长了。谢谢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