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佃户干活回家,见女子住在坟庵旁,妻子说:你遇到怪事了

民间故事:佃户干活回家,见女子住在坟庵旁,妻子说:你遇到怪事了

00:00
10:46

宋徽宗年间,京师汴梁城住着一个姓候的都事(正八品)在尚书省任职,掌管文书收发、稽查案牍等,虽位卑但权重。


候都事的府上有一个姓张的小妾叫做张小娘,她容貌出众但是出身贫寒,嫁入官宦家后恪守本分,自己的事从不假手于人。性格温柔,待人和善,因为不争宠不谄媚的个性与正妻柳氏关系亲如姐妹。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张小娘嫁给候都事一年后就有身孕了,只可惜她体弱多病,没生下孩子就暴病而死了。


虽然候都事很宠爱张娘子,可是按老辈规矩:没生下孩子就死了的女子不吉利,是不许葬入候家坟庵,女子的名字也不能迁入祠堂。所以,候家人只能把张小娘只能葬在郊外自家的坟庵旁边,并且叮嘱守冢的僧人悉心照看。


转眼过了两年,在埋葬张小娘的地方旁边住着几户佃户。佃户们都是日升前出门干活,每到傍晚回家的时候,总能在路上碰见一个手里拿着炊饼的女子往回走。


附近住户都很相熟知根知底,却是从未有佃户认识这个女子是谁?有一天,其中一个姓王的佃户又遇见女子,他上前问女子住在什么地方?女子只是弱弱的说了一句,候家坟庵旁,说完话就飞快的离开了,王佃户怎么跑都追不上。


王佃户回到家就把这件事和妻子说了,妻子谢氏闻言吓了一跳。她将女子的容貌描述了一遍给丈夫听,丈夫说正是该女子。


谢氏闻言拍着大腿说道:“你遇到怪事了,她是候都事家死了两年的小妾张小娘啊!”


谢氏是厨娘,前些年在候都事家干过活与张小娘见过几次面。


夫妻二人商量之后决定把这件事告诉给候都事,于是,王佃户天刚亮就去候家报信,正好碰见出门去尚书省当差的候都事。


候都事听了王佃户的话后并没有相信,他只当王佃户编个理由来“打秋风”,因为王佃户租的就是候都事家的地。


候都事赶着去尚书省就打发了几吊铜钱给王佃户,没让王佃户继续说下去,就转身坐上马车离开了,王佃户见罢只好唉声叹气离开。


傍晚时分,候都事从尚书省回家的路上经过一个卖炊饼的摊位。突然看到一个女子,他让车夫停车,从车窗向外看去,只见女子容貌竟然和已经死去两年的张小娘一模一样。


候都事又惊又喜,眼看买炊饼的女子转身走了,他赶紧跳下车去追。可是奇怪的是,两人相距十几步,任凭候都事怎么追就是追不上。




就这样女子在前走,候都事相距十几步在后面追,很快两人就出了城来到郊外。不知不觉候都事来到埋葬张小娘的地方附近,可是一转眼前面的女子突然不见了。


候都事又累又急在原地绕圈找人,就在这个时候迎面走了一个僧人。僧人正好认得,就是候家人雇的守冢僧。


守冢僧见到候都事也是大吃一惊,问道:“都事为何连夜里来此地,难道有什么急事吗?”


于是,候都事把在路上遇到长得像张小娘的女子告诉守冢僧,守冢僧吓了一跳,连忙带着候都事去看张小娘的墓,见四周完好如初没有破坏才松了一口气。


不过很快守冢僧想到什么,踌躇半响对候都事说:“你遇见的女子应该就是张小娘,因为上一辈子你们两人有业力上的纠葛,所以今生红尘事未了,她还没有解脱无法转生,应该把骸骨烧毁才能让她离开。”


回家之后,候都事把妻子柳氏找来将守冢僧的话告诉她,两人商定在清明节前几天的寒食节去候家坟庵为祖先祭祀,随便帮张小娘扫墓。


很快到了那一天,候家人祭拜完祖先,候都事提议去张小娘的墓看看。由于张小娘生前与候家人关系好,大家伙也都同意跟着去。


众人走到墓前,忽然隐隐约约在土堆下听到孩童的哭闹声。于是,候都事让家中小厮拿铁锹挖开土堆查看究竟,很快张小娘的棺椁就被挖出来了,孩童的哭声正是从棺椁里传来。


候家人看到以后很是害怕,这时候柳氏站了出来说道:“张小娘生前和善,想必不会害候家人,尔等快把棺椁打开,看看究竟里面有什么!”


