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王那些事儿:从古至今,从神话到人间,龙王如何“操控”天气与人心

龙王那些事儿:从古至今,从神话到人间,龙王如何“操控”天气与人心

00:00
09:12
大家好,我是笑尘,咱们今儿个呀,说一说龙王。那个天黄黄来地黄黄,大海深处住着个海龙王。这四位龙王爷可了不得,东海敖广、南海敖钦、西海敖闰、北海敖顺,那可是手握降雨令牌,管着天下庄稼人的收成,要涝有涝,要旱有旱,全看他们的心情好坏。


话说过去的乡亲们呐,都信奉着这龙王爷能呼风唤雨,刮风下雨全靠这位“气象局长”说了算。一年四季是丰收还是受灾,都得看龙王爷他老人家脸色。所以呀,那时候的老百姓只要天儿一旱,那是铆足了劲给龙王爷唱山歌求雨嘞!


说到这个龙王爷哪来的?那可是咱中华儿女独一份的文化象征,甭管天涯海角,只要是华人,都骄傲地称自己是龙的传人。龙,原本是咱们老祖宗脑洞大开虚构出来的神兽,灵感来源嘛,就是对动物的崇拜。想当初,咱们老祖先还在打猎为生的时代,对动物那是相当痴迷,每个部落都有自己膜拜的小动物偶像,比如牛哥、鹿弟、虎大爷、鹰兄弟啥的,这些都是部落的图腾标志。


然后嘞,按照闻一多老先生的研究,有一群可能喜欢蛇的大佬部落,把其他部落都给收编了,于是乎,他们就搞了个创意大杂烩,把所有部落的动物图案一股脑拼在蛇身上,再加点鳄鱼皮、兽爪子、牛耳朵、兔眼睛,捣鼓出了一个自然界前所未见的猛兽形象,这,大概就是最早的龙的雏形了。


龙,这家伙可不简单,它集各种吉祥动物的特点于一身,还拥有古人敬畏的各种自然现象的动态属性。听说啊,咱祖先在横跨天地的彩虹中,瞧见了巨蛇吸水的震撼场景;又有人讲,在电闪雷鸣的时候,看见金色的蛇影在风雨中狂舞。


再看看《三国演义》里,曹老板跟刘皇叔聊龙的变化,那叫一个生动:“龙能大能小,能显能藏,大起来吞云吐雾,小下去隐迹藏形,既能翱翔宇宙,又能潜伏浪涛之间……”这一番话,充分展现了龙神出鬼没、变化无常的神性,实际上也是风和水的化身。


尽管龙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早早亮相,但咱中国人对龙和龙王的具体形象概念,主要还是从佛教那里引进来的。印度老铁对龙那叫一个崇敬,觉得水中老大非龙莫属,还认为下雨是龙从天上往人间撒水,所以龙都是负责控制天气的神仙。在佛教里,龙位列护法八大金刚第二,仅次于“天”,那实力杠杠的,被誉为“龙王”。佛经里有五龙王、七龙王、八龙王等各种名号,据说住在海底豪华水晶宫,连佛祖都曾经去龙宫传道授业解惑。


本土的道教一看佛教的龙王在中国文化中吃得开,那哪能坐得住,赶紧迎头赶上,把自家原有的龙也包装成了龙王,而且玩出了更多花样,光龙王种类就有数百种,除了四海龙王,还有五方龙王等各种头衔。在道教的世界观里,不仅天上有龙,海里有龙,四方有龙,连38座大山、大小湖泊河流、甚至井里泉水都有龙王镇守。道教还借鉴佛教故事,热衷于召唤龙王求雨的事迹。


随着龙王深受咱中国老百姓的喜爱,全国各地都建起了大大小小的龙王庙,那阵势,就跟城隍庙、土地庙一样遍地开花。每回遇到天气乱套、干旱无雨或者雨水不停的情况,大家伙都会跑到龙王庙里烧香许愿,期盼龙王爷出手稳定水情,保佑五谷丰登。民间还把农历二月初二定为“春龙节”,也就是俗称的“龙抬头”。


各位,你们知道吗?这龙王虽然威风凛凛,神通广大,但也免不了有时候犯迷糊。从前啊,有个村子连续三年大旱,村民们急得团团转,只好带着最甜的大西瓜、最香的猪头肉,还有村里最能唱山歌的翠花姑娘,一起去龙王庙求雨。


龙王爷一看,哟呵,这阵仗够大的,心想:这帮村民对我这么虔诚,不能亏待他们。于是乎,龙王爷一挥手,瓢泼大雨就下来了。结果吧,这场雨一下三天三夜不停歇,村里的田地倒变成了一片汪洋,村民们站在门口看着满眼的水泡子,哭笑不得,心里直嘀咕:“龙王爷,您这是发洪水给我们送海鲜来了吗?”


这时候,村里的老李头急中生智,找来一只大喇叭,朝着龙王庙的方向大声喊:“龙王爷,您悠着点下,我们是要稻米不要鱼虾啊!”这声喊,仿佛戳中了龙王的笑点,雨立刻停了下来,阳光明媚,庄稼得以重新生长,村民们这才松了一口气。


还有一次,有个小村庄闹干旱,村民们决定集体去龙王庙求雨,却发现庙里的龙王爷塑像破破烂烂的,连胡子都快掉光了。有个机灵的小屁孩说:“龙王爷要是照镜子发现自己这模样,估计都不好意思下雨啦!”于是大伙儿齐心协力,给龙王爷重塑金身,打扮得漂漂亮亮。果然,龙王爷一开心,第二天就下了场及时雨。


所以说,这龙王爷虽说是神仙,有时候也需要咱们人间烟火的关怀,你对他好,他才会对你好。现在啊,逢年过节,或者碰到极端天气,大家还是会去龙王庙走一圈,跟龙王爷拉拉家常,求个平安顺利。毕竟,这龙王爷可是咱中华文化中的重要角色,谁不想沾点“龙气”呢,你说是不是?这就跟过年贴福字一样,图个吉利,讨个好彩头嘛!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