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号教室的奇迹》解...
..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每天听完一本书,兰心书院伴你成长。今天继续为您解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
我们会继续从旅行、理财、观影三个方面来拆解雷夫老师的教育方法,看看他是如何通过这些内容,来培养第六阶段的孩子的。
很多家长会认为带孩子旅行、看电影是对学习毫无帮助的事情,因此家长们通常会把旅行、电影当做对孩子学习之后的奖励。
如此说来,理财就更加和学习不沾边了。
可是,雷夫老师不这样认为,他认为这些和学习看似无关的事情,都是培养第六阶段孩子的机会,也都能带来心智的成熟和自信的积累,会间接促进孩子的学业成绩。
而孩子们从这些“无关”事情中获得的“营养”绝不仅仅是学习本身。接下来我们就继续走进雷夫老师的不一样的教育方法。
我们先说旅行。提到旅行,很多家长认为这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选目的地、买票、抵达、住宿、参观景点,然后返程。
这样的旅行,孩子除了能记住个地名,很难有其他的更有价值的收获。
雷夫老师每年都会带着56号教室的孩子们旅行,博物馆、历史遗迹、历史人物纪念馆,到处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雷夫老师认为,旅行有两大目的,第一是探寻课本上的英雄人物足迹,近距离接触英雄人物、历史事件。
第二个目的是用不同于平庸学生的热情来追求知识的深度,培养独立生活、处理问题的能力。
做不到以上两点的旅行,基本都可以称作是走马观花式地看热闹。
前不久,我和几个朋友去避暑山庄,随行的有两三个十几岁的孩子。我想给孩子们找一个讲解员,朋友们都说没必要,走一走看一看就行了。
有一位朋友甚至说:“两百多年前的老物件看看就得了,孩子们能看出啥门道来!”
我不听,坚持找了一位讲解员。
我们一路走,一路听着,从澹泊敬诚殿走到永佑寺宝塔,从康熙皇帝听到乾隆皇帝。
其中一个孩子看着康熙皇帝御笔亲题的“澹泊敬诚”四个字,闹着让妈妈给他找这四个字的字帖,回去要临摹练习。
孩子对历史的热爱是培育出来的,而家长们必须担负起点燃这份热情的责任。
这就是旅行的第一目的,让孩子因为了解了历史遗迹,而爱上历史人物,然后习得一些优秀的品质和做人的道理。
孩子们在行走中就会领悟到:历史是活的,而且从未停止。因为它永无止境地探索着,联结过去、现在以及未来之间的关系。
这些,难道不比走马观花地看热闹要来得更有意义吗?
旅行的第二个目的就是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方面,如今的大多数孩子是欠缺的。我认识一位姐姐,她的儿子在北京读大三。
大学三年的时间里,这位妈妈每个月都要驱车200多公里,赶到孩子学校送换洗的衣物、床单、被罩。走的时候还要带走两大包脏衣物。
然后,回家清洗好以后,叠得板板正正,下个月再驱车送过去。如此,她已经跑了三年,她说:“再有一年我就熬出头了。”
我跟她说,未必,接下来还有小两口的衣物、被褥,若干年后,再加一个小孩子的衣物、被褥。
再若干年,这个小孩子也上了大学。我打趣她,赶紧把接班的司机培养出来,要不然孙子的衣物被褥没人给洗。
教育内卷的时代,家长们更加注重孩子的学业成绩,轻视生活自理能力。
其实,自理能力并非只是做做家务、洗洗衣物这么简单,自理能力是能增强一个人的自信的。
孩子在家务上的自信,同样能迁移到学业上。这份自信力,能帮助孩子们在学业的困难面前不倒下去。
雷夫老师所说的自理能力除了包括照料自己、做家务以外,还包括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排遣寂寞、失落感的能力。
出行中的寂寞感和失落感,也是孩子们需要去面对的。“没意思”恐怕是现在的孩子们最害怕的事情。
旅行中可能遇到很多“没意思”的瞬间:博物馆中,听讲解员讲三千年前的陶罐;街头巷尾,追寻百年前的人物足迹。
在孩子们的眼中,这些瞬间,恐怕都没有那么地有意思。孩子们日常中排遣“没意思”的方法很多,比如三五成群地打打篮球,拿来手机打一局王者。
但是,在旅行途中,孩子们只好忍耐“没意思”,这才是人生的真正课题。热闹总会过去,寂寞终将常伴左右。
《百年孤独》中说,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所有灿烂,终将需要用寂寞来偿还,人生终将是一场单人的旅行。
马尔克斯接着说:一个人的成熟不是你多善于和人交际,而是学会和孤独和平相处,孤单之前是迷茫,孤独过后便是成长。
而这样的人生感受,在课堂上是教不会、学不来的,一定要走出去,在路上受一受风吹日晒,长途跋涉,方能体悟得到。
所以,文人们常说:你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正是这个意思。
有些东西,只有在路上,才能收获到。
除了旅行,优秀的电影和纪录片也能丰富一个孩子的认知、培养优秀的品格。
书中提到:好的电影能建立孩子的品格,了解正确或错误决定所造成的深远影响,并且启发他们,让他们就算是身处困境也能为信念挺身而出。
56号教室的电影俱乐部非常活跃,孩子们从电影中获得的要比电影本身更多:
比如孩子们从电影《阿甘正传》了解了: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得到什么。
他们从电影《四根羽毛》学到了:上帝会把我们身边最好的东西拿走,以提醒我们得到得太多。
