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科技赋能特色农产品:汪集鸡汤“煨”出5亿元产值

武汉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科技赋能特色农产品:汪集鸡汤“煨”出5亿元产值

00:00
07:51

5月23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武汉加快‘三个优势转化’”系列新闻发布会-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农业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并答记者问。九派新闻在会上获悉,武汉市第一产业增加值474.38亿元、增长4.2%,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粮食总产量达到18亿斤。武汉乡村休闲旅游年接待人次突破6400万,旅游收入突破166亿元。

武汉加快“三个优势转化”系列新闻发布会。图/九派新闻记者 王晶

会上,武汉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王玉珍介绍,武汉正在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加快推动农创中心和种都建设一体发展,使武汉成为全国种业规模与聚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新聚集2家院士团队,获批7家部级企业重点实验室,4项成果入选中国“三新”成果,新品种推广5500万亩次。同时,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启动建设市级农产品加工园区。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新培育了1家国家级、39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新招引农业科技型企业92家。推进农业数字化,新建16个数字化种养殖基地,建成全省首家智慧农场,数字化作业面积突破230万亩。

2024年,武汉将推进国家农创中心建设,全力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重点是强化“农科创”辐射带动,深化“武汉·中国种都”建设,种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850亿元。科研成果全国辐射推广面积超过7000万亩。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推动北斗导航、无人机、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农业装备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农工贸”优化升级,高质高效建设武汉现代农产品加工园,推动5个区级农产品加工园建设,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3100亿元。深化“农文旅”融合发展,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文化体验、休闲露营等乡村旅游新业态,促进乡村民宿产业提档升级。

【1】副区长现场讲故事:科技赋能助力打造特色农产品

“要想皮肤好,桃胶少不了,一碗桃胶胜过30张面膜……在新洲,桃胶有这样的美誉。”发布会现场,武汉新洲区副区长肖新锋给媒体记者讲述了新洲宋桃桃胶淘出增收“金琥珀”的故事:该区宋桃科技公司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合作,推广“低干、密植、早丰”桃树栽培新模式,辐射带动桃树标准化种植2万余亩。延伸开展“桃胶软化、桃胶清洗、出料、成型工艺装置”等,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4项,成为湖北高新技术企业。“宋桃桃胶”颗颗精选、色选质地均匀,杂质少,形似金琥珀,泡发率高,五年完成网络销售2.1亿元,农民每亩新增收入1500元,成为新洲特色农产品引领乡村振兴发展的示范。

现场,肖新锋还给媒体记者讲述了“楚天第一汤”汪集鸡汤,科技“煨”出5亿元产值的故事:新洲汪集鸡汤传承300多年,是武汉老字号、武汉市非遗技艺传承项目,有“楚天第一汤”美称。但传统的瓦罐鸡汤运输保存难,成为品牌和产品走不远的障碍。后来,新洲区与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合作,建立研发团队,通过原料预处理、配制调料、炒制慢煨、分装、高温杀菌、真空冷却、包装检验、成品入库,实现产品自动化、标准化生产。如今“汪集汤”通达全国,现已形成了土鸡汤、肚片汤、老鸭汤等系列易拉罐产品,产值达5亿元。肖新锋称,去年,占地120亩的汤食文化产业园在汪集农产品加工园区启动建设,到2026年,汪集汤产量可达3000万罐以上,产值可达15亿元。

【2】乡村休闲旅游年接待人次突破6400万,旅游收入突破166亿元

据了解,近年来,武汉持续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累计建成643个美丽乡村示范村湾,形成了33条美丽乡村示范片带。美丽乡村串点成带、拓面提质、形成集群,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乡村休闲旅游年接待人次突破640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66亿元。

武汉蔡甸区副区长郭彩霞介绍,作为武汉市首个省级生态区,蔡甸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因地制宜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花博会“知音花月夜”点燃夜游经济,汉赛跑跑花园卡丁车、野生动物王国飞禽秀等特色项目长居周边游人气口碑榜。蔡甸连续两年文旅发展指数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评价中排名第一序列,旅游人次、综合收入连续三年增幅超过60%。下一步,该区将聚焦嵩阳大道乡村振兴示范带,重点培植一批特色鲜明、文化赋能的优质项目,打造乡村振兴美丽引擎。

江夏区培育赏花露营、电商直播、生态研学等新场景,突出产业融合培育,加快推进环城山水公园、三馆一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鲁湖EOD项目以生态环境为导向,带动生态治理、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等多元发展。

下一步,武汉将新建一批和美乡村,将乡村打造成具有武汉特色的市民休闲、旅游、康养目的地。力争到2026年末,全市和美乡村超过1000个,至少打造15个和美乡村重点街。同时强化产村融合持续发展,大力培育生态旅游、民俗文化、农耕体验等新业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探索形成“国有企业+龙头企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农民”产业发展模式,盘活集体资产,推动村民深度参与,带动群众增收。顺应“现代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发展趋势,结合和美乡村建设,完善农村地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