小厮闻言又拿起铁锹拔掉棺钉,很快棺椁内的一幕出现在众人面前。只见张小娘早就化成白骨衣不遮体,可是在她的腿上坐着一个二岁男童身上却被裹着严严实实,他手里拿着吃完一半的炊饼嚎啕大哭。


柳氏看到男童不仅是活生生的,而且长得很像候都事,她那里不晓得这就是张小娘和候都事生的孩子。


候都事看到孩子手中的炊饼心里五味杂陈,他想起王佃户找过自己,说是在路上碰见张小娘买炊饼而归,想必是张小娘怕孩子饿肚子才会每天来回买炊饼。


柳氏接过孩子抱在怀里逗弄,孩子便不在哭泣而是笑出声来,候都事凑上去抚弄孩子粉嫩的小手。


只见孩子突然对着候都事和柳氏喊道:“爹爹,大娘子!”


候都事闻言老泪纵横,他与柳氏成亲十几年都没有子嗣,纳妾后眼看孩子要生张小娘暴病而亡,他这一世本以为与子嗣无缘,没想到竟然以这种方式与这个孩子相见。


当然,候家人没有把孩子当成张小娘的遗腹子,认为孩子是老天对候都事的眷顾,将孩子认在柳氏膝下。于是,将孩子抱回候家好生扶养,教他识文断字,给他取名叫候生。


候生从小对美食感兴趣,整天就爱呆在厨房钻研做菜。




在候生二十岁的时间,金军攻破汴梁城,候家人跟随康王构南下的时候走散。候生无家可归只好从军了,因为他很会做菜就被提拔给康王当厨子。


高宗皇帝定都临安,候生在皇宫内诸司办差,因为做菜好吃就在殿中省尚食局当御厨,给皇宫的贵人做菜。


绍兴三十二年,高宗将皇位禅让给太子,并且移居在德寿宫颐养天年。高宗是康王的时候,候生就一直给他做饭,所以念在有“随龙恩”的功劳就被调去德寿宫“诸閤分”(专门负责皇帝饮食)继续当御厨。


因此,候生可以天天与太上皇见面,成了太上皇最信赖的人。于是,宫里的人就给候生起了一个诨名叫做“鬼太保”。


因为候生的母亲是死后才生下他,他又是被人从棺椁里抱出来的,所以显得很神秘。“太保”在戏文中代指皇帝最信任的人。宫人们给候生取“鬼太保”的诨名,有巴结和嘲讽的意思,毕竟候生得到了两任皇帝的信任,落在旁人眼里难免嫉妒。


相传,候生一直活到孝宗淳熙五年,根据时间计算,候生八十多岁才去世算高寿了。


听到这里,小寒想说:


故事的动人之处在于,张小娘就算死了也在尽一个母亲的责任,


其中有一段情节让我动容,打开张小娘的棺椁以后,“只看到森森白骨衣不遮体,而孩子的身上却被裹着严严实实”,裹在孩子身上的衣服应该是张小娘的。逝者衣不蔽体是很忌讳的,可见张小娘为了孩子可以不顾一切。


另一段情节就是柳氏将孩子抱在怀里,孩子张口就喊爹娘,一个2岁的孩子尚不明事理,他怎么分辨出爹娘呢?我猜想一定是张小娘的魂魄在一旁让孩子喊的。


在古代的时候,死妇产下的孩子遭人嫌弃很多活不下去。张小娘让孩子认正妻柳氏为母,就是为了让孩子能够得到庇佑活下去,至于孩子长大以后会不会认她,张小娘不在乎。


正所谓:女子本弱,为母则刚!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