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院士逝世三周年,大家冒雨前来祭拜:您在天上放心吧,我们会好好吃饭

袁隆平院士逝世三周年,大家冒雨前来祭拜:您在天上放心吧,我们会好好吃饭

00:00
09:05

5月22日,是袁隆平院士逝世三周年的纪念日,上午天色阴沉,雨将下未下。

袁隆平院士的墓前摆满了鲜花。图/九派新闻温艳丽

湖南唐人万寿园的工作人员表示,平时就有不少人来祭拜袁隆平院士,最近来的人更多了。22日上午,前来祭拜的人一度站满陵墓前的空地。花上的卡片落款也来自全国各地,现场肃穆有序。

“袁爷爷,我们想你了。”不能来到现场的网友们,也在网上诉说着自己的思念。大家都有着一个共同的想法:好好吃饭,不浪费粮食。

【1】“时间过得好快呀”

5月22日上午9时许,袁隆平院士的陵墓前已经摆满鲜花和稻穗,还有苹果、菠萝、香蕉等祭品,正中还有一碗颗粒饱满的大米。

今天一早,袁隆平院士的夫人邓则女士,迈着蹒跚的步伐来到陵园祭扫、追思。

和她一样思念袁隆平院士的人们,正从四面八方赶往墓园。

前来纪念袁隆平院士的人络绎不绝。图/九派新闻温艳丽

袁氏宗亲也早早来到陵园祭拜,他们从深圳、香港、湖北、陕西、江西以及长沙周边城市等地赶来,依次献花、鞠躬,寄托哀思。

此外还有无数自发前来悼念的市民,有一位在长沙经营河南烩面的老板,每年都来给袁隆平院士献一束花,感谢他带来丰衣足食的生活。老板热情健谈,笑着说欢迎大家去他店里吃饭,吃饱饭。

上午11时许,阴沉的天空下起了雨,但仍有无数人冒雨前来祭拜。

陆陆续续前来的人中,夹杂着不少外卖小哥的身影。下单的人有事不能亲自来,故委托他们把鲜花送到,聊表心意。

袁隆平院士墓前的鲜花。图/九派新闻温艳丽

鲜花夹着的卡片里,写满大家对袁隆平院士的思念。

“爷爷,这是您走的第三年了,您在那边怎么样呀?有没有继续拉琴、好好吃饭?时间过得好快呀。”

“您为我们解决了吃饭问题,国士无双,我会怀念您。”

“袁爷爷,我们都有好好吃饭。”

“袁老先生,晚安!”

【2】四点起床从上海飞往长沙

赵同学是长沙医学院的学生,他上午上完课之后买了一束花从学校出发,直接来到袁隆平院士的墓前。祭拜结束后,他没有立刻离开,而是坐在旁边石椅上。

等祭拜的人变少,赵同学拿出厚厚的一封信,坐在墓前,一句一句读给袁隆平院士听。在长沙读书的这一两年,每当心情不好的时候,赵同学就会来到墓园这边坐一会儿,和袁爷爷诉说他的烦恼。说完之后,心里获得了一些坚定且温柔的力量,让他又打起精神继续前行。

赵同学正在读他给袁隆平院士写的信。图/九派新闻温艳丽

杭女士和朋友专程从嘉兴赶来,他们今天四点起床,赶六点的飞机,从上海来到长沙。她带了一盒槜李、两壶小酒,她的朋友则捧着一大束水稻。

据人民网报道,2006年,槜李种质资源基地险些被非法摧毁。

“农作物种质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特质基础……”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闻讯后,寄来一份倡议书,倡议在全国发起种质资源保护活动。随后,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等机构联合发起保护槜李的公益性活动。

杭女士专程摘了槜李带过来。图/九派新闻温艳丽

杭女士表示,是袁隆平院士的帮助,让槜李得以留存且发扬光大,现在她特意摘了今年新结的槜李和当地的槜李酒,来感谢袁隆平院士。他们想告诉他,被他保护着的槜李现在长得非常好。

黄女士今天早上八点多就从江西往长沙赶,这是她专程来祭拜袁隆平院士的第三年。“每年都来。”每次祭拜完之后,她就在墓园待一会儿,“想多待一点时间,一年才来一趟。”

黄女士站在墓前。图/九派新闻温艳丽

“要是没有他,我们就要饿肚子。”她记着这份恩情,也时常教导孩子,要珍惜粮食,不能浪费。临近中午,天上下起大雨,雨势越来越大,黄女士说,当雨下下来时,她感觉是袁隆平院士收到了大家的思念。

午后,雨势渐小,“我再和他说句话就回去了。”黄女士说,她走到陵墓前,深深鞠躬,大声说:“您在天上放心吧,我们会好好吃饭!”

【3】去年实现亩产一千二百公斤的产量目标

在袁隆平院士逝世三周年忌日来临之前,全国多地已经开始追思袁老。湖南唐人万寿园的工作人员表示,平时就有人来纪念袁隆平院士,近期来的人更多了。

据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消息,袁爷爷晚年念念不忘的海水稻事业,在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团队科技攻关下,已经发展成为集耐盐碱水稻品种研发推广、盐碱地改良、智慧农业为核心业务,建立起覆盖全国主要盐碱地聚集区的基地群,耐盐碱水稻种植资源库、盐碱地四维改良法、智慧种植“中国芯”方案、四大国家级创新平台等一系列软硬件的开发支撑起海水稻开疆拓土的宏大版图。

如今,在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试验基地内,一座袁爷爷的等身雕像已经成为他们重要的精神寄托。在袁爷爷逝世三周年之际,5月19日至5月26日,上述区域作为特定公众开放区,对外开放献花。

据新京报政事儿报道,5月20日,时逢袁隆平先生逝世三周年,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与怀化职业技术学院为纪念袁隆平先生,举行杂交水稻科技创新研讨,继承“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遗志。

据中国蓝新闻报道,5月21日,湖南女子学院的46名师生来到袁爷爷墓前献花悼念。在袁隆平墓前,他们唱响由袁院士填词的《我有一个梦》,并表示“袁老,您未竟的事业,我们一定会完成!”

而袁隆平为之奋斗一生的水稻事业,现在有无数后辈正在继续努力。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栽培室主任李建武告诉九派新闻,2020年时,袁老在三亚提了两个攻关目标,一个是实现双季稻产一千五百公斤,一个是实现单季稻亩产一千二百公斤。

他称,团队用两年的时间实现了双季稻亩产一千五百公斤的产量目标,将继续向单季稻亩产一千二百公斤的产量目标攻关。

“我们去年在一个生态条件下面,在四川德昌,也实现了亩产一千二百公斤的产量目标。”李建武表示,前几天,他去袁老的公墓,将这个消息告诉了他老人家。“下一步的主要目标,还是把重点放在技术的推广上面。”

【爆料】请联系记者微信:linghaojizhe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