这就是电影给孩子们的更深刻的意义,而电影对人生哲学的讲述从来不是给观众灌毒鸡汤,而是用某个人或一群人的人生经历来诠释这些。
56号教室曾有一个学生,他叫弗兰克,读书时他的表现从不突出。但是,如今,弗兰克已经是纽约电影学院的一名学生。
雷夫说他并没有为弗兰克做太多事情,只是丢了几部片子给他。但是,显然一切都因此而不同了。
每年圣诞节,弗兰克都会给雷夫寄过来一部片子,丰富电影俱乐部的馆藏。
那么,雷夫是如何引导孩子观看电影,并从电影中获益的呢?书中提到了四个步骤,我们逐一来看:
第一步是选择影片。
我们前面讲过,阅读要选择经典的书籍,电影也是如此。
只有好的电影才能建立孩子的品格,了解正确或错误决定所造成的的深远影响,并且启发孩子,让他们就算是身处困境也能为信念挺身而出。
选择电影这件事要由家长或老师来主导。如果我们不想让孩子们被“毒电影”毒害,有一个方法,那就是选择获过大奖的作品。
比如奥斯卡金像奖、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东京国际电影节金麒麟奖等等。
接下来,我们可以从这些获奖作品中选择孩子感兴趣的影片,兴趣一定是最好的引路者,它会带领孩子们进入电影的世界。
接下来是第二步:背景讲解。很多获奖作品是有一定的历史和政治背景的,这些内容对于理解影片非常重要。
因此,雷夫老师每周都会抽出时间为孩子们提前解释这些内容,便于他们更好地了解影片内容。
第三步是观看影片。56号教室的孩子们可以在每周的电影俱乐部活动上观看影片,也可以在周五的时候将电影光盘借回家观看。
但是,借电影光盘也是有规则的。孩子们要确保周一能按时归还,确保光盘完好无损。
如果孩子们没有按时归还或者损坏了光盘,是需要承担一定的惩罚的。比如,两周内不能再借阅任何影片,或者暂时取消俱乐部会员资格等。
最后是第四步:主动思考。和阅读一样,只有输入没有输出的学习,效率是非常低下的。
看电影是输入,思考并回答问题就是输出,输入后输出才能帮助孩子学会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雷夫老师的做法是,根据电影内容提出若干问题,让孩子们思考后发言。开始的时候,雷夫会从数量少、简单的问题入手,孩子熟练之后再酌情增加难度。
这就是思维的碰撞,不但能提升孩子们的认知水平,还能锻炼逻辑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说完了旅行和电影,接下来我们继续说理财的内容。雷夫和我们大多数家长不同,他非常重视孩子们理财能力的培养。
他认为:孩子们都喜欢好东西,但是他们必须努力工作、有所取舍,才能挣得好东西,这样才会更懂得珍惜。
但是,孩子们在学校里学习,如何才能努力工作呢?
雷夫会在开学第一天,让孩子们申请一份工作,56号教室的工作岗位还真不少:
教室管理员、银行职员、体育物资管理员、办公室信差、拍卖会组织员、警官等等。
孩子们会认真学习岗位说明,每天在学习之余做好本职工作赚取月薪。有了收入之后,孩子们会把收入存入银行。
每个孩子在开学之初都会拿到几页“分类账页”,雷夫会指导孩子们在每页最上端写上日期、交易名称、收入、支出以及结余。
孩子们拿到月薪后会在账页的收入一栏标注金额,计算结余,然后交给扮演“银行职员”的同学进行核对,以免发生错漏。
存入银行不是最终目的,赚钱的目的是合理地花钱,这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
56号教室花钱的地方也有很多,比如每月底的拍卖会,孩子们会用赚到的钱购买文具。
再比如,教室前排的座位是需要支付租金的,有的孩子甚至会支付一大笔钱,买下前排座椅,然后按月向同学收取租金。
孩子们在购买“不动产”的过程中,也开始了解所有权的价值。他们看到同学每个月为了付座位租金而多承担几份工作赚钱,就会真切地体会到父母赚钱的辛苦。
当然,他们在理财中会不断犯错。有的孩子会在冲动之下把所有的钱一次花掉,或者花了大量的钱买了并不需要的东西。
失败、犯错,是成长中绕不过去的一件事。我们都是从失败中学会一些东西,渐渐成长为今天的样子。
爱迪生曾这样评价他的“失败”,他说:我没有失败过,我只是发现了一千种行不通的方法。
面对孩子的错误,雷夫始终保持着这样的态度。他不会指责、呵斥孩子们,而是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感受捉襟见肘的日子。
就这样,孩子们慢慢学会了节俭,成为金钱的主人,而非金钱的奴隶。
这样的教育让孩子们有了“储蓄”的观念。雷夫发现,每次带他们去外地旅行的时候,孩子们不会随意花钱买很多东西,诱人的广告、可口的甜品都不会让孩子们失去理智。
因为,他们早已知道:最好的东西会留给懂得等待的人。
好了,到这里,这本书的内容就讲解完了。我们用了三天的时间,从三个方面,对这本书进行了详细拆解。
在如今教育内卷的时代,多数老师和家长们更重视孩子的学业成绩,忽视品格培养、独立能力培养。
殊不知,这些能力才是一个人走入学校、走进社会,处理人际关系,沉浸做事的底层能力。
而这些能力的培养会反过来促进孩子们的学业,因为不断增长的自信和能力,同样能帮助他们应对学业中的困难和失败。
最后,用一段话结束这本书的讲述:
如果一个人知道前进的方向,那么走到哪里都是顺风。在孩子成年之前,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帮助他们找到前进的方向。
寻找的方式,就藏在阅读、写作中,也藏在各门学科学习中,更藏在旅行中的每一个脚印,和观影后的每一滴泪水中。
好了,这本书就为您讲解到这里,谢谢各位的收听,我们明